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雙贏為“上”策 ——山東汶上縣河湖長制工作紀實

泉河沿岸風光旖旎,小汶河、進軍渠潺潺而行,中都水庫綠意盎然……推行河湖長制後,山東省汶上縣的河湖面貌逐漸發生著變化。

汶上縣將河湖長制實施範圍逐步擴展到全縣所有河道、水庫,以“推進專項治理,加強水系連通”為重點,不斷探索創新做法,著力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大力解決各類涉水問題,帶動美麗鄉村建設與富民產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深化清違整治 構建無違河湖

4月3日下午3點,汶上街道北坡村黨支部書記劉延成來到自己負責的泉河北坡村段岸邊,打開手機,登錄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App,由南向北開始巡河,仔細查看水質及岸邊環境狀況。

劉延成沿著河岸一路行走,看到河水清澈見底,沿岸乾淨整潔,河流暢通,沒有雜物擁堵。繼續巡查,未發現有垃圾傾倒和汙水排放的現象。劉延成點擊“拍攝圖片”,拍攝了一張帶有河段全景的照片上傳到後臺,點擊“確定”,最後寫完並上傳巡河日誌,完成了當天的巡河工作。

“‘河長制湖長制’不是榮譽和冠名,而是一條條水系中的‘責任田’。”縣水務局河(湖)長制協調辦公室主任孔曉峰說。目前,汶上縣全面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組織體系,各級河湖長積極履行認河、巡河、管河、治河、護河責任,對巡河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督辦,打破了治水的困局。同時,湧現出了一批“義務河長”“黨員河長”“巾幗河長”等“民間河長”參與巡查監督。有水就護,全域覆蓋,為長效治水築起一道“安全網”。

“要查明依法設置的入河排汙口、非法入河排汙口的全部情況,凡是影響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的口門一律封堵或截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提升水功能區水質狀態,確保實現全縣水環境持續改善,水質穩定達標。”日前,在汶上縣水汙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副縣長、縣副總河(湖)長布方鋒的話擲地有聲。

縣河長辦集中開展了“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專項行動,將“清河行動回頭看”、河湖“五清”專項整治、河湖垃圾、河道治理全部納入專項行動合併實施,實現河湖全覆蓋,確保河道清潔暢通。目前,已排查整改河湖存在問題50餘處,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同時,通過修建攔河蓄水工程,結合水系間調水補水、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積極開展河道蓄水工作,已累計完成蓄水工程投資1.47億元,建設攔蓄工程3處,在5條河流上共蓄水1億餘立方米,呈現河清湖晏、碧水長流的新生態。

“目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為100%。”汶上縣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崔柳毅說。

落實“一河一策” 開展系統治理

4月4日中午,筆者在東小新河疏挖治理工程現場看到,挖掘機、推土機轟鳴聲震耳欲聾,重型卡車穿梭。“由於在河灘上施工有限制性,要趕在汛期前全線竣工,工期非常緊。”正在現場督導的汶上縣水務局工管中心主任何敬奇介紹,目前有60多臺(輛)大型施工機械和100多人的施工隊伍參加會戰。

汶上縣按照“系統治理、一河一策”的要求,通過招標確定專業規劃編制單位,對10條確權河道進行問題排查,編制了河湖岸線管理規劃及綜合整治方案,為河湖管理保護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去年以來,圍繞“一河一策”的推進落實,汶上縣已先後啟動河湖專項治理、河道兩側綠化以及河湖確權劃界等多個項目。

“泉河北支河道寬了,河水清了,兩岸的路也修好了,還在俺村修了一個公園。”楊店鎮曹營村黨支部書記劉成連高興地說。汶上縣水務局局長邢軍介紹,全縣按照“治理一條河道建一處水利風景區、建設一項水利設施建一處景觀”的思路,打造生態河道、景觀河道,讓群眾生活環境更宜居。

汶上縣堅持“以水為魂、水潤城鄉”的理念,採取“治理+修復”工作體系,將河道治理與水利建築風景、美麗鄉村建設、河道水利文化挖掘結合起來,採取河道清淤、河岸綠化、堤頂道路暢通、建築物及兩岸小農水配套、古橋舊閘維修等措施,打造河道綠色文化長廊,呈現“一河清水、兩岸翠綠”的亮麗景色。

汶上縣大力推進河湖治理專項工程建設,實施了泉河、排滲河治理及引汶補源水系連通工程。同時,完成了小汶河、泉河、梁濟運河等5條河道管理範圍劃界,收回河道國有土地3000餘畝,埋設界樁1000餘塊,真正實現河道風光秀麗、兩岸道路暢通。在此基礎上,汶上縣還在河道沿線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配套建築物,大力推進沿河風景帶、生態帶、觀光帶建設,打造一批有亮點、有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讓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守河有責,護河有策,治河有方,我們將不斷努力,使河湖成為維護良好生態系統的重要紐帶,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優美空間,展現‘秀美河湖、生態汶上’形象的生動載體。”汶上縣縣長、縣總河(湖)長李洪文說。

打造美麗鄉村 發展富民產業

清明時節的中都水庫,水面銀波閃耀,柳樹隨風搖曳,略有些冷意,但岸邊汶上街道渠莊戶村王香琴大姐家的農業生態園裡卻暖意融融。說起家門口的“綠色”轉變,王大姐很是感慨:“一年收入7萬多元,多虧了水庫邊上的好山、好水、好風景,城裡人才能來俺的農業生態園採摘觀光。”“在家門口就吃上了‘生態飯’,更加激發了鄉親們愛水、護水的熱情,水源地保護就是最實在的惠民!”渠莊戶村黨支部書記張士誠說。

近年來,汶上縣明確提出“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的工作理念,在對水體進行全方位綜合治理的基礎上,把河長制湖長制與重大惠民戰略結合起來,努力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汶上縣將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大力實施美麗鄉村示範工程,在農村新建社區全部配備了汙水處理設施,城鄉生活垃圾實行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逐步減少面源汙染。同時,按公園標準規劃改造農村坑塘。經過精準治理,汶上縣60餘處髒亂坑塘全部變成了美麗景點。

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與富民產業發展結合,河道清理後的河灘地由屬地鄉鎮進行流轉,全縣統一規劃,積極引導群眾種植果樹、景觀樹及花卉、中藥材等觀賞性經濟作物,銷售收益歸村民所有。這一舉措不僅帶動了群眾增收,也改善了村莊整體環境。汶上縣河道兩岸的果樹、景觀樹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00餘畝,花卉、中藥材的種植面積也增加了1000畝以上。

有了綠水青山的基礎,河道沿岸的群眾鉚足幹勁,讓條條清渠釋放更多的“治水紅利”,推動水源地生態綜合治理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楊店鎮打造了千畝草莓採摘園,吸引了大批遊客;中都街道發展起休閒觀光和體驗農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了生態與富民雙贏。

“我們將繼續縱深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努力把汶上每一條河流打造成‘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的幸福河、致富河。”汶上縣委書記、縣總河(湖)長李志紅表示。

來源:中國水利報2019年4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