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實力,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鈺眀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次皇位爭奪戰,其中的許多的情節因“看點十足”還被拍成了影視劇(如《雍正王朝》等)。但有一點很奇怪,老大胤褆有“大爺黨”、嫡長子老二胤礽有“太子黨”、老三胤祉有“三爺黨”老四胤禛有“四爺黨”、最後就是以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為首的“八爺黨”,老六胤祚早夭、老七胤佑生下來就是個跛腳,失去了承繼大統的資格,那麼老五胤祺按理來說非常適合加入這場“戰鬥”,卻為何沒有參與呢?



胤祺是適合參與奪嫡的,他有足夠的資本和優勢!

  • 年齡合適

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康熙帝駕崩的時候他不過四十歲出頭,正是當時一個封建統治者的“黃金年齡”,既不用擔心年少政治經驗不足,也可以避免年紀太大因而失去了年輕時的膽色與果敢。

  • 出身不低

胤祺為康熙宜妃郭絡羅氏所生。“妃”是清朝皇帝的第四等妻子(從上往下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出身雖然算不上很高貴,但也絕對不差,按照宗法社會“子憑母貴”的原則來論,胤祺的地位應該在康熙諸子中處於中上等水平。 況且參與奪嫡的老九胤禟還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弟弟都能參加的“政治活動”,作為兄長的胤祺怎麼可能沒有這個資格呢?


  • 孝莊喜愛

胤祺一生下來沒多久就被太皇太后養在宮內,孝莊對這個重孫子也是疼愛有加。而孝莊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愛屋及烏,康熙也不可能不對這個五阿哥高看一眼。 而且後來乾隆皇帝弘曆也被康熙留在宮中教養,和當年的胤祺如出一轍。至於為何胤祺沒有能夠和弘曆那樣成長為一代帝王,其中緣由便值得深思了。

胤祺沒有參與奪嫡的根本原因是他秉性善良、不善權謀!

一、素以鐵石心腸、心狠手辣的雍正皇帝在他死後都在碑文上贊他說: 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二、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皇太后病重,年逾六旬的康熙因傷心過度,身子也垮了。胤祺害怕父親勞累過度使病情惡化,因而對康熙說:“皇父聖體違和,一應事務臣可照料”。

這話雖然出自一番好心,但卻隱藏著極大的危險,要知道封建社會的皇權是超越了骨肉親情的,而胤祺這話不就是在明目張膽地奪權嗎(雖然胤祺這裡只是想要代替康熙舉行典禮,並沒有直接涉及到政權)?當年“廢太子”胤礽說了一句“從古至今沒見過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就惹得康熙龍顏大怒,讓他更加堅定了廢太子的決心,如今胤祺說這話也難免不會步其後塵。



不過康熙在聽了兒子的這句話後並沒有表現出過激的反應,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我在,爾何可代理耶?朕務期躬盡典禮耳。”,說不能讓胤祺代理,原因是想要自己親自來完成。這就足見在康熙心中他這個兒子“無意朝政、忠君愛國”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

試問一個對權力沒有慾望的人又怎麼會對皇位感興趣呢?對他來說一個榮華一生、無憂無慮的親王怕是比什麼都強,而這一切他早就已經得到了 (康熙四十八年,胤祺被封為“和碩恆親王”),就更加沒有理由摻和嫡位之事了。


棍哥觀史


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實際上實力是非常出眾的,在所有康熙皇子中,有著非常強的競爭力。

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1680年),與參與了“九子奪嫡”的九阿哥胤禟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同為宜妃郭絡羅氏所生。

在康熙所有的三十五個兒子中,胤祺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具備著加較強的實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胤祺的出身並不卑賤。

胤祺的生母是康熙的“四妃”之一的郭絡羅氏,按照“惠宜德榮”的排序,其地位是要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和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榮妃馬佳氏的,並且宜妃郭絡羅氏是康熙非常寵愛的妃子。

從出身上來說,儘管胤祺的出身比不上太子胤礽和十阿哥胤䄉,但是比起出身卑賤的八阿哥胤禩、庶妃所生的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其他年幼的阿哥們,還是有著一定的優勢的。

其次,胤祺受到康熙的器重,再加上他自己有功,被康熙封為和碩恆親王。

胤祺非常受到康熙的重視,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時候,胤祺成為為數不多的隨同康熙一併前往征討的皇子,還有一位就是大阿哥胤褆。在這期間,胤祺就開始統領正黃旗大營兵馬征戰,積累了一定的功勳。

