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在執行任務中,一定要有戰鬥機護航麼,自己不能自衛麼?

軍武文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就是一個火力網的大小問題。

即便是英美戰略轟炸機,只有自衛火力網,有大口徑機槍構成。

即便是12.7毫米高射機槍,有效射程不過幾百米。

所以,戰略轟炸機自衛火網只有幾百米。

而敵機攻擊戰略轟炸機,幾百米距離往往只有一二秒而已。這麼快,轟炸機的機槍想要射中是很難的,即便機槍手有著極強的反應。

更重要的是,如果敵機不是正對機槍飛來攻擊,而是掠過,那麼時間更快,而且還需要機槍快速跟蹤戰機掃射,難度非常大,甚至幾乎是不可能擊落的。

實際上,戰略轟炸機主要是靠堅固的機構防禦,自衛機槍只是擾亂敵機的襲擊。其實,戰略轟炸機就像太極雷雷,基本是護住頭臉被敵機毆打,就看能不能扛得住。

自然,這是非常危險的。

雖然戰略轟炸機夠結實,但被擊中諸如機翼、發動機,也是一擊斃命的。

但是,有戰鬥機護航就會完全不同。

護航的戰鬥機,可以將戰略轟炸機的自衛火網,輕鬆擴大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範圍。

如果護航戰鬥機最夠優秀,戰術嚴密,敵機可能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戰略轟炸機。

所有有無戰鬥機護航,對於戰略轟炸機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1943年8月17日,第八航空隊發動了針對施韋因富特和雷根斯堡兩個地區的戰略空襲。

在噴火式戰鬥機和P-47戰鬥機護航下,376架轟炸機出動。

但是,戰鬥機航程不夠,在到達德國本土之前大部分被迫返航。

只留下戰略轟炸機和少數P-47戰鬥機。

結果,他們被德軍戰鬥機胖揍一頓,60架轟炸機當場被擊落,基本所有轟炸機都是帶傷飛回,其中近百架因受損嚴重而報廢。

8月17日慘敗以後,第八航空隊的空襲行動都侷限於護航戰鬥機的航程範圍內。

1943年10月14日,第八航空隊再次冒險出擊,放棄了戰鬥機護航,又被重創。

第一轟炸師約150架B-17空中堡壘轟炸機,遭遇德國空軍數百架戰鬥機圍攻。此時,為轟炸機編隊護航的P-47戰鬥機由於航程有限,已經返航。

這150架B-17又被胖揍一頓。

執行同一任務但稍晚起飛的美國第八航空隊第三轟炸師在返航時也被兩百架左右的德軍戰鬥機猛烈攻擊。

美軍徹底損失了77架B-17轟炸機,高達26%。其餘返航的轟炸機幾乎個個重傷,能夠投入使用的僅剩下62架。

在缺少戰鬥機護航的時期,白天戰略轟炸損失很大,有時候損傷高達百分之五十。機組成員每次出發前都寫好遺書,處理好遺物,因為很可能回不來。

10月14日以後,戰略轟炸被迫放到晚上

直到出現了外掛副油箱的P51野馬以後,戰略轟炸的損失才降低到百分之十,降低了四十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戰鬥機護航的重要性。

最後摘錄一段:在歷時5年的對德戰略轟炸中,英美空軍共進行了44.4萬次轟炸,出動轟炸機144萬餘架次,殲擊機268萬架次,投彈270萬噸。美國損失飛機1.8萬架,英國損失2.2萬架。德國損失飛機57385架,造成平民傷亡108萬人,750萬人無家可歸。事實證明,戰略轟炸儘管對消滅德國的戰爭潛力具有重大作用,但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


薩沙


二戰期間戰鬥機護航轟炸機也是根據戰場而定的,比如: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轟炸機從塞班島、硫磺島等機場起飛,由於路途過於遙遠加之B-29轟炸機可以在萬米高空飛機、日本也缺乏夜間戰鬥機…等原因,美軍B-29轟炸機經常在夜間組成大機群,肆無忌憚的轟炸日本列島各城市!


美軍B-17轟炸機對德國戰略轟炸初期,由於沒有戰鬥機護航,損失很慘重!在二戰關於轟炸機的影片當中經常可以看到德軍戰鬥機橫行美軍轟炸機群當中…主要原因還是當時英美的戰鬥機航程太短了,護航滯空時間少,也就給了德軍戰鬥機提供了有趁之機。

二戰期間,能實施2000公里外大規模戰略轟炸任務的戰略轟炸機只有四個型號,美軍的B17/24/29、英軍的“蘭開斯特”。這些轟炸機本來就飛行速度慢、機動性差,再滿油和最大載彈量飛機就越發笨拙了!大機群編隊飛行實施“地毯式轟炸”就必須要由戰鬥機護航,先期階段由於組織協調差和戰鬥機航程短,英美轟炸機不但損失慘重,轟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後來P-51戰鬥機服役之後,這種情況改善了很多!

其實,當時的英美戰略轟炸機自身防衛能力還是說的過去的,一架轟炸機通常有8~10挺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一百多架轟炸機可以有1000挺,在轟炸機飛行間距和組織協調下構成了很密集的火網,但這並不足以保障轟炸機群的整體安全,因為這些機槍都是由轟炸機機組射手人力操縱,打擊速度很快德軍戰鬥機命中率太低了…所以,必須要由戰鬥機護航,好在從英國到德國本土的飛行距離不是太遠,“噴火”、“野馬”戰鬥機可以勝任護航轟炸機的任務。


與戰略轟炸德國不同的是,日本國土防空力量很薄弱!戰鬥機性能也不佳,更嚴重的是美軍轟炸

日本的主力機型是B-29戰略轟炸機,在性能上要好於B17/24,全封閉增壓機艙可以讓它在萬米高空飛行,所以叫做:超級空戰堡壘!更厲害的是它的防禦武器甚至實現了遙控操縱,還有了最早期的火控計算機防禦能力大大提高,也正是B-29的更新、更強大和日本防空能力的薄弱,李梅將軍才敢將B-29的一部分自衛機槍拆除,裝更多的燃油和航彈,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夜間去“火攻東京”。
當然,美軍也不是一味的冒險,圖片上就是奪取硫磺島之後,美軍擴建了島上的機場,部署了B-29轟炸機和P-51遠程戰鬥機,必要的時候執行護航任務。

總體來看,對德國轟炸必須要有戰鬥機護航,因為想早點結束歐戰,所以對德國轟炸不分晝夜!並且德國防空力量還是很強大的;至於日本由於有了更強大的轟炸機和日本國土防空能力有限,去執行轟炸任務時,戰鬥機護航任務比較少。


皇家橡樹1972


轟炸機航程遠,一般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小於轟炸機,無法給轟炸機全程護航。

英美最初對德國轟炸的時候,護航的戰鬥機最遠到了荷蘭海岸線就不得不返航了。剩下的就是德國空軍對轟炸機的圍獵。

後來P-51野馬戰鬥機服役,帶副油箱的野馬可以飛到柏林。實現了全程護航。

二戰後噴氣式轟炸機航程更遠了,研製的遠程戰鬥機很少。美國研製的F-101航程也不夠給B-52護航。噴氣式轟炸機只能依靠高度和速度逃避截擊機的截殺。

美國戰後不遺餘力的發展轟炸機,最後結果還是大部分放棄了。B-36,B-47,B-52,B-58,XB-70,B-1,B-2。幾乎和蘇聯的戰鬥機型號差不多。


天明遙遙山海關


完全不能,即便是有護航機,也只是用犧牲護航機的性命,保障轟炸機能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