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小魚愛養花


秦始皇不死,這倆人還真沒有機會,因為這是必然的!

首先是劉邦

劉邦只是一個幹著泗水亭長的地痞流氓,人到中年了依然沒有太大的建樹,比項羽差得遠呢。但是他為什麼當上了皇帝,主要就是劉邦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個有遠大夢想的人,他吸引了一大批能力比他強,夢想沒他大的能人義士幫助他,實現了他的夢想。這裡我想用夢想兩個字,而不是抱負。因為最初劉邦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對自己的職業人生也沒有太多的規劃,更多的是機緣巧合!

劉邦當上皇帝真的可以算是各種機遇的累加!首先因為暴秦的苛政,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天下將亂。而起義的時候是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去世的,而秦二世胡亥被李斯和趙高控制著,胡亥自己本身也沒有什麼能力,於是反抗的源頭如星星之火一般,在沒有人管控的情況下迅速蔓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看到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了,還在魚腹中找到了陳勝王的布條,一時間百姓紛紛信服。於是大受啟發,在去驪山的路上順道斬了個白蛇,然後就編造了赤帝的傳說。這點劉邦膽子還是很大的,人家陳勝只是稱王,到劉邦這就稱帝了!

如果這個時候秦始皇在,哪怕不是秦始皇就是胡亥沒有被趙高李斯控制。看到有百姓造謠生事,豈能不管。直接下令抓起來喂白帝(白蛇)了,自然也就沒有之後的事情了。但是那時候中央根本自顧不暇,哪有空管下面的百姓。再加上,槍打出頭鳥,有陳勝吳廣在前面呢,劉邦自然樂的低調發展。

要說劉邦和項羽雖然楚河漢界上是對手,但是事實劉邦還曾投奔項羽。兩人曾合兵一起攻打城陽,然後追擊濮陽,那時候項羽兵馬五十萬,劉邦也就十萬。之後劉邦項羽約定誰先打下咸陽誰就是關中王,項羽人實誠,一個一個城池攻破。劉邦就不管這一套了,直接搞咸陽,而且在之後的鴻門宴上還順利脫身,才有了之後的成就。

可以說,劉邦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善於忍耐,而且相當不要臉。會左右逢源,不過這也建立在確實天下已經亂了的基礎上,不然有個秦始皇在上面主持者大局,劉邦還真蹦躂不起來!

然後是項羽

項羽雖然是楚霸王,一身武力驚天徹地,統兵佈陣樣樣精通,但是就一個缺點,心眼太直了,太實誠,太自負!而且不會隱瞞自己內心的想法,殺義帝的時候露出的心思讓其他討伐暴秦的隊伍就有了防範,失了民心。鴻門宴上還放走劉邦,這就是對對手的仁慈,不聽別人勸,所以最終也是失敗了!就打個比方,如果項羽真的得到了天下,他也守不住,因為他不具備劉邦的那種能力,也不具備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項羽應該會固於楚地,然後逐漸被秦始皇征討滅殺!

最後是秦始皇

能統一六國的秦始皇豈是易於之輩?秦朝的虎狼之師所向披靡,在他的麾下能發揮出的戰鬥力即使項羽也不一定能夠匹敵。再加上秦始皇本人的威懾力,絕對沒有太多的人膽敢造反!而且秦始皇在,民心就在。只有秦始皇死了,民眾才敢造反這就說明了秦始皇的能力。就和古代的那些皇帝一樣,即使病入膏肓,即使一直不上朝,但只要人在,大臣們百姓們的主心骨就在。

相反,如果皇帝一旦死去,那麼他的兒子們就開始了爭奪皇位的較量,大臣們也開始蠢蠢欲動,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已經死了的前提下,沒死,這些都不可能!

所以說,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根本沒有機會推翻大秦。不過秦始皇可不是長生不死的,只要一死,那麼……


浩瀚文史


秦始皇不死:劉邦只能安心的當駟水亭長,努力工作,得個縣尉噹噹;項羽要麼老死吳越,要麼被秦軍斬首,出此之外無二途;至於此二子能推翻大秦,那當真是天方夜談!秦皇不死,母豬可能上樹,但劉項二人絕無可能推翻大秦!

