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諾貝爾和那些西方設立的獎項在中國是否被過度吹捧了?

ghghhjjhv


中國一箇中等城市,幾百萬人口,要給全世界每年評選文學獎,是不是搞笑?500萬人口的瑞典,選拔精英組成瑞典文學院,然後做這件事,吃瓜的就覺得挺神聖。

諾貝爾獎,是兩個北歐國家,歐美視角,世界級獎項自居。只有認識到這個本質,才有討論的餘地。

對諾貝爾獎,評價不必太正面,也不必太負面,持平就好。我不會因自己生活的加拿大,三千萬人口,有數十人次獲各種諾貝爾獎,就高抬這個獎項。也不會因為自己是華裔,而迄今獲諾貝爾獎的華裔,與人口基數及貢獻完全不成比例,就貶低這個獎項。

諾貝爾獎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科學類諾獎,全世界到今天也不肯承認,即使“純粹”如科學類評選,也包含大量國家、地域和種族歧視,更不必說意識形態。

人文類就不必說了,文學獎,從設定就爭議不斷醜聞不斷。魯迅曾經給諾貝爾文學獎以高度評價,是我重新思索他這個人的思想及成就的起點之一,因為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要如此高評。魯迅曾經留學日本,但他應該不瞭解瑞典是個什麼樣的所在。

吸毒者鮑勃·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是另一個很好的啟示,雖然我也挺喜歡垮掉一代。人類發展進步,說到底不能依靠反叛,垮掉一代文學性再高,也取代不了積極建設的重要。

和平獎,在我眼中比較搞笑的,雖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確實有一些值得稱頌,比如創意藍盔維和模式的加拿大外交部長皮爾遜。考慮到希特勒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那麼這個獎項的最高境界顯然是種族滅絕……

這件事的根本,是北歐國家瑞典挪威,就是看國下菜碟評選諾貝爾獎。兩個百萬人口國家,無論如何也沒有資質給全人類評獎。瑞典史上最牛紀錄,是曾和俄羅斯叫板,瑞典帝國一度橫掃歐洲大陸,這個我不提,估計瑞典自己都忘了。這個檔次,不可能站在人類文明安危禍福的高度思考。

諾貝爾獎影響超出挪威瑞典的擔當,就必然出醜。對了,瑞典大使館曾經正八經的用中文發貼,紀念自己的二戰經歷:別的國家被納粹德國斬殺的狼籍一片,瑞典早早投降,得以保全,這個經歷瑞典人引為自豪。

(全文完)


李牧


諾貝爾獎的聲譽舉世公認。不存在什麼過度的情況。

即使是和平獎令政府不舒服,那也是價值觀不一樣的結果,不影響諾獎的聲望和地位。

不要忘了,以色列拉賓、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因為簽署和平協議而獲獎。這是得到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肯定和支持

諾貝爾獎的主流是符合世界發展主流的。只是因為個別人的不喜歡而貶低它,恰恰是自己出了問題。

我不認為諾獎授予的都是完美的,但是諾貝爾獎確實是崇高的榮譽。怎麼說都不為過。

就像一個偉大的人也有瑕疵。不能因為瑕疵就否定他的偉大。


天明遙遙山海關


很多狹隘民族主義經常批判、挖苦奧斯卡和諾貝爾獎,認為這是西方的獎項、美國的獎項,標準不合理、缺乏公信力,而且對中國有偏見。所以,這樣的獎項,沒必要爭取。

對於這種觀點,個人覺得非常可笑,也很可悲,完全是阿Q轉世投胎。誠然,奧斯卡和諾貝爾有自己的口味,尤其是非自然科學獎項,人為因素較多,不能說百分之百公平合理。但是,這個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百分之百公平合理的獎項。奧斯卡、諾貝爾有瑕疵,其它獎項就完全公平合理嗎?

相比而言,目前國際電影節,最有號召力的獎項還是奧斯卡,其次是戛納、柏林、威尼斯。諾貝爾獎除了和平獎爭議很大,其他化學、物理、生物醫學、文學、經濟等獎項還是具有極高的全球影響力。你找不出第二個同類獎項可以與之媲美。

因此,獲得奧斯卡和諾貝爾獎,對獲獎者來說,既是對他工作的極大肯定,也是巨大的榮譽,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國家現代化進程起步晚,各方面都處於追趕先進的狀態,所以至今獲獎不多,也在情理之中。我們完全不必抱著“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去否定奧斯卡和諾貝爾。我相信,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未來我們電影人、科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肯定會成為奧斯卡和諾貝爾的常客。這需要一定的過程。

當然,我們必須反對的是“為了獲獎而獲獎”,尤其是前些年第五代導演中,確實存在為了迎合西方電影獎的傾向。這是背叛了藝術,應該鄙視。不過,我們也要反思,為什麼我們的藝術家們,無法創作出符合我們時代精神的偉大作品?