在這之後,胤祺也非常出色完成了康熙交給的其他差事,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祺被康熙冊封為“和碩恆親王”,同時受封還有胤祺的兩位哥哥,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而胤祺也是僅有的在康熙朝時期就獲封親王爵位的三位康熙皇子之一。

再次,也是胤祺最具優勢之處,便是胤祺是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撫養長大的。

按照清朝後宮的規矩,品階較低的后妃生育的皇子自己是沒有資格撫養的,需要交給其他品階較高的妃子來撫養皇子,例如,雍正出生的時候,其生母德妃烏雅氏品階較低,康熙就是將其安排給當時還是皇貴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由自己的生母撫養長大,他的養母是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

胤祺也不是由自己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是撫養長大,而是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撫養長大的。孝莊太后在後宮中的地位那是無人可及的,由孝莊太后撫養,並且孝莊對其是寵愛有加,非常的喜歡,這也讓胤祺自己的身份瞬間高了很多。

所以,正是具備了這些優勢,讓胤祺在康熙所有的皇子當中,也算是出類拔萃,身份和實力都非常出眾的。

胤祺並沒有參與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最為關鍵的因素便是性格問題。

康熙對於胤祺的評價是“心性甚善,為人淳厚”,就連日後的雍正皇帝都稱其為“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造成胤祺性格如此親和的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來自於撫養他的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此時年氏已高,早已性情和藹,不問政事,開始安享晚年,而孝莊太后自從皇太極去世後開始就一直潛心禮佛,這些都影響著年幼的胤祺,這也使其的性格更加類似於孝莊太后。

而另一方面,孝莊太后親手促成了康熙與索尼的孫女,康熙的結髮妻子、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聯姻,他更喜歡也更希望的是太子胤礽繼承皇位,也就不會對其灌輸奪嫡爭位的思想,這就使得胤祺從小就心性平和。

在“無情最是帝王家”的皇室家族,善良與仁德往往就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和劣勢,也將很難在激烈鬥爭的宮廷中安身和立足,所以胤祺索性就退出了皇位的爭奪。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胤祺在所有康熙的皇子中,漢化程度並不高,文化層次也比較低,可以說是半個“文盲”的存在。

不得不說,這也與孝莊太后有著密切的關係,孝莊太后來自於科爾沁蒙古,精通是滿文和蒙文,對於漢文掌握並不好,而在撫養胤祺的九年歲月中,孝莊太后也是隻教其滿蒙文字和文化,使得胤祺在此期間對於漢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相對於從小就接受四書五經和儒家經典教育的康熙其他皇子,在文化程度上,胤祺確實是出在了下風。

而這一點也將直接影響到日後的政務處理等方面,因而成為了胤祺的一個重要的劣勢所在。

正是因為沒有參與“九子奪嫡”,胤祺在雍正繼位後得到了優待,最終也是得以善終。

胤祺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使其沒有成為雍正的政敵而遭到清算和報復,相反,雍正對於自己的這位弟弟給予了足夠的尊崇和器重。

雍正不僅保留了胤祺和碩恆親王的爵位,還對其委以其他差事,就連被雍正趕出宮的康熙妃子,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雍正也是交代給胤祺照看。

雍正十年(1732年),五十四歲的胤祺因病去世,雍正為其上諡號為“溫”,胤祺也算是壽終正寢。

而雍正對於胤祺的親弟弟,九阿哥胤禟可是沒有如此的尊重。雍正剛一即位就將九阿哥胤禟發配到了西北大營之中。隨後在雍正四年(1726年),將胤禟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就連名字也改為了“塞思黑”,可以說受到了最為殘酷的懲罰。

相比較於自己的弟弟胤禟,胤祺也算是得以善終了。


雍親王府


胤祺的能力和背景都非常強大,不輸任何一個參與奪嫡的皇子。


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是九阿哥胤禟的親哥哥。從小是由孝莊帶大的,比蘇麻喇姑帶大的十二阿哥胤祹還不一樣。


實際上幾乎康熙朝甚至雍正朝的重大事件,胤祺都和其他皇子一樣都經歷了,而且都有胤祺的身影。晉封多羅貝勒、晉封親王、康熙親征噶爾丹、胤礽兩次被廢、託合齊案受賞、雍正解決政敵,給胤禩胤禟起名,都有胤祺的身影。