1、大秦滅亡的主要幾點原因

(1)嬴政步子跨得太大,盤整華夏文明用心過烈,幾代人才能做成的事,他十年就完成了。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刀一劍打,嬴政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修直道、建靈渠,每一項工程都是世紀工程,要一國聚全力幹數十萬方有小成,但是秦皇威震天下,硬是多方齊進,十年功成。這些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把秦國的民力耗盡了,利了後代萬世,但失了天下民心!

(2)胡亥當是白痴轉世,就算他沒有父親嬴政那般雄才大略,只要有常人的才智,也可確保大秦不滅。只要胡亥不斬首帝國功勳,皇室兄弟,再與民休養,那麼天下何來反叛?人民不反,項羽就算有舉鼎的神力,又如何戰勝百萬秦軍?劉邦若能安心當亭長,為何要去起兵反叛秦國?

2、秦始皇能力超群,就算法令不改,劉項二人也不能推反大秦

秦始皇求治心切,故民力用之過甚,但是嬴政無疑是千古一帝,他的個人魅力與威望讓天下百姓不敢反叛。首先嬴政乾的事情,不是為了他個人,也不是為了秦朝皇室。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直道是為了加強全國各地的交流與溝通;靈渠是為了開放嶺南地區的農業以及嶺南與內地的聯繫。秦皇沒有分封自已的子女為侯,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並不是為了獨享天下!劉邦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七國之亂;司馬家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八王之亂。不以一人之尊而為禍天下百姓,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最後秦始皇一生沒有殺任何一個功臣,這是後世數百皇帝無法比擬的!因此秦皇不死,帝國的元勳不死,這些帝國支柱不死,那麼項羽就算有捅破天的本事,也無法推翻大秦。而劉邦是秦皇的鐵桿紛絲,必然會跟隨大秦銳士擊殺項羽。

根據史記的記載,就算秦始皇死了,其餘威震於殊俗,死後三年之中,六國貴族無一敢復辟者。直到陳涉與吳廣兩個農民起義後,大秦無軍可派,這才給了六國貴族復辟的勇氣,否則秦國廟堂生變,子嬰能早點為秦王,那麼結局也是大秦不會二世而亡。


大秦鐵鷹劍士


老秦不死,就沒後面小劉和小項啥事了,我們大膽推測一下,老秦多活十年,雖然秦朝的暴政讓天下民不聊生,但老陳是鐵腕手段,他壓的住,底下不管是李斯這等小人,還有他兒子小胡胡,還有那個沒鳥鳥的太監等,又或是底下的將軍,哪個不是在他身邊乖乖裝孫子,他多活十年,這十年人民肯定生活在水深火色之中,關鍵是老秦這廝太能折騰了,搞長城,燒書,挖他的大地窖放兵馬俑等等,說白了殺人放火,他樣樣精通,估計他也蠻享受大家恨他牙癢癢,又拿他沒折的樣子。但秦國的靈魂人物在,大家圍繞著他鐵桶一塊。

那十年後會變成啥樣呢?事情簡單了,他兒子小蘇蘇繼位,經過十年的建功,在阿蒙大哥的輔佐下,已全新的面貌登上歷史舞臺,變成真正的秦二世,廣施仁政,說白了,給他老子擦屁股。修養生息,搞得好,歷史提前進入文景之治,後代再出個漢武帝這麼個牛叉人物,秦朝再延續幾百年也不是沒可能,再說沒搞好,秦朝在小蘇手裡再延個十年二十年還是可以的。沒有內亂,一切順利過渡,根基就紮實,不可能輕易動搖的了國本給。秦朝亡在內亂,兄弟相殺,自己把自己的根基整沒了,再加上外面那些不聽話的起義,不亡才怪。

