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產品怎麼與社區電商對接?

山間啊明


如果自己是農產品的種植戶,前期社區電商業務,不建議自己開。運營成本高,業務不熟悉。

建議直接和成熟社區電商平臺合作,這樣的好處是能迅速回收成本,擴大再生產。缺點受約束,利潤低。

社區電商最難點就是配送時效性,現在社區電商最好的是京東到家、美團菜場等,基本是下單一小時到家,還有蔬菜新鮮度,基本上還是可以的,這個問題是我好多次的購物體驗,得出的結果。比如京東到家的有幾次他們還主動聯繫你一下,小青菜有點不是很新鮮,問一下還要不要,而不是直接裝袋配送。人性化做的還是可以的。

一般種植戶或基地都是在郊區,散戶配送很難有效解決,建議和社區電商合作。




起點農業


第一、突出特色農產品的“特色”,成為社區電商的供應商。

目前各大企業都在搶佔一、二、三線城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錢大媽”等主攻的就是社區電商。雖然目前大多還沒有盈利,但他們著實也經走在了風口浪尖。現階段,如果我們自己想去開展社區電商項目,這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因為昂貴的店面和裝修費用都會讓我們止步。我們不妨先讓我們的產品成為那些已經開店並運營的社區電商的供應商。而我們特色農產品如何才能入他們的法眼?成為他們的供應商呢?

既然不是普通的農產品,肯定就是已經形成區域公共品牌和個人品牌的特色農產品了。目前,全國都在推廣“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如果達到這個標準的特色農產品,本身就形成了強硬的背書。我們完全可能拿著自己的產品主動出擊去找這些社區電商談判,甚至可以先供貨,先鋪產品。

我們國家農產品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嚴重,如果你想做出成績,就要做別人不敢做的。

第二、從小做到大,自建特色農產品社區電商營銷網絡。

如果你身在某一個城市,又有可以掌握的特色農產品資源。那麼我建議你從小做大,先避開昂貴的門面租金這個坑。但是一定要開通自己的線上零售店如:淘寶、京東、拼多多、微信商城等。然後我們可以加入一些社區微信群、QQ群等。現在也有一些專門的團購群,充許發廣告的那一種。我們慢慢的培養自己的粉絲。為什麼一定要有實名認證的線上零售店?因為你沒有實體門面,那麼要讓別人相信你,這就是唯一的辦法。


有了粉絲之後,如果有人購買你的產品。你就一定要注意這麼一點:社區電商講的就是一個快字。我們供應的產品一定保證客戶下單之後,當天就能送到。否則,就是不成功的。

第三、特色農產品多做活動、保質保量才能吸引社區電商的客戶。

目前社區生意的競爭是一場看不到銷煙的戰爭。如何才能吸粉、引流?如何才能有回頭客?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去考慮和麵對的問題。大家一定要多學習一下農產品營銷方面的知識,把我們可以掌握的資源利用到極致。


大家都知道淘寶、拼多多等OTO平臺上每天都在進行著促銷活動。那麼我們對社區進行優惠活動,將會更受歡迎。當然技術方面一要成熟,要能做到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或者線上下單,線下送貨上門。我們可以多做一些海報放在社區可以擺放廣告的位置,也可以多請一些人去社區門口租個位置進行宣傳。

但是我們的特色農產品一定要保證快和鮮!不管你做再多的廣告的和活動,保證不了這二點。是做不長久的。因為社區電商吸引的就是人氣,一旦人們覺得你的產品不好。就很難在做得起來了。

總結:大家一定對社區門口擺灘的小商販記憶深刻,我個人之意見他們就是最原始的社區電商,人家現在都知道用二維碼收款了嘛。他們靠什麼吸引小區的大媽們和寶媽們的?他們擺灘賣的蔬菜一定是最新鮮的,並且是沒有汙染的,價格也比商場、超市要低。人家也是穩定的客戶源的!

以上便是鑫西蘭不成熟的一些觀點,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一起來討論,謝謝!


鑫西蘭


特色農產品跟電商,現在的關係越來越親密,變得難捨難分。農特產品在農村是稀鬆平常的東西,但是在城市人眼中卻獨具特色,農特產品以前埋沒深山無法出山,隨著電商的發展,這一瓶頸得到解決,使得農村與城市拉近了距離。

然而,怎樣才能使特色農產品跟電商有效的結合呢?

