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究竟是什麼意思?

唐朝李總



天天歸零


“樂”是一種受,“受”是指我們與各種各樣的環境接觸過程中所形成的感受,這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功能,根據佛家經典來說,“受”總共分苦、樂、舍三種,關於這三種“受”,經典中也有詳細的解釋,如《大乘廣五蘊論中》說“受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樂受者,謂此滅時,有和合欲。苦受者,謂此生時,有乖離欲。不苦不樂受者,謂無二欲。無二欲者,謂無和合、及乖離欲。受,謂識之領納。”

“樂”意思就是說當一種感受將要結束時,我們有“和合欲”,也就是非常留戀,不想讓它離開,這類感受就屬於“樂”,“苦”的意思正好相反,當一種感受產生的時候,我們有“乖離欲”,就是很討厭它,不想讓它來,這類感受就屬於“苦”,“舍”是指這兩種感受都沒有,既談不上留戀,也談不上討厭,中間這類感受。

另外玄奘大師的弟子窺基法師在他的《大乘百法明門論本地分中略錄名數解》中也有解釋,意思都差不多,他說“受者,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起欲為業。能起合離非二欲故,亦云令心等起歡、慽、舍相。”這裡的意思,突出了一個要點,就是說“受”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起欲”,也就是就我們生起慾望的根源就在這裡。

我們在與環境接觸的過程中產生“受”,如果是樂受,我們就會生起一種“合欲”,也就是貪焚的慾望,如果貪慾達成了,那就“起歡相”,心生歡喜,很高興,如果是苦受,我們就生起“離欲”,也就是遠離它的慾望,如果甩不掉它,就“起慽相”,心裡生氣了,很懊惱。

“舍受”還是和上面一樣,是指中間的感受,既不苦也不樂,無所謂,所以講“無二”,既沒有這種感受,也沒有那種感受,二者都沒有,所以叫“無二”,或者二者都不是,也叫“非二”。

我們普通人很容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外境的變化會直接導致我們心情的變化,外境一變,我們的一切喜怒哀樂也就相應生起來了,聖人不是這樣,聖人的內心不會受到外境的影響,反而還會影響外境,所以是“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就直接確定了一個人的凡聖區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倡導的道德修養,特別是身處現代社會,社會誘惑多,生活壓力大,能提高這方面的修養,無異是一種理想的處身之道。


澡雪堂主


“快樂”的本意其實就是:心簡單。

一個人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快樂就會生長,快樂就是一種心裡感受,感到心無雜念,心情舒暢無阻礙。

人,怎樣才能得到快樂?那就是知足常樂,看得開,放得下,心要自由,心自由了,生活就自由,走到哪都有快樂。

我們每天遇到的人和事,就算我們看別人須眼,也難保別人會看我們順眼;就算我們很努力去做好一件事,也不保證能使別人心裡滿意,不盡人意的事總有發生。

就說我們搞錢包丟了,找也找不到,如我們總看不開,放不下,我們心裡就會不自由,心不自由了就感到心不塊樂;再如我們每天要吃的飯菜,不管是別人或是自己來動手煮,也難免餐餐都合囗味都好吃,如我們看不開,放不下也就沒快樂可談!

總的,得意之時看得淡,失意之時也要看得開。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完全可以放下的,只有放下了,我們才能拿得起,多一些寬容與大度,揮揮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會成為過去,不說我們能做到分秒快樂,最起碼我們的煩惱少一些,快樂也多一些!

在這小不點追夢的回答不知能否盡人意,我回容完了,就不再去精算哪麼多,有無點贊一樣快樂!