再說說老秦多活十年,老流氓劉邦那廝也快沒氣了,也折騰不出啥名堂了,項羽更不用說了,那時如果小蘇蘇招武將,趕巧他還能混個武狀元來著,當然,歷史沒給秦朝這十年,估計是老秦壞事做多了。

觀古至今,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只要沒早死,在他手上亡國的少之又少。


歸良田


一、秦始皇不死,扶蘇不會死

咱們都知道,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之時,假借了扶蘇的名義,然後席捲全國。網上有人說,陳吳只是借扶蘇的名義罷了,假如扶蘇不死,還有李蘇,陳蘇。可是他們好像忘記了一條,除了扶蘇,整個秦朝,沒有第二個人有如此威望,可以影響到整個秦朝。陳勝、吳廣借用其他任何人,所帶來的影響都要遠小於扶蘇,起義擴張的速度不會如此快。

二、秦始皇不死,蒙恬不會死

從前看過一篇文章,說假如蒙恬不死,秦國不會亡,由於蒙恬的戰力超越項羽,這兒有點誇張,一個將軍,除非自己奪權,否則是不可能決議大局的。項羽和劉邦爭霸,項羽的軍事才能遠超劉邦,他們之間的距離要超越蒙恬跟項羽,可是項楚照樣失利了。
大將盡管不能決議大局,但可以影響大局。假如蒙恬將軍不死,決議秦朝勝敗的鉅鹿之戰,秦軍是不可能輸的,秦軍假如不輸,三秦王不會降,王離不會死,秦軍主力得以保存,有這些秦軍主力,秦朝完全可以跟各國的義軍斡旋,至少可以延長秦朝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三、秦始皇不死,南越趙佗的戎行、北方守匈奴的戎行和其他秦軍之間能得到合理的協調

以秦皇滅六國的才能,儘管仗不是他自己打的,但識人方面的才能必定不差,假如秦國的戎行得到合理的安排,不會呈現像章邯求救兵,秦中央不但不派兵,還要殺使者從而導致邯章等屈服的事。戎行一盤棋,打零散的六國戎行,自然手到擒來。

四、秦始皇不死,關中不會丟

上面這些都只是軍事方面的,並不能決議秦朝是否覆滅,決議秦朝勝敗的真實原因是內政,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不死,關中老秦人必定會死命的支持,由於這是他們的家,假如秦國滅了,他們就成了亡國人。秦國自東周開端,憑著不多的戎行,到七雄之一,再到一致六國,統治關中幾百年。關中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有關中,秦就不會滅。

或許有人會問,為啥劉邦又可以輕而易舉的佔領三秦呢?這兒面有二個原因,一是當時秦國已經滅了,關中大眾不管支持誰,含義都相同。另一個原因是關中大眾恨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在關中大眾的心中,正是他們屈服,才使得秦國消亡,劉邦入關中,關中大眾覺得他是幫秦國報仇。

五、秦始皇不死,李斯等不會死

有人說,秦亡不是亡于軍事,而是亡於暴政。有一定道理,但秦的暴政又不是一天兩天,自商鞅變法開端,秦法儘管小有改變,但大的方面就沒有變過。假如秦亡於“暴政”,早就應該亡了。

李斯自侍秦開端,跟秦始皇的關係非同一般,李家男盡娶皇家女,李家女盡嫁皇家令郎。秦始皇對李斯不說言聽計從,但李斯的諫言他必定聽得進去,並且秦始皇並不是昏君,否則就不可能一致六國。

有李斯這些人在,秦國的內政不可能差,也不會有趙高的指鹿為馬,亂報軍情。即便有陳勝吳廣這樣的大起義,李斯等人也可以提出好的解藥,來平緩秦朝的矛盾,再加上蒙恬等的武力支持,秦短時間內必定不會亡。等始皇去世,相對仁慈的扶蘇即位,秦朝像後世的漢朝相同,再度中興,不是沒有可能。
綜上,我的觀念是秦始皇不死,秦朝不會滅,其實哪怕始皇正常死亡,傳坐落扶蘇,秦朝也不會滅。惋惜歷史不會有假定,一切的假定都只能是後人的臆斷。或許在另一個平行空間,會有另一種結局吧。

