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你放心 老師不管閒事

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的時間最長,衛靈公對孔子很重視,南子也召見過孔子,雖說南子名聲不佳,但是對孔子很尊敬。衛靈公寵信南子,結果導致衛國政局混亂。南子美而淫,衛靈公非常寵愛她,對她是言聽計從,所以南子把持朝政。衛靈公的兒子,就是世子蒯聵與南子有怨。後來因為涉嫌謀殺南子未遂,就離開了衛國逃往宋國,後又投奔晉國趙氏。這發生在衛靈公三十九年(前496年)。後來靈公四十二年(前493年)的春天,衛靈公就死了,南子就說衛靈公有遺命,要立公子郢來做國君。當時郢就辭掉了,說有輒在,輒是蒯聵的兒子,是衛靈公的孫子。於是衛國人就立了輒為國君,是為出公。結果同年六月,趙簡子送太子蒯聵回衛國,想讓太子蒯聵即位。實際上晉國他們也有自己的打算,趙簡子另有企圖,其實是要挾持蒯聵入侵衛國。這個時候齊國,當時齊景公因為跟晉國有怨,所以他又出兵來幫助衛國來防範,不讓蒯聵回國,結果蒯聵也只能夠離開了。孔子此時正居衛國(前489年——前484年)。對此事一定有所態度。可是孔子並沒有表明態度,他的弟子私底下議論紛紛,莫衷於世。該怎樣和老師溝通呢?既知道老師的態度,也不至於讓老師為難呢?於是擅長外交的子貢出場了。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在衛國政局微妙變動之際,孔子的兩個弟子冉有和子貢想知道孔子的態度到底是什麼?管還是不管?為什麼是這兩個人呢?冉有,字子有,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冉有這人做事非常謹慎,原則性非常強,但是話不多。而子貢,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辦事通達,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子貢要是直接去問:老師衛國的內亂,你管不管呀?會讓孔子很尷尬的。


老弟你放心  老師不管閒事


子貢不愧是言語第一,問的很高明,沒有單刀直入,而是問:伯夷叔齊是怎樣的人?伯夷、叔齊前面已講過他們的事蹟。此二人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長子和三兒子,父親去世之後,都不願意繼位,因此雙雙逃離孤竹國,最終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齊國這種家族內鬥、父子反目、齷齪的內部鬥爭和伯夷叔齊以國相讓君子之風產生鮮明的對比。所以孔子答道:這兩個人了不起,古代的賢人啊!子貢接著問:他們兩堅守仁義節操,連國君都推辭了,最後不食周粟都餓死了,難道他們至死都不後悔嗎?孔子答道:他們所求的是行仁道,已經求仁而得仁,他們已經達到仁的境界了,又有什麼怨?


老弟你放心  老師不管閒事


子貢聽到這裡,自然就知道了老師的態度就是不去管齊國的內亂。孔子不管不是採取旁觀的態度,而是因為父子爭國不仁不義,這次父子相爭,從君臣關係看,蒯聵是造反;可是從父子關係看,衛出公是不孝。並且他們背後都有大國插手,他們不過是晉國和齊國的傀儡罷了。如果深陷其中,雙方本無正義而言,加入任何一方都無異於助長他們的惡行,並且會加劇事態,戰火紛飛會給民眾帶來更大的災難。所以孔子不去衛,而又不助衛君,是為衛國計,息爭免禍而已。

所以子貢知道了孔子的苦心,也感受到了孔子境界之高。師生之間這一唱一答,借古諷今,盡顯曲徑通幽之妙。出來後對冉有說:老弟你放心吧,我們老師不會趟衛國的渾水,不會管這些閒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