根據清朝《聖祖仁皇帝實錄》,在康熙35年徵噶爾丹時,命太子胤礽監國,一到八阿哥隨軍出征。大阿哥胤禔最大打先鋒;八阿哥胤禩最小跟隨康熙坐鎮中軍;其他阿哥各領一旗大營隨徵。四阿哥胤禛率領的是正紅旗大營,而五阿哥胤祺率領的就是正黃旗大營。

但是有三點制約了胤祺的參與奪嫡。

首先,胤祺的性格不適合奪嫡。

胤祺“心性甚善,為人淳厚”。這個和孝莊的功勞分不開,事實上由於胤礽名分早定,所以在培養其他皇子方面,康熙也好孝莊也罷,考慮的更多的是,傾向於將皇子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勞五好青年,目的是為了幫助胤礽,拱衛好大清江山。孝莊和蘇麻喇姑帶大的皇子,在道德和人品上都是非常高的,也都是有資格有能力參與奪嫡,但都未參與奪嫡的。


胤祺的人品甚至是得到雍正認可的。雍正10年(1732年)胤祺死的時候,雍正給的諡號是“溫”。隔了兩年,雍正想起這個弟弟,還命人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其次,胤祺的漢化程度相對其他皇子不是很高。


我們看《康熙王朝》孝莊似乎都是說的漢語,其實不然,入關以後,清朝的後宮說漢語的並不多,而蒙語和滿語才是主流。胤祺在9歲出閣讀書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漢語。所以弓馬騎射胤祺沒得說,但是寫文章,看奏摺。對於胤祺來說,至少沒有胤禛和胤禩順利。

再次,胤祺在康熙35年親征噶爾丹的時候,中流矢破相,臉上留下了疤痕。

康熙雖然對胤祺恩寵有加,但是在二廢胤礽之後,為什麼沒有把選嫡目光落在胤祺身上,這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大清繼承人的儀表那是重大的面子工程,不容有閃失。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為什麼要刻意忽略胤祺?


炒米認為主要是這個人物的個性特色不太突出。他參與了幾乎其他角色都參與過的重要歷史事件,但是個性並不鮮明。他的角色主要被胤祉和胤祥這兩個角色分掉了。而且他的存在也不符合胤禛和其他皇子間產生“空檔”,他的能力與背景可以說和胤禛不分上下,會影響觀眾關注點。


炒米視角


奪嫡是一門藝術活,涉及到皇子的出生、意願、才能、運氣、皇帝的喜好、大臣的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成了就能黃袍加身,敗了就會後事難料。

康熙的皇子很多,龍椅卻只有一把,奪嫡成功的概率不大,失足的可能不小。作為皇子,只要不捅出簍子,在身份待遇上一般都不差。康熙的皇子裡面,就有人看得非常透徹,奪嫡是趟渾水,不如退一步,平平安安地當個富貴王爺,五阿哥便是其中之一。

五阿哥名叫胤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宜妃所生,同母弟弟就是八爺黨的骨幹胤禟。

胤祺從小由孝莊太后和孝惠章皇后撫養,這是連皇太子胤礽都得不到的特殊待遇。

在康熙朝,皇子的出生以及撫養人對於皇子的地位至關重要。

胤禩奪嫡失敗,很大原因是受低微的出生導致。胤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從小就由佟家的孝懿仁皇后撫養。

孝懿仁皇后自己沒有兒子,就將胤禛當親兒子對待,讓他在康熙面前加了很多印象分。在胤禛繼位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隆科多,就是這位皇后的親弟弟。

胤祺能被康熙的祖母撫養,這簡直就是天大的面子。很自然,康熙對胤祺也會高看,每次出征都將他帶在身邊,讓他18歲就能獨掌正黃旗大營。他若想奪嫡,起碼在身份上比其他阿哥更有競爭力。

然而康熙對胤祺的評價是“心性甚善,為人淳厚”。這句話是康熙對胤祺人格的肯定,說他是個老實人,也是間接宣告不會傳位於他。

善良的老實人只能當王爺,當不了皇帝。單位表彰員工時,老實人只能拿好評和優秀員工獎,升職的大多是“奸詐”員工。皇帝要懂得帝王心術,要用權謀駕馭群臣和王公,善良敦厚的胤祺不適合。

胤祺受太后薰陶,也會有自知之明的智慧,面對康熙的評語,他是聽得出弦外之音的。

有一次征戰時,胤祺的臉被敵方的軍箭劃傷,嚴重破相,形象受到很大影響。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本該是探花,結果因形象有礙觀瞻而被降低名次,這個事件雖是作者虛構的,但是很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在大清的皇宮中,明裡暗裡都會以貌取人,不太可能選一個“其貌不揚”的皇子當皇帝。

