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房子、教育、醫療是三座大山嗎?

東方紅太陽V


作為一個從農村考上大學,來到城裡上班的二代民工,我對這個有著絕對的發言權!



1-房子!曾經在某央企就職,一個小地區的分公司。憑藉著能吃苦,肯付出的工作精神。4年之後爬到了主管,部門30多個人。09年的時候工資4000+,買了房子之後,房貸壓力特別大,每個月最後連600塊錢都剩不下來。不怕丟人,抽菸都抽最便宜的五塊錢的!而我們部門的當地的小夥,家裡拆遷分2套房,月工資2400左右,生活那叫一個瀟灑。一分錢房貸沒有,掙的錢全花在自己生活上。吃穿用的品質比我高多了!關鍵是人家幹了三年還攢錢(家裡再給點)買了個車。我連個車尾燈還看不見。你說這房子是不是大山?


2-我一朋友,普通工薪族,特重視教育,就吃了上學沒考上重點大學的虧!所以兒子從小學開始就直接上私立雙語,就現在2019年這會,每個月平均3000塊起步,就這還不算孩子的生活消費!兩口子一個月15,000來塊錢。房貸4000,養個小代步車,再加上生活你就把我鬧的柴米油鹽。那天跟我說:“”真丟人,回老家有個爹媽要了幾萬塊錢。”這滋味,真特麼難受!

3-醫療就不用囉嗦了!對於普通老百姓家裡,哪個不怕有病?一個人生病拖垮一個家庭的事情還少嗎?但凡懂點事兒的人都知道。為啥有時候掙的錢不捨得花呀?不就是為了怕哪天,萬一長個病,有錢爭取一下麼!哎…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歡迎大家多多留言評論。喜歡我,關注我,一起聊聊人生。


美護悠然


小區來了個新住戶,歲年不到60,兩口夲在老家山東,男內退月工資進5千,一兒一女,女嫁兒未婚,兒子就業國企,月工資也在5千左右,按理這個家不差,可兩口愁白了頭,兩口為了照顧兒子,遠離老家,僅買了一套二手房5O多萬,兩口原來的集蓄的錢所剩無幾。關鍵是兒子30了還找不到可相的媳婦,兒子不可能用二手房和二老住在一起取媳婦,算了一下,再買一套新房連裝修買傢俱,買車,結婚等,少也進2百萬。而錢在那裡,就一座山壓得全家愁,不要說三座山了。


石濤峰筆


我認為是的。最有說服力的是我自己的經歷。2009年3月18號我35歲的妻子確診肺癌,從確診到2010年3月10號去世不到一年花了30多萬,作為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人財兩空,一夜回到解放前不說,還落下一屁股債。農村醫療即使現在提高了報銷比例,自己負擔的還是不少。特別是遇上了大病絕症,普通百姓基本都是傾家蕩產,人財兩空!一旦一個普通家庭遭遇絕症患者,大多數都會因病返貧!再一個老百姓買塊房子有幾個不是貸款買房?買了房以後居家生活質量大大降低,都是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每月房貸壓力,生活支出壓力,孩子上學壓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每天睜開眼就是錢錢錢,一天離開錢也是生活不了的。我的女兒上大二,一年也是得兩三萬的支出,對一個遭遇過大病因病返貧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真的希望國家相關部門研究一下,針對民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政策,讓我們普通民眾真正獲得幸福感!!!