阿真娛樂


秦始皇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壯舉在當時來說可謂開天闢地。他能把散亂的諸侯國聚合為一個新的國家是人們不敢想象的,因為五帝時期主要是以道家思想的無為,採取順其自然的方式來治理天下,人們尊崇的是帝王們高尚的德行影響,天下未統一但人心是統一的;到了夏、商、周時採取的是禮法施教的約束,天下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統一但人心是比較統一的。

秦始皇採用法家思想建立新的政權,強行得到統一,但人心未必統一,但他的這種統一就以經顛覆了以往人們的認知觀,他的威勢也以植入人心,所以如果秦始皇不死,項羽和劉邦是沒有機會起兵反秦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手段和創立的各項制度歸根結底是為自己的新國家服務的,他會把一切有可能危害國家的端倪消失在萌芽之中:

1.秦始皇以商鞅法家思想為基礎,又結合了韓非思想的精髓,軍事上實行遠交近攻、逐步蠶食;外交上實行欺騙拉攏、離間恐嚇等手段以得天下。

2.他粉碎嫪毐集團,逼迫呂不韋下臺。在處置嫪毐一事中把有關的二十位大臣斬頭懸竿,嫪毐更是得到五馬分屍的下場,並誅其家族,相關受到牽連的達四千餘家。這些事諸侯皆知,這是在向世人宣揚危害其統治地位的下場。

3.在秦始皇殘忍酷毒的形象下,他依然沒有忽視對於優秀人才的吸收和於國有利(不如說對他統治有利)策略的聽取。他既能對尉繚禮賢下士也能對李斯言聽計從。他重用王翦、楊瑞和等名將攻城掠地,也更加重視為加強中央集權制而採取統一文字、度量衡、焚書坑儒等措施。

4.北有抗擊匈奴的30萬蒙恬軍隊所威懾,南有收取吳越的50萬任囂部隊所震懾,這完全澆滅了國內那些懷有不安分因素的小火苗。

他把以上手段全部作用於自己建立的大秦帝國之內,他的所作所為在人們心中已經植根,就算項羽有:“彼可取而代也”,劉邦有:“大丈夫當如此”的豪情壯志,要是不遇上胡亥,他們能夠成事的機率實在渺茫。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手下有三支王牌軍隊,分別是屠雎(後改為趙佗)領導的嶺南軍隊,蒙恬領導的長城軍隊20-30萬以及保衛皇帝和中央的關中軍隊。每支軍隊都是久經沙場,軍功赫赫,所向披靡。有這樣的軍隊猛士保衛大秦,馳騁疆場,項羽、劉邦未必敢反,即便敢反,輸贏也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沒有人是不可戰勝的,秦始皇也一樣。

秦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政治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制度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已經深深的紮根於秦朝的土壤之中。再加上秦始皇時期就苛捐雜稅猛於虎,賦稅徭役重如山。縱然秦始皇比二世英明神武,不會讓趙高之流登上舞臺,但是他的鐵血手腕已經足夠血腥,足夠壓迫。可以肯定的是人民的起義遲早會來,而且會很快,秦始皇如果活的時間久,也將面臨它的到來。即使是秦始皇早逝的情況下,也發生了類似張良的暗殺情況,可見原有貴族也隨時伺機而動。



既然起義一定會發生,秦始皇的軍事力量又非常強大,那麼秦朝會不會被推翻?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定會。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始皇的政權已經失去人心,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得到過人心,他的政權是靠鐵蹄打下來的,人民只是表面的服從,只要條件成熟,人民(或者東方六國貴族)一定會揭竿而起。那時候,縱然秦軍有精銳數十萬,也是離心離德,精銳瞬間變為烏合之眾,這就是兵敗如山倒的道理。
天下大勢瞬息萬變,秦朝的政權隨時可亡。但是亡了秦朝的,卻不一定是劉邦、項羽,也可能是其他的貴族或者義軍。