江南俗士1


奧斯卡,諾貝爾科學獎確實是當今世界在電影和科學技術領域最權威的獎項,

奧斯卡是美國頒發,美國電影水平是世界最高,好萊塢電影每一次重大變革都引領著世界電影的潮流,美國電影是全球發行,同時票房也非常高,經常發生海外票房超過美國票房的情況,當今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美國,其他國家電影的影響力主要限於國內,比如中國的戰狼2,流浪地球雖然在國內票房很高,但是海外票房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的電影出口是非常重要的出口產品,不僅可以獲得經濟利益,還可以傳遞美國價值觀,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諾貝爾科學獎是瑞典頒發,雖然瑞典本身國家人口不多,偏安一隅,但是在經過百年發展,諾貝爾科學獎的權威性得到世界公認,哪怕是掌握最多高科技的美國都沒有說另起爐灶,重新設立一個科學獎,當年美蘇爭霸存在各個領域,卻沒聽說哪一方抱怨諾貝爾科學獎不公平,雙方都很看重這個榮譽,這隻能證明諾貝爾科學獎有非常科學的評價體系,

至於諾貝爾和平獎則爭議頗多,不過這與科學獎是不同的類別,互相不影響,

中國不管是在電影領域還是科學技術領域,在當今世界還都談不上領先,還是模仿和跟隨的階段,在這個背景下,對奧斯卡和諾貝爾科學獎,其實發言權不大,不管說好還是說壞都沒多大影響,啥時候中國在電影和科學技術領域領先世界水平了,才可以有資格對電影和科學技術評獎體系發表意見,


萬事皆空70


在我看來:無論是奧斯卡獎、還是諾貝爾獎以至德國工業設計的紅點獎,這些只能代表他們對藝術、對科技、對現代工業設計的一個自我認識。雖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理性。但也成在著一些偏頗和西方的價值觀。我們中國也有高雅經典的文學、影視藝術……,也有世界級的前沿科技,比如能用於阻止核戰爭而儲存的氫彈技術,月球背面登陸技術,可燃冰開釆技術,超世界而後發先至的高鐵技術,特高壓電技術,超算技術,量子領域擠身前沿的領先技術等等,如果說古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中華文明奠定了基礎,那以上這些技術連同二十世紀的兩彈一星就是現代中華文明標誌性的建築。他們在我心裡就是中國的奧斯卡、他們就是中國的諾貝爾、他們就是中國的紅點。他們就是中國的自豪,他們就是中國的自信。在這些自信和自豪的背後有一群默默奉獻的中國科技、工程技術精英。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也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一直以來,總有一些人看不見中國的進步,或者拿中國的弱項與別人的強項比,我可以這樣說,世界上還沒有那個國家樣樣都強,他就跟咱們家裡一樣,總有置辦不全的東西。我們是當今世界少有的、門類齊全的工業化國家。其歷史還不到一百年,與別人幾百年的工業史相比,我們可以舒心了,在別人眼裡(包括歐美)中國就是一代巨人!我們不要自已看不起自己。你應該明臼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中國己經趕上,甚至領先了世界。你就是不認可,不認也就算了,但你不應該進行攻擊。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你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吃中國飯、飲中國水,中國不好了對你有什麼好處?……,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園、別人的妻子比自己老婆好。這種自棄自私的人,有時候不擇手段達到目底,又悔不如初的比比皆是。著為國人,敬畏祖國、熱愛祖國才是為人的原始本性。好了,奧斯也好、諾貝爾也吧、他們就象設置的一個個考場,只是一種檢驗的手段、並不代表所達到的目的。我們是中國人,不能過份迷信,我國的發展方向沒有錯。我們應該有這種制度自信,思想自信,精神自信、和信仰自信。李邦春


594743020131964


我發現,很多人還是不能以一種平常心去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這個世界。

奧獎也好,諾獎也罷,從其問世到當今,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威權性,公正性的,也是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的。

對任何一種具有歷史性,世界性的既定事物,既要看到它的合理性,存在的意義,同樣也應看到它的片面性,不完善性。

這就是說,我們不應盲目推崇,也不應全盤否定。

從這兩種獎項問世以來,我們中國人確實得獎者很少,這之中既有制定頒獎規則者的偏見,也有我國科技領域發展的不足。

有人總是說我們應該對能否得獎從認識上予以淡化,其實要做到這點挺難。

平日裡要做到這些還較容易,只要人們真正做到不去過多關注,過多討論就行,最難的就是,一旦我國真的有人得了諾獎,只怕立馬全國沸騰,掀起一陣狂歡。

如果真的如此,你說沒一點酸葡萄心理就很難讓人相信了。


飛鳥留痕2O16


既不能淡然視之,也不能妄自菲薄,唯這些獎是尊。

西方文明在近百年來一直領跑世界,貢獻巨大,很多人習慣於視自己的標準作為普世標準。


君無戲言博主


這是一個什麼破心態。諾貝爾作為科學的最高成就獎,只有義和團會無所謂,看看現在的科學大國,強國,哪個沒拿過諾貝爾獎,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拿了世界第一的諾貝爾獎。還有一些下三濫說瑞典沒那個能力鑑定,頒發獎,這個獎項是針對全球的,是能經得起檢驗與檢測的,你以為就幾個瑞典磚家屁股一拍,誰給錢多就給誰發獎?那這個獎項還有什麼意義,還有幾個國家去在乎他的權威。不要總是用自己2B的心態看待科學,你可以小看諾貝爾,但你不能鄙視科學,鄙視科學的後果就是總在別人屁股後面被動挨打。


風吹古城698


只有軟骨頭才會去吹捧這些獎,才會去稀罕這些獎!中國的發展和這些獎項無關,中國沒有這些獎項,發展速度遠遠超過那些獎項多得多的國家。


山裡人8903


請先列舉中國具有世界級水平的科學大獎,並且能與諾貝爾科學獎相匹的權威性,然後再貶低對方。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大多系科學創新,而非過去技術的延續擴大。袁隆平水稻技術供養億萬人口,但非首創理論,得不到諾獎即是一例。我國高鐵技術,基建狂魔,5D通訊,登月等等,均是在前人理論依據下的實踐,不屬於理論創新。常溫超導,量子通信前所未有,可能獲獎。楊振寧宇稱不守衡理論,先有理論後被證實,其創新不言而喻。信口開河詆譭諾獎,徒遭恥笑,科學耍流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