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新片《如影隨心》看紅眼圈:後來,我們還是分開了

1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從相濡以沫,約定結婚到形同陌路。懷著對藝術的認可,我去看了《如影隨心》。在浪漫的法國,文罌與陸松邂逅了,速度相愛,迅速離婚。火熱同居,一地雞毛地過著。誰都離不開誰,命中註定要牽手,擁抱親吻,分別。這個故事太像一座浮城繪,熱戀的男女身陷苦海,又像一部都市婚戀錄,犯錯的人無法幸福。

感情裡最難過,最疼的是:愛過,錯過,失去了。曾經被寶貝著的,換取的是一句:“好好照顧自己”。在一段關係的處理中,把愛情當家常便飯的人,往往輸得很慘。不知輕重,舔著熱臉去安慰他,到散了的時候,他不會感傷。

脫離了愛情片的傷感,大膽保留禁忌話題,《如影隨心》呈現的主題更深刻,“出軌,先婚後愛,偷情,婚後遇真愛”暴擊現代人,陸松與文罌用力地維持著“危險關係”,用細膩的情感感悟著對方的好。他們的曖昧像罌粟像冰毒,一旦沾上,終生忘不了。影片大幅度剖析男人女人對待婚姻的忠誠度,四個身心疲憊的男女,為觀眾奉獻了“年度最佳婚外情大片”。

如果說婁燁筆下的愛是冷酷的,那霍建起的就是一位詩人在吟唱一首詩,分分合合,痛苦的糾纏,是他們的宿命。喜歡到痴狂,以愛為名,情有可原。男女主露骨的愛,就像陷入的人一樣,不見他難受,火花四濺,縱使飛蛾撲火。

陳曉新片《如影隨心》看紅眼圈:後來,我們還是分開了

2

你離開後,我們一塊居住的房間依然有你的影子。抹不掉,擦不去。你的關心如雨露,感染著我,令我加倍珍惜身邊的女朋友。有多少次我想跟你說:謝謝你給了我一場捨不得的愛,但到嘴邊斷片了。大部分男人在玩的年紀,不會去拿命庇護用整個青春去愛你的女人。多年後再去回憶,胸口一陣微疼。

前幾個月,抖音上火了一個視頻。“我來參加相愛相識九年女友的婚禮”,做自媒體的朋友寫文章控訴男生的無能,女生的刻薄。其實啊,當你雲淡風輕地去平淡別人的感情時,令你深感羞恥的是不懂他們為何會那般難捨難分。到底有什麼原因可以拆散愛的那麼深的兩人。微博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愛情試金石,婚姻見人品,那些談了七年之癢的情侶,能熬到過風霜雨雪,在於懂得把握,懂得剋制。《如影隨心》殘酷的一面是,後來文罌履行了和陸松的約定,去了普吉島,陸松剛巧碰到了她,故意躲過。或許是原著作者真實的感情記錄,這一處看哭了。

沒經歷婚姻背叛,婚內小三闖入,很難理解影片的結局。比相愛更艱難的是,我沒原來那麼愛你了。可能最後10幾分鐘,大夥會罵陸松渣男,披著羊皮的狼。在前任和現任間搖擺不定,瞧不起前妻賭氣離婚,在現任最需要時,又和前任糾纏不斷。一次次的冷戰,一遍遍的爭吵,“謊言包裝的愛,任性包裹的情”,我與你還是成了路人。

陌上花開,再見終是一場玩命之旅。影片赤裸裸地揭露了男人,女人對待婚姻的態度。有時候,深到骨子的浪漫是深情毒藥,致命地陷入,再難逃脫。文罌遇見陸松時,單純地以為眼前這個純良的完美情人可以不讓她在吃苦受罪,可人哪有這麼好的機會,成年人的愛萬一被捅破,將是無窮無盡的劫難。陸松編織的謊話忽悠了她,偷來的愛,加倍地償還。

陳曉新片《如影隨心》看紅眼圈:後來,我們還是分開了

3

我見過無數事業心的男孩,在一番挫敗,歷經心酸想要追回初戀的悲慘。也見過創業和女友賭氣分手的男孩,努力奮鬥發家致富,發短信感謝。對“婚後遇真愛,戀戀不捨”第一次接觸,第一次見識這種大尺度的場面。我心疼文罌,站在男人的立場,被文藝青年的道德枷鎖束縛,更憐憫陸松。

整部片子最感動的一幕是:文罌問陸松:我們什麼時候結婚啊,等你學會燒茄子的時候。沒戀愛經歷的我,被這話打擊的想找個姑娘陪伴餘生。真愛面前,人人平等。沒人願意去犯賤,去破壞美好的家庭。我想導演拍這片的一大意義:讓青年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陳曉新片《如影隨心》看紅眼圈:後來,我們還是分開了

片中最寒心的一處是:文罌在最後幾分鐘撕毀了為陸松寫的鋼琴譜,那種感覺像斷了一條手臂,最心愛的東西沒了,心裡很不是滋味。當初他睡在她的枕邊,浪蕩不羈地許下諾言,含情脈脈地說著:咱們為了偉大的愛情,光明正大偷情。當人走茶涼,物是人非,他成了她張狂歲月的曾經。看似是一段相同靈魂的邂逅,結束那刻理性的人沒戰勝了情感,被傷的遍體鱗傷。

青春是用來懷念的,寫作人的心靈是孤獨的。如安頓一樣,18年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正式上映,一手寫歌,一手寫書的她,也用類似的故事和青春告別。我想,文罌在犯錯,糾錯這條路上,明白了陸松到來的意義。有些人啊,驚豔了一時的時光,卻不是一輩子的歸宿。

陳曉新片《如影隨心》看紅眼圈:後來,我們還是分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