史徒行者


在二千多年秦末舞臺上,秦始皇,劉邦,項羽三個人都曾粉墨登場,成為一段時間內整個天下的主宰。



這三個梟雄,曾經很巧合地有過交集。

劉邦和項羽都見過威風凜凜的秦始皇。對了,他們見到的不是秦始皇本人,應該是秦始皇的陣仗。作為一統天下的帝國統治者——秦始皇,曾經威浩浩蕩蕩地帶著幾十萬大軍巡狩天下。

那時,作為泗水亭亭長的劉邦,經常押送當地的百姓到咸陽服徭役,他匍匐在咸陽的街頭,看著旌旗獵獵的巡狩隊伍,他只有羨慕的份。

那時的劉邦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若干年後他會榮登九五至尊,為像秦始皇那樣君臨天下。也許就是那一天,劉邦種下了“帝王夢”,以至他屢敗屢戰,也要跟項羽死磕到底!

夢想的力量果然是無堅不推!



而項羽也是見過秦始皇巡狩陣仗的,項羽那時血氣方剛,脫口而出就是,我要取代他,取代他什麼?

項羽說要取代秦始皇。可年紀輕輕的他想過要取代秦始皇什麼了嗎?

取代他君臨天下作威作福?還是取代秦始皇重新對秦國一統天下的局面重新洗牌。

顯然項羽是後者。同樣見到秦始皇陣仗,劉邦是仰慕,項羽是不屑。

劉邦和項羽對於秦始皇的態度,是當時天下萬千不管是草根還是貴族的想法。劉邦的想法代表著平民的意願,而項羽則是六國遺緖意願的代表。

六國遺緖中許多人曾都是威風赫赫君臨一方的“王”或“侯”,可如今都成了秦始皇治下的“黔首”,一視同仁。

此時睥睨天下的秦始皇,也絕對想不對推翻自己締造的固若金湯的帝國基業,會是匍匐在地的黔首之中,兩個名不見經傳的草民。

向來都說時勢造英雄,劉邦和項羽能登上秦末的舞臺,併成為逐鹿天下的佼佼者,也是時勢造就出來。

迴盪在秦末農民起義中最多的一句話是“天下苦秦久矣!”

那秦始皇時期,民眾有沒有“苦”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據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秦滅六國初期的天下人口大約4000,到漢初天下人口只有1500~1800萬,人口銳減近2000多萬~

這個數目是驚人的。

公元前221年,秦滅齊,統一六國,到公元前202年,項羽敗於垓下,劉邦即皇帝位,漢朝建立,不過19年。

19年,天下人口損失大半~這種斷崖式的人口銳減,原因何在?

戰爭是一方面,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爭霸,據《史記》記載,死傷幾百萬。可是離2000多萬的人口損失數量還遠著呢。



那人口銳減的根子在哪兒?

答案只有一個:秦帝國折騰的。

尤其是秦始皇時期,修長城、修直道、修靈渠、修陵墓、修宮殿,還有南征吳越,北逐匈奴,大量的青壯年都奔波在徭役的路上,死在服徭役的工地上。

許多家庭就剩下婦女以及老弱病殘,沒有男人,女人怎麼懷孕生子;沒有男人,家裡勞力缺失,怎麼發展生產,維持生活,怎麼養家餬口。

因為國家的繁重徭役負擔,人口在急劇消耗銳減,卻沒有一定的出生率保障,人口數自然急劇下滑。

因此說,“天下苦秦久矣”這不僅僅是一句煽動民眾造反的口號,是的的確確存在苛政。



但是苛政就會必然帶來亡國嗎?

答案是未必。

漢武帝就是一個例子。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耗盡了漢初幾十年積聚的財富之後,先是收歸鑄幣權,再是鹽鐵專賣,最後頒佈“告緡令”,簡直直接到“民間搶”。

據記載,“告緡令”頒佈之後,漢帝國治下中等家庭以上人家基本都破產。

可是漢武帝晚年及時調轉風向,頒佈罪己詔,選好接班人,選好輔政大臣,帝國出現了“昭宣中興”。



因此,秦始皇統治期間有弊政嗎?答案很肯定,有,而且還很嚴重。但是,若秦始皇在劉邦和項羽能造得了反嗎?

