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原來這麼有文化!

穀雨,原來這麼有文化!

講述人:李旭川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為穀雨。

穀雨一詞,源自 “雨生百穀”之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即使在中國的最北邊,雪霜天氣也終於徹底消失,同時進入了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南方地區“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已經是暮春天氣了。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所謂“候”就是應候,順應時令的節候。穀雨的第一候“萍始生”意思是說,浮萍這種水生植物開始生長。第二候“嗚鳩拂羽”意思是一種叫做“鵑鳩”的鳥,也就是布穀鳥開始在田間飛行鳴叫。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戴勝”也是一種鳥,人們俗稱它為“臭姑鴣”每到穀雨,就會出現戴勝鳥停落在桑樹之上,提醒人們已到採桑養蠶的時節了。

關於穀雨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神話傳說。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於是黃帝就在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令天下官民共同學習、書寫和使用。這一天,天上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的雨不是雨水,而是無數金燦燦的穀米,以慰勞倉頡造字的功績,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這就是現在“穀雨”節氣。古往今來,各地都有渡過穀雨節的風俗,且各不相同。比如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們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著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南方有穀雨摘茶的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上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了高繁殖期,為了減輕病蟲害,農家會張貼穀雨貼。上面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太上老君如律令,穀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穀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遲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文字說明,寄託人們盼望安寧的心願。

漁家流行穀雨祭海。穀雨時節正春海水暖,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漁民們自然要虔誠的祈禱海神保佑。

舊時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的時刻,漁民便抬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或海邊擺供祭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場面十分隆重。

穀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穀雨三朝看牡丹”至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還在穀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遊樂聚會。

舊時在西北地區,人們將穀雨的河水稱為 “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

“穀雨”厚重的節日,詩意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