產品質量

特色農產品在每個地方,它具有獨特的地域特性跟其本身的稀有性,如果想要通過電商出山,那麼質量是關鍵。在農村,規模化項目較少,多數是地方性特色,也就是家家戶戶可能都有,但是又不是絕對的統一,那麼,在對接電商時,就需要有人負責把控質量,使其統一;

規模

特色農產品走電商,要有一定的規模,比如土雞蛋,在農村都挺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旦對接電商,總體的量有多少,能提供貨源的持續性及量化度是否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以至於不會斷貨;

市場

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情況如何,在受眾客戶群體中,此類產品市場佔有率如何,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或特,如果同質化嚴重,在市場中所佔的份額就會很低,而且是社區電商,銷售渠道跟客戶群體有限;

渠道

電商的銷售渠道有哪些?主流電商平臺或供應鏈、自媒體平臺、傳統的線下供應鏈、還是市場開拓中,根據電商的銷售渠道再結合農特產品有效結合,相輔相成;

以上乃毛哥對於特色農產品跟電商結合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到您。覺得有些道理及作用,歡迎收藏、轉發分享、點贊。


下壩毛哥


特色農產品與社區電商對接,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談:農產品的價格、社區電商的目標人群以及你能接觸到的渠道。

01農產品的價格

目前無論哪種農產品,在市場上幾乎都屬於供過於求的局面。因此,你的農產品能不能賣出去,價格優勢很重要。如果是你自己生產的農產品,那價格優勢還很明顯。但是,你只是在特色農產品與社區電商起一個撮合的作用,這就有點不好做了。

02社區電商的目標人群

社區電商,也叫社區團購。它們的目標人群是寶媽,並且是對價格敏感的一群寶媽。並且,社區團購公司相互間也是在通過價格戰進行競爭。比如,同樣的芒果或者枇杷,價格能做到比一級批發市場的價格還低。所以,要把特色農產品拿來跟社區電商對接,還是得回到特色農產品的價格優勢上。

03你能接觸到的渠道

大點的社區電商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穩定的供應鏈。中小規模的社區電商公司,要麼量起不來,要麼就是拿貨不穩定。所以,你要根據你的條件,看能接觸到哪一類的社區電商公司。如果接觸到規模大點的社區電商公司,估計就需要你的農產品的量以及價格。要是接觸的是小規模的社區電商公司,自己會有些議價權,但是量上面估計起不來。

最後總結一下,特色農產品跟社區電商的對接,一個是農產品的價格,一個是農產品的量。其實說到底量非常重要,量起來了,價格才有可能降下來。畢竟還可以從物流這塊降低成本。


一介農夫來了


一、酒香也怕巷子深。

現在缺的不是產品,而是優質好產品!在一個例如一二線城市,生態環境不合格,土壤有問題的地方,能生產無公害或有機產品嗎?顯然不能。而在現在區位條件合適的地區,產量產能,物流條件都會導致了成本的升高。從產品本質來講,產品成本高了,宣傳又絕大部分跟不上,如何走出去呢?

二、人才與執行力

薪資福利等待遇導致了在三線,四線小城市留不住人才,所以哪怕是政策再好,許多地區依舊一地雞毛。例如筆者所在地區生產的羊肚菌,養殖的土雞等完全是政府下發文件至各個單位,單位安排員工購買!這種模式根本導致了大量庫存。

其次,農業這個行業的吸引力,對比金融啊,軟件啊等等完全沒有吸引力。各位看官請看,農業大學畢業出來的從事農業行業的比率在多少?做農業,真的是太需要情懷了,更需要政策。

也許有些人會問電商手段,但電商呢,技術手段已經不是問題,問題還是在於執行,例如為了扶貧而開發的多少電商平臺,絕大部分不也是養活自己都難嗎?

所以,執行是關鍵,如何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基地首先就要強化自己的服務能力,其次別為了扶貧而扶貧,市場經濟不會等,時間更不會等。


雲貴高原生態農產品


兩種方式,一種是找成熟的平臺入駐,這種方法相對來說入門比較低,只要有相關的資質就可以入駐了。每個平臺不一樣,有些可能需要保證金,平臺使用費和平臺抽成,相對來說還是可接受的。入駐平臺可以藉助平臺的流量,不用你去發展粉絲會員,只需要做好自己的運維,保證產品質量按時發貨,做好售後即可。

第二種方法,自建一個社區電商購物平臺(小程序),這種方法是自己推廣比較難,同時得懂平臺建設維護,運營推廣等各方面的知識,相對來說門檻比較高。


列城生活


對接不難的,好找,我們就找了好幾個,關鍵在於你的優勢在哪裡? 價格優勢,損耗,這幾點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