可以造反,但一定到不了天下易主,改朝換代的局面。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昏聵無能,殘殺兄弟姐妹,殘殺忠臣良將——蒙家兄弟,丞相李斯、馮劫等都是被冤慘死。秦二世還繼續推行更加嚴苛的法治。

造成整個秦王朝統治階級的分崩離析,南征吳越的將士拒絕回援。即便這樣,章邯還依舊帶領秦軍一度所向披靡。

試想秦始皇若在,秦王朝統治內部會分崩離析嗎?秦始皇一生篤行法治,雖嚴苛暴虐,但確實沒有妄殺,他統治期間,治下的百姓雖疲弊不堪,倒也是井井有條,不至於到天下黎民紛擁而起造反的地步。

即便項羽劉邦起義,憑秦始皇的文韜武略,以及君臨天下的威望,起義也會很快被鎮壓。之後及時調整統治方略,與民休息,秦國長治久安,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劉邦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他的亭長,一步一步努力往上提拔,項羽憑他那不甘人後的性格和脾氣,估計八成淪為草寇,最後被鎮壓的可能性很大。

說不定還是劉邦帶人去剿寇的,哈哈😄


開涮歷史


借曹操的一句話來說明秦始皇的作用,在三國裡曹操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秦始皇當時就是這樣的,有秦始皇在無人敢造反稱王稱帝,但是一旦秦始皇死了那麼天下誰都敢反了,陳涉吳廣僅僅只是一個囚徒就敢掀起造反的大旗,而劉邦呢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還要依靠大秦王朝來吃飯的人都敢反了。項羽呢不過是一個沒落的楚國貴族,當時項梁項羽他們沒有起事之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就是這一群人都反了,為什麼這些人敢反。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秦二世沒有他老爹的魄力,如果秦始皇在的話,誰人敢反,當時秦始皇在的時候修長城,修驪山,車同軌,書同文,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等,大量的老百姓都要服徭役,但是即使是這樣有人敢反嗎?

所以說假設秦始皇還在的話,那麼劉邦一輩子的小亭長,而項羽呢?按照項羽的性格和脾氣不是被秦軍斬首,就是老死在楚地了。秦始皇不死大秦帝國還能延續下去。

秦二世想學自己的老爹,也是大量的徵徭役,甚至還學起了秦始皇搞東巡,但是他沒有秦始皇這樣的能力,結果僅僅三年時間大秦帝國就這樣敗在了秦二世的手裡。秦始皇在的時候,秦軍三十萬北伐匈奴,一舉把河套地區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範圍,南下五十萬徵百越,一舉踏平了整個南方,中原王朝開始經營長江珠江流域。中原文化開始傳到南方。百萬大軍在秦始皇的手裡,天下何人敢反?

秦始皇如果在的話,後續能夠確定儲君的話那麼就是扶蘇繼位了,那麼秦朝不說千世萬世,至少幾百年的國祚是有的。可惜千古一帝就這樣死了,一手創建的大秦帝國就這樣敗在了他兒子的手裡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如果秦始皇沒有死,他將會被起義軍圍攻而死!

很多人以為有秦始皇坐鎮天下就沒有人敢造反,這是一個誤解。其實,當時想殺秦始皇的人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張良僱大力士投大鐵椎想砸死秦始皇。幸好秦始皇的車駕有很多副車,大鐵椎砸中的是假目標。

當然,張良這裡更多的算是私人恩怨,作為韓國的貴族,張良的祖先被秦國欺負了100多年,最後慘遭滅國,所以對秦始皇懷恨在心是很正常的。


但秦始皇的某些政策卻足以讓他成為公敵!

