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母親批評跳橋身亡的花季少年男孩,這個錯在誰?

4月17日晚,因與母親發生口角,一名17歲男生從上海盧浦大橋引橋處跳橋身亡。相關視頻在網上廣為傳播,許多網友在新聞評論裡指責這位男生的母親,言語十分激烈。

現場監控視頻顯示,在車流中,一輛白色小轎車打著雙閃停在路中,一名女子從轎車左側進入主駕位置。數秒鐘後,有人從轎車左側走出,然後快跑至橋邊縱身躍下。女子緊隨其後,試圖將其拉住,但未果。這名女子向墜橋者方向張望,然後跪在地上,雙手多次拍打地面,痛哭狀。


遭母親批評跳橋身亡的花季少年男孩,這個錯在誰?


男生留給世界最後的身影是踉踉蹌蹌的,他明顯被欄杆絆了一下,但是卻沒有絲毫猶豫。他以年輕人特有的果決,結束了自己尚未展開的生命。

網上有消息稱,男生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衝突,之後又受到母親批評。上海相關部門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證實,跳橋者是一個17歲男生,系某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視頻中的女子系其母親,跳橋前,該男生曾與其母親發生口角。120到場後確認,男孩已經無生命體徵。


遭母親批評跳橋身亡的花季少年男孩,這個錯在誰?


相關信息仍不充分,但是網友議論大多指向這是“失敗的家庭教育”。誠然,17歲的男生,在讀職業學校而不是重點高中,確實不算“成功”,他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跳橋,又是教育“不成功”的一個證據。但是,這樣的看法,其實並不公正,對一個剛剛失去兒子的母親來說,也有失公平。

17歲的男生情緒激動起來可以做任何事。我17歲的時候,也曾一時激動,用拳猛擊一棵大樹,但是緊隨而來的劇烈疼痛把我拉回了現實。這就是青春期的危險一面,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意識到這種危險。在青少年要狂躁的時候,幫助他們冷靜下來。就這個角度看,家長確實做得不夠好。她蹲在地上痛哭,也是追悔莫及。


遭母親批評跳橋身亡的花季少年男孩,這個錯在誰?


從視頻裡看,這並不是蓄意的“自殺”,而是一時激動的極端之舉。那一刻,或許男孩已經受夠了身邊母親的嘮叨,他想的只是“逃開,逃開”,在他跳下那一刻,他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會死。事實上,以他這個年紀,可能還沒有認真思考過死亡這個話題。他想的可能是,這樣做能夠懲罰自己的母親——這樣想的時候,他可能還幻想能夠看到母親後悔的表情,但是他卻沒意識到,只有活著,才能看到後來的故事。

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環境,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提醒人們,都市生活本身有危險的一面。如果是在田園鄉村,一個青年激動之餘,可能去尋找一口井或者條河,周圍的人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制止他。在大城市,人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安全問題,思考自己行為的邊界和可能帶來的後果,這應成為青少年教育的一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