寒江獨釣7676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就當前的狀況來說,教育、住房、醫療是壓在我們頭上的三座大山,一點也不為過。首先,就來說說教育,義務教育階段,乍一看,國家政策確實好,不交學雜費,不交書費。可細細比較一下,原來孩子就在本村小學就近上學,一日三餐吃住在家。不用交生活費,不用交車費,就只教點學雜費和書費就行了,每學期不到一百元。可後來呢,大多數村小都被合併了,留下的校舍都長滿雜草,成了放牛場,孩子們只好到離家幾里或者幾十裡外的學校去讀書。每個月要交的生活費和車費少則三、五百,多則七、八百,一個學期就得大幾千。農村人均不過幾分地,農產品價格又忒低,農民負擔得起嗎?到了高中、大學就更不用細言自明瞭。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你細細算算吧,得幾十萬才可供完孩子的學業。再來說說住房,也許有人認為就在農村花幾萬或十幾萬建棟房就萬事大吉了,這樣想恐怕太過草率、簡單。孩子未成年這樣還可過,:可孩子一成人,就要找對象,現在找對象,城裡沒房能成嗎,要在城裡買房,又得幾十萬。靠種田、打工的錢能買得起城裡的房子嗎?

再來說說醫療,哪裡說是叫治病,純粹是送去醫院挨宰的"羊",先不談什麼病,光做一通檢查就得幾百到幾千,再去開方拿藥,一個小病就不知要花幾百元。如果是大病,你再看看收費項目有多少,在一個縣城的醫院裡,每天最少得花一千元,十天半月就得花幾萬。阿彌陀佛,菩薩保佑,千萬別害病。害了病,不是病死,就是宰死。大家說說看,教育、醫療、住房不是新的三座大山嗎?光棍老百姓能承受得起嗎?


一休士


我家是在城裡趕到農村的,因過去在城裡開店鋪。父親成份不好,快五十歲才與殘疾母親結婚生下我。省吃儉用,吃苦受累,供我上大學,以為熬出頭了,那料房價這麼高。父親快快七十歲,還想在工地打工,為我減輕負擔。幾次找到工地看到滿面塵土,逾是蒼老的父親,我一大男人禁不往淚流面,苦苦勸說總算把老父親逼回家,但依然不肯要我的錢。父親只想看到我成家的那一天。

現在我也算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就算一線城市安不了家,也要照顧好老父母,真的不能等了。

三座大山,註定要揹著,我是地主的後代,有的是力氣和決心,不管多高房價,我一定會在城裡紮根,讓老父親的願望變成現實。

也許農村山多,社會彷彿真的把三座大山,壓在農村,尤其農村學子,我們沒有退路了,只有學習項羽精神,背水一戰。十年寒窗多不易,三山壓頂不出城,夢裡全是父母累,恩情未報豈為人。


閏土種瓜


房子,教育,醫療毋庸置疑,就是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房子,永遠都在上漲,一天一個價錢。普通人說實話一輩子真的買不起一套房,有些父母把孩子養大,孩子結婚要買房,還有天價彩禮。教育,上公立的確實不花多少錢,但是上高中,就另一說。除了一學期學雜費(3200),生活費,資料費,考試費,還有買衣服,生活用品,而且還有說不出來的學校讓交的費用,一個月有時候讓交一千多,如果再補課,我們是小縣城,一個小時150。一個月的工資就沒有了

。我兒子正上高中,一個月平均基本上都是三千多的花銷。,一年要花四萬多一點。三年高中加上四年大學,七年就要花28萬左右。還不算從幼兒園到初中的花費。再說一下看病,春節前流感,一個普通人要花三百多才好,一家三口人就要一千左右。我兒子年前有點闌尾炎,看病花了幾百,這幾天又得了甲溝炎,也要幾百。我老公得了腳氣,去足療店治,又要四五百。這還是小病,如果再有個意外,普通人家真的看不起病。