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做出了前無古人的偉大功績。

但是,他的一些政策卻已經不適合在和平時期實行。天下已經統一,秦始皇仍然執行嚴酷的秦法,結果導致天下苦秦久矣,讓老百姓對其離心離德!

大量的人背井離鄉來到北方邊境戍邊,還有很多人來到了驪山陵修建陵墓。不管是戍邊還是修建大型工程,都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人們經常會在半路上逃走。劉邦就是因為押刑徒前往驪山的路上由於逃亡太多,怕被責罰才跑到山上落草為寇。

秦始皇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喜歡到處雲遊!


大澤鄉那場大雨勢必會激起陳勝和吳廣的起義之心。那麼,各地反秦勢力看到有人牽頭,也會紛紛響應。

此時秦始皇正在路上,難以有效調動軍隊,而他自己也將會暴露在起義軍的風湧浪潮之中。當義軍們知道了秦始皇的位置一定會向這地方靠攏。他的衛隊再厲害也難以抵擋數十萬大軍的攻擊,所以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這樣,扶蘇和蒙恬將會免於一死。扶蘇會率領30萬長城軍團開往咸陽,主持朝政,然後率領秦軍出函谷關,向東方平定叛亂。那麼,項羽等人的對手將會由章邯的刑徒軍,變為蒙恬的30萬秦軍正規軍。

所以,秦末將會迎來更慘烈的戰爭。


歷史風暴


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根本就沒有機會起兵。

要知道秦始皇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人,他經歷過的戰爭,可以說是別人聞所未聞過的。

他的威望在全國來說,是最高的,他的手下在當時還有百萬大軍。

秦始皇把三十萬大軍給了蒙恬,讓他去北方開疆拓土,打匈奴去了。

還有五十萬大軍,他派到了嶺南,收復百越去了。

要知道這些軍隊,都是聽命於秦始皇的。只要國家有任何叛亂的事情發生,秦始皇一聲令下,全部大軍,幾個月的時間,就能集結在一起。

拿秦國的百萬正規大軍,來對抗項羽和劉邦的那些蝦兵蟹將,還不是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呀。

要知道就是一個在秦始皇眼裡看來,都不怎麼入流的章邯,被秦二世派出來打項羽,都是給項羽打了一個平手。

後來,是因為章邯懼怕趙高的迫害,選擇了投降給項羽的。

秦始皇若是活著的話,他派出蒙恬來,那還不是秒殺項羽呀。

項羽都不在話下,就更不要說劉邦,劉邦在滅秦的時候,就是一個不入流的人。根本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戰績。

所以,秦始皇不死,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他們都沒有機會滅秦。

恰恰就是因為秦始皇死了,昏庸的胡亥被趙高操控住,殺死了名將蒙恬,就連李斯這個宰相,也被陷害而死了。

大秦帝國能用可用的人,基本上被二世和趙高給殺光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和劉邦開始一起滅秦的。

因為二世的威望不高,在中原大亂的時候,秦始皇派到嶺南的50萬大軍聞訊之後,就給大秦斷了聯繫。成了一個獨立的南越國,南越國的第一任王就是趙佗。

秦始皇派去北方防禦匈奴的30萬大軍,在蒙恬被二世殺了之後,就交到了副將王離的手裡。王離帶領著這一支軍隊,在鉅鹿城下,被項羽的軍隊吊打。

之後,秦軍被項羽打敗,主將王離下落不明。

就這大秦還沒有滅掉,因為章邯手裡還有二十萬大軍呢。

章邯繼續和項羽周旋,項羽就要斷糧了,章邯也不想打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章邯投降了項羽。

秦朝朝廷這邊,二世被趙高殺害,趙高想登基不成,又立了秦王子嬰為王。那個亂呀。後來項羽打到了咸陽城把子嬰給殺了,然後又對秦始皇的子孫進行了屠殺。

大秦帝國沒有一兵一卒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可一世的秦國滅亡的。

所以說若是秦始皇不死,絕對沒有劉邦和項羽的機會,一個蒙恬就夠他們對付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