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在歷史上都是什麼名字?

向紓孜


說起南昌,我覺的有兩件事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件事,八一南昌起義。相信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這是黨史軍史上跨時代大事情,被稱為打響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得第一槍。

第二件事,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些千古名句皆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而滕王閣就在江西南昌。


由此可見,南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歷史上,南昌也有過多個名字,南昌簡稱“洪”或“昌”,秦朝時候九江郡,潯陽,郡治設在壽春,到了三國時期,為東吳的豫章郡,隋朝時期又叫洪洲,五代十國時期又叫南都,元朝時期開始叫南昌,民國初,又開始叫豫章郡,後期又改名南昌。後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南昌成為江西省的省會。

南昌自古人傑地靈,是中國歷史十分悠久的文化名城,沒有去的的小夥伴,值得一去哦!

我們筆耕不輟,閱盡鉛華,只為講述更精彩的歷史!


西平郡司馬


南昌歷史悠久,物華天寶,襟三江而帶五湖,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南昌在歷史上都有哪些名字呢?我來為大家陳述一下。

豫章郡

西漢時,漢高祖在此設立“豫章郡”,此名被兩漢、三國、兩晉沿用長達數百年間。



灌嬰城

公元前202年,灌嬰率軍平定江南,在此建立灌嬰城。因此南昌又有“灌嬰城”之稱。



洪州

隋朝開皇九年,隋文帝改豫章郡為洪州。後來,其名在豫章郡及洪州之間數次更換,唐武德五年,改豫章郡為洪州;唐貞元元年,改豫章郡複稱洪州;宋開寶八年,改南昌府為洪州。




南都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地位位置比較重要,南唐把洪州改為南昌府,將都城從建康遷往南昌,此地便被稱為“南都”。



隆興府

南宋時,宋孝宗繼位前,曾被封王於此地,繼位後,便稱此地為“隆興府”。

隆興路、龍興路

元朝時,改隆興府為“隆興路”,後來改為“龍興路”,歸江西行省管轄。



洪都府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改龍興路為“洪都府”。

英雄城

近代北伐戰爭時期,北伐軍佔領南昌,設南昌市。後來,在南昌爆發南昌起義,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並創建革命軍隊,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此後南昌又被稱為“英雄城”。

大家覺得南昌在歷史上還有哪些稱呼呢,歡迎留言與我一起交流。


文人提筆安天下



用戶一生追逐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地勢險要,是南來北往的樞紐地帶,氣候溫熱潮溼,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的說法。在封建王朝群雄爭霸的動盪時期是“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風水寶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春秋,秦漢時期南昌被稱為豫章,原屬楚國地界,後為吳國所佔,吳楚因此連年相爭。只因周邊山區盛產礦石,所以熔鑄鐵器技術先進,而且氣候適宜穀物豐產,乃吳楚之地著名的糧倉。漢高祖5年,劉邦派大將灌嬰平定江南,灌嬰佔領豫章後奉命駐軍當地,開始修築城池,為南昌城最早的奠基者。隋唐時期改豫章郡為洪州,最出名的當屬唐貞觀年間,李世民為打壓胞弟滕王李元嬰的勢力而封他為洪州都督,李元嬰因思念山東滕州封地而依江修建了氣勢磅礴的滕王閣,而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句更奠定了他歷史名城的地位。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明主柴榮為統一河山而發動了對腐朽的南唐李璟政權的進攻,收復淮南十四州,南唐第二任國主李璟在驚懼之下病死於洪州史稱南都。他就是著名的亡國之君大詞人李煜的父親。直到宋以後又改為隆興府或隆興路。民國初年稱豫章道,後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此地正式改名南昌,直到共和國成立至今。


喬江寶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簡稱“洪”,中國水都,內戰期間,江西省險成為第二個朝鮮三八界,當時規劃以九江長江口為界限,至1949年4月下旬,解放軍堅韌不拔渡長江,並將其南昌等重要城市所攻下,1949年5月22日,因南昌國民政府的失利敗守,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政權。


十萬個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