小不點追夢


一般來說,快樂是現實與心理期望之間的關係。 現實大於等於期望,快樂感就有了。

但是各人對快樂的理解和期望都不一樣 有人說我月薪1W就高興了,有人賺了一千萬也沒滿足,在繼續賺更多,而且覺得快樂還沒到達。 物質給人的快樂是淺層的,精神給人的快樂是深層的。 月薪1W的人在物質上說自己滿足了,快樂了,但是在成就感方面,可能就缺少了一些; 賺1千萬的人一直在追求更多物質的過程中,他的目標還沒達到,有點不滿足,但是在奮鬥過程中,和到達成功的一刻,他可能是很快樂的。 ——所以快樂有時候是相對的,在主動追求痛苦的過程中,也可能包含快樂的。 比如:我已經本科畢業了,工作了,但是我還想去讀個碩士,讀碩士可能是個痛苦的過程,這種追求痛苦的過程實際也是追求結果的快樂的。 快樂可以自我調控的,跟你對每件事的期望值有關。 快樂看似是結果導致的,但是大多的快樂其實也是包含在過程中的。

所以去投入生活,腳踏實地的去做,為了自己的夢想去行動,快樂就會常伴你左右的。




魯北老張


有人說,我每天都很快樂!

有人說,我每天都尋找快樂,卻很一直找不到!

有人說,從前是很快樂的,自從經歷過一件事情,就再沒有快樂過。

快樂究竟是什麼?

餓時,快樂是饅頭,不管啥面做的,是狼吞虎嚥就吃下去的滿足。

渴時,快樂是水,不管冷熱,泉水還是自來水,是咕咚咕咚喝飽的那份舒服!

快樂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感受,是針對痛苦煩惱而言。只要有一丁點煩惱和痛苦的那一刻,都是不快樂。

所以,永久快樂的人是能處理煩惱痛苦的人。這種處理能力,外在的表現是金錢,權力和聰明能力。而看不到的內外能力是智慧和方法!

同樣一件事發生有人歇斯底里,有人平靜如水,有人始終微笑。

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每人內心對突發事件的看法不同。

人生無常,好事經常不期而遇,壞事也一樣,來時從來不打招呼。

我們為不能預知的事情發生去煩惱,為求不得的事情痛苦都是可笑的。

所以范仲淹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始終平常心。平常心的人,內心一直快樂。

當我們面臨各種痛苦煩惱時,眼前的事情一團糟?那時候你能快樂嗎?

答案是即使不能也要努力快樂!因為快樂和憂傷由我們自己做主選擇,沒人逼迫你的內心,你的內心永遠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人障礙。

越是一團糟越需要快樂,快樂帶給我們超人的智慧和能量去井井有條的梳理亂麻,有章法的處理問題。

快樂是滿足之心,平常之心,不取捨之心,不貪求之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阻止不了別人的行為管不了別人的心,那就管好自己的心,保持快樂,不去煩惱。

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不好的事每天都在,不想見的人說來就來,我們別去染,沒人能打攪我們的快樂!



茶入真知


快樂的出現是為了平衡生活中的苦、痛、累,以及各種不如意。

如果生活裡沒有了那些苦、痛、累,沒有不如意,那麼快樂也就毫無意義了。

所以,祝福別人的時候可以說祝福人家天天快樂,萬事如意。

但實際生活裡,要想獲取快樂、真正的快樂,最好的途徑就是戰勝生活中的那些苦、痛、累,並蔑視所有的不如意。


七星漂蟲的音樂夢


快樂?

感到幸福和滿意,內心愉悅和愜意。

快樂得到先負出,先苦後甜悅才奇。

幸福滿意心身美,愉情舒暢樂自已!


溪谷聽禪


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感覺快樂那就是快樂,什麼是快樂呢?就是開心,什麼是開心呢,就是由內而外發出的笑容。快樂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一個人的慾望沒有那麼強烈,他就會活得很快樂,一個人的慾望如果很強烈,那麼他會活得很累。簡單點,別把自己搞得太累。



不挑食的菜


知足常樂,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關心公益事業,心裡有兄弟姐妹人民群眾。開心快樂每一天……


範正偉2


吃好耍好,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滿足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