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從潁東區袁寨鎮街口向南走300米,再向東一拐,就看到一片古建築,這就是清代水師提督、愛國將領程文炳的宅院,此建築原址距今已有120多年,是阜陽市乃至淮北地區目前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晚清時期最大的一處官吏私宅古建築群。在陽光的照耀下,青磚黛瓦,古樸而莊重,雖歷經滄桑,仍十分壯觀。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愛國將領程文炳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據阜陽縣誌記載,程文炳(1834-1910年)為清末愛國將領,潁州柳溝屯(今潁東區棗莊鎮童莊村後海子村)人。從軍60多年,因戰功卓著,官累至九江鎮總兵、湖北提督、福建提督、長江水師提督。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程文炳奉命率軍隊,全力赴閩,支援前線。光緒20年(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程文炳丁憂守孝在家,在李鴻章、劉坤一、裕祿等朝廷重臣的力薦下,再次統兵駐守張家灣,拱衛京畿。光緒27年(1901年)程文炳任長江水師提督,整頓軍備,增餉銀益師,軍威始震。因其治軍嚴明,愛兵如子,曾被曾國藩譽為“有古仁將之風”。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稱讚程文炳“決勝千里,克贊家聲;其人通敏,不類武人。”

程文炳為官清正,多次慷慨解囊,放賑救災。臨終有“遣折”專奏,論陸海軍應行事宜,提出嚴拒“賠款”,重建教育與軍事,遠見卓識,為朝野欽敬。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古樸莊重程府宅

據瞭解,程文炳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歷經12年完工。整個宅院佔地67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三院進落,為典型的徽派建築。正門為跑馬樓,為程宅的正門,此門高大,騎馬可以通過。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門框採用青石整體雕刻而成,木雕以八仙故事和蓮花為主,顯示門樓的高貴。大門樓正中央,懸掛著由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題寫的“程文炳宅院”的鍍金牌匾,字體古樸蒼勁。前廳為主人會客的地方,等級較高,該廳建築風格仿照長江水師衙門大廳所建。

正廳後面為暖閣,是與重要客人談話的地方。據記載,光緒4年,袁世凱來潁,程文炳與袁曾在此處相談。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院內的照壁將前後院隔斷,增添了一份幽雅清靜的感覺。照壁上的磚雕,是兩頭小鹿在松樹下嬉戲,小鹿雕刻得生動形象,活潑可愛。

堂樓為二層樓房,磚木結構。樓房左右廂房,過廳貫穿一體,三進院落,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特徵。樓房主體建築的門窗上透雕著蘭草、荷花、牡丹、寶瓶等平安祈福物品,工藝精湛,構思巧妙。讓我想到在杭州參觀胡雪巖故居時,其樓房裝飾的藝術風格與程宅十分相似。程宅的門東側為跑馬場,場內現有假山、亭臺、小橋。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樓房左右廂房,過廳貫穿一體,三進院落,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特徵。樓房主體建築的門窗上透雕著蘭草、荷花、牡丹、寶瓶等平安祈福物品,工藝精湛,構思巧妙。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文化傳承修古宅

解放後,程家大宅院曾經作為區公所所在地,後改建為糧庫和區公所家屬院。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建設,國家越來越重視對文化古蹟的維護、修理和傳承,潁東區委區政府組織文物部門論證程宅建築結構上的特點,雕刻風格,綜合當地居民的回憶,投資350萬元,經過三期整體維修工作,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了宅院的歷史風貌,成為阜陽重要的文化旅遊景區。

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程文炳宅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自2010年12月28日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有3萬餘人參觀。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從程文炳宅院出來,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人們稱讚阜陽人傑地靈,這話一點不假,春秋時有管子,三國時有呂蒙,清朝末年,戰亂頻仍,阜陽一個偏僻小村卻走出了程文炳這樣一位大將軍。

看完程宅的前庭後院,略感不足的是,對程文炳的生平介紹偏少,要是能為程文炳做一個雕塑,將他的故事編印成冊,將皇帝、大臣對他的評價讓書法家書寫出來,再把《程文炳文集》《程恩培(程文炳之子)文集》《東瀛官兵紀事》(程恩培著)與程文炳三子程堯章集案並譯述的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日本明治維新法律法規和典章制度的專著《日本變法次第類考》,四子程恩普等五兄弟(被譽為“安徽辛亥英傑”)追隨孫中山、效力同盟會、發動皖北(阜陽)首義的事蹟等資料以及其家風、子孫的業績等佈置一個展廳,讓遊客在參觀程宅時瞭解歷史,感受文化薰陶和程文炳的愛國精神,增加程宅的文化張力,豈不美哉!

四合院裡的阜陽:程文炳宅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