胤祺的親弟弟已經深度參與了奪嫡之爭,如果他再攪和進去,只會讓競爭更加激烈、局面變得更加複雜。

康熙已經被奪嫡搞得焦頭爛額,如果看到胤祺跳進來,對他的好評就可能變成差評。皇帝的評語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胤祺好不容易樹立起的良好口碑經不起奪嫡失誤的風險。萬一自己和胤禟都敗了,宜妃這一支就全完了。

胤祺有奪嫡的身份優勢卻無奪嫡的意願以及手腕,遠離了奪嫡之爭,反而受到命運的眷顧,康熙不僅對他印象良好還賜他親王爵位,到了雍正朝胤祺也能得以善終。


秋媚讀史


五皇子胤褀參與奪嫡,他的身份地位是夠了,但他的性格和政治基礎決定了他參與不了爭奪皇位。

胤祺是宜嬪郭絡羅氏(宜妃)所生,自小交由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扶養。被康熙冊封為和碩恆親王,是最早被封為親王的皇子之一。他的身份地位在皇子中算很高的,他沒有參與奪嫡主要有三個原因。

不是康熙心中能做大事的人選

康熙經常對幾位年長皇子的學習進行考核,但基本每次都沒有五皇子。另外,滿清是遊牧民族,康熙十分重視皇子們的騎射技術,他經常會帶皇子們去守獵,但每次也沒有帶五皇子參與。這隻能說康熙對他在政務上是沒有期望的。


沒有外力支持

八阿哥胤禩雖然母親家族身份不高,但八阿哥善於搞外交,人緣好,在奪嫡得到九、十、十一皇子和眾大臣的支持。四阿哥胤禛的養母是身份尊貴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胤禛視她為生母,也正是佟家在胤禛奪嫡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胤祺生母宜妃孃家身份不高,胤祺自己為人忠厚,不善於交際,所以他如果參與奪嫡,在朝廷中能獲得的支持太少。


性情善良,與世無爭


胤祺的溫順善良是朝野公認的,康熙皇帝曾這樣評價胤祺:“心性甚善,為人醇厚。”所以就算條件具備,估計兄弟相殘,以命相博的事情他是不會參與的。

胤祺沒有參與奪嫡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生享受榮華富貴,在心狠手辣的雍正手下能得善終,這不是比其他的皇子下場好很多?



花木童說史


是皇子也不一定有爭儲的資格,有些年紀太小,毛孩子自然被排除在外,有的皇子母親是漢人,出身低微,在宮裡資歷太淺,她的兒子也不會有競爭的資格。後宮中,母憑子貴,子以母榮,母親出身高貴宮裡地位名份又高,如果再生個皇子,那就是錦上添花,母子都更得寵更具有競爭優勢。

五阿哥胤祺的母親是宜妃郭絡羅氏,其育有三子,另兩個就是九阿哥胤禟和十一阿哥胤禌(早逝),宜妃據稱是一位八面玲瓏的婦人,極其會做人,她還有個妹妹也是康熙後宮的貴人,宜妃郭絡羅氏極受康熙寵愛。還記得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麼,她就是郭絡羅氏的原型。

另外胤祺還是由太后博爾吉特氏(孝莊)扶養成人,受到老太后的青睞恩寵。所以五阿哥胤祺先天條件都不錯,本來有足夠的資本去參與諸皇子的帝位之爭,只可惜後來只能淪為看客,也是命運不濟。

在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時,胤祺統領正黃旗出戰,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負傷,並且不巧的是受傷部位是在臉部,被破了相的胤祺從此失去了帝位爭奪的機會。他也就自甘認命老老實實做個皇子貝勒,再沒有啥多餘的想法。



康熙曾經評價胤祺說他心地善良,為人淳厚,身有殘疾而退出爭儲隊伍的還有先天腿瘸的七阿哥胤祐,雍正後來稱胤祐謹慎小心,安分守己。其實誰不眼紅九五至尊的寶座呢,只是現實如此,明知不可為只能低調保守而已,並且他們都不參與“九龍奪嫡”的戲碼,既不燒八爺的熱灶也不撩四爺的冷灶,應該比較符合他們父兄給予的評語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胤祺心地善良,敦厚老實

龍生九子,總有一些淡泊名利的人


讀史格物


不知道,無心權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