小人物大情懷zsj


確實是壓迫著我們普通百姓的三座大山。因為這三座大山,有多少家庭手中拮据,日子窘迫,在忍受著生活中煎熬啊。

先說住房。每個家庭都需要住房。一般情況,每一對結婚的青年男女,也需要一套單獨的住房。沒房的需要買房,是剛需性購房。住破舊房的,需要是改善購房。可購一套住房,在縣城需要六七十萬,在徐州這樣的二線城市需要百萬元以上,像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需要四五百萬,3像北上廣這樣的特大城市需要六七百萬,這還不包括新房裝修款。各地房價,同各地職工的年收入之比,真是慘不忍睹。近幾年,徐州市區中等收入夫妻的年收入,一般在12-16萬元(當然也有許多更低收入家庭),得花光一箇中等收入家庭十年的總收入、至少二十年積蓄才能購買一套房。要知道,十年前的家庭收入可不比現在,十年後的收入也不可預期。一套房,就如同繩索,緊緊勒在脖子上;也像一座大山,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再說教育。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教育是家庭的希望,孩子升學就業競爭壓力大,因此每一個家庭在孩子教育投入方面,都咬牙堅持,不得不捨得投入。如果一個家庭有1-2孩子,從幼兒園教育,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初中,再到高中、大學教育,伙食營養費、教輔書籍費、校外補課費、學費、學校經常收繳的其它各種明目的費用,教育費用就成為購房之外的第二大負擔。特別是兩個孩子的家庭,供養兩個孩子的教育費用,就會使中等收入家庭幾乎沒有多少剩餘存款。低收入家庭面臨怎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最後說醫療。如果家庭成員沒有什麼大病重病,還說得過去。萬一家裡有一人患了大病重病,動輒幾十萬元的治療費用,儘管有醫療保險,但需要自費支出部分,就使整個家庭就陷入了經濟危機。因病致貧家庭多有所見。暫時無病,也會懼怕萬一有病。

因為存在這三座大山,人們的現實生活幸福感受到嚴重影響。至於今後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不能想,不敢想,也只能到時候該怎麼就怎麼了。


太陽昇Sun


毋庸置疑,住房,教育,醫療,是使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

根據多數國民目前的收入,如果不牽扯買房,教育,醫療,只是用於日常的消費,可以說日子過的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國家再能納入免費養老,相信,百姓的幸福感那是節節攀升啊!

所以,百姓最大的期盼就是房價能迴歸理性,讓工薪階層的人買得起,住的起。

讓孩子從幼兒園起直到大學畢業全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讓百姓不再為生老病死而擔驚受怕,顧慮重重。

我們還是衷心的希望,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百姓生活無憂!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痴人說夢”,有夢說夢也是表達一個願望,一種期盼,又有何不妥呢?!


水流無痕


這是地地道道的三座大山,首先現在大多數人買不起房子,但是好面子的人挖窟窿盜洞花錢託中介造假借貸款買到了房子,從此刻起他們就是房奴了,至少奮鬥十幾二十年才能償還完房貸,這期間如果得了病是無多餘的錢治療的,如果是大病一是等死二是賣房子治病救人,再次成為居無定所的流浪家庭;教育現在雖然是免費教育,但是人們用在教育上的資金,遠遠超出了不免費教育時的投資,老師責令學生到指定的書店買很多的書,學生家長有時還要給老師送禮,學生到了節日要給老師買禮物,放學後還得去補習班補習,六年級以下的孩子還得有一個家長長期不幹活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你說能沒有壓力嗎。


正義之劍158318193


何止這三座大山,面臨著養老第四座大山也即將降臨。

一,醫療大山。我們一家父母兄妹四人均在同一企業上班,典型的工薪家庭都有醫保,七八十年代看病幾乎不花錢,醫療改革後因孩子小住院看病有些花費加上有一定比例報銷,沒有感覺到什麼壓力,二千年後,隨著父母年齡漸老,開始吃一些慢性病藥個人略每年有二千左右醫藥支出。O二年父親因患晚期肺癌,從發現到去世半年間,花光了父母家中全部積蓄二十七萬多還借了五萬多,累計花費三十二萬多,為此我家因病致貧。還完五萬借債,O五年兒子上大學三年間花費約二十二萬。從父母去世後我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上,多虧有母親和妹妹的救助總算是把兒子上學難關度過。2016年又因孩子成家買房又花費了46萬,其中我借了朋友20萬的免息二年的借款。一年多後為守信用平時省吃儉用才積蓄了五萬,為了還朋友借款只有把自住房子賣了22萬,及時還帳。目前手中才有幾萬存款不知今後如何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