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科幻片:中國電影的下一個“風口”。

互聯網界有個詞叫“風口”,雷軍說過:“站在風口處,豬也能飛起來。”

中國電影同樣也有“風口”。

2013年的“風口”是青春片,《致青春》成功之後,湧現了大批跟風之作,儘管質量良莠不齊,都賺得盆滿缽滿,但過度開墾後,“早熟”的青春片也迅速“早衰”。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2015年的“風口”是盜墓片,《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兩個大IP為電影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連《愛情公寓》也要頂著“掛羊頭賣狗肉”的罵名玩盜墓。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問題來了,下一個“風口”會是什麼?

皮哥斗膽預言:科幻片。

即將到來的春節檔,科幻片《流浪地球》備受關注,在口碑越來越重要的今天,“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加盟必將為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新鮮血液。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而由鹿晗主演的另一部科幻電影《上海堡壘》也將於2019年與觀眾見面。

所以,不妨更大膽一點:2019年會是中國科幻年

不過國產科幻片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就可以了,皮哥今天想和各位一起聊聊科幻片的起源作——《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科幻片的鼻祖,至今影史排名第一的科幻片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部科幻電影拍自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在1969年。

換言之,導演庫布里克完全是“無中生有”地暢想33年後的太空旅行,在那個年代可謂石破天驚。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你或許會不屑:都9012年了,我們沒有必要去關心2001年的科技發展,這片或許就是老古董。

恰恰相反!

因為別的科幻片描寫得是2050年、3000年的事,難談真偽。

而《2001:太空漫遊》已經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片中暢想的未來個人電腦的發展、宇航員的生活,甚至空間站的佈局,都一一得到了驗證。而片中探討的人工智能的前景與危機、時間與空間的聯繫依然是時下熱門的討論話題。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2001:太空漫遊》的科技前瞻性、思想深刻性以及瀰漫全片的神秘感是它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可以說有了《2001:太空漫遊》,電影史才有了“科幻片”這一概念,它為科幻片打好了地基。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之後無論是酷炫的《星球大戰》,還是燒腦的《星際穿越》,亦或精巧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你看過的所有科幻片都有它的影子。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2001:太空漫遊》的成功也證明了科幻片的精彩與拍攝時間無關,它的精髓在骨,不在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剛好是《2001:太空漫遊》上映五十週年,在這59年間,它可謂影響了一批電影人。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看看它的“門徒”吧。

沃利·菲斯特(《盜夢空間》攝影師),克萊爾·德尼(《太空生活》導演),約翰·加埃塔(《黑客帝國》視覺特效總監),安德魯·尼科爾(《楚門的世界》製片人),彼得·蘇哲斯基(《星球大戰》攝影)……

今年4月2日,英國《衛報》就邀請到上面這些大咖暢談《2001:太空漫遊》,談起本片,他們立馬變成了庫布里克的“迷弟迷妹”,直言是看著本片長大的。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當然,本片的影響力早已超出了電影界。

它啟蒙當今深度學習大牛楊立昆,楊立昆是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他開發了蘋果的產品線。我們現在用iPhone與Siri對話的場景與這部電影就有某種微妙聯繫。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陳奕迅的《2001太空漫遊》也是致敬本片,黃偉文根據本片填了粵語詞,而這首歌的前奏直接用了電影中最經典的一段配樂。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總之,《2001太空漫遊》就是科幻片的老祖宗,要成為一名資深科幻影迷,研習本片是必修課。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但要深入解析《2001:太空漫遊》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本片改編自克拉克的同名小說,克拉克直言:“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里克弄錯了。

許多人看了好幾遍還是一頭霧水,一點也不奇怪。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皮哥今天拋磚引玉,給各位提供一點淺薄意見。

皮哥認為《2001:太空漫遊》是“天使與魔鬼”的合體,我們也用接下來的文字來談一談它的“正經”與“不正經”。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2001:太空漫遊》的正經:三層結構,層層遞進;一條隱線,撲朔迷離。

整體來看本片結構工整,採取了比較清晰的“主線+隱線”的敘事方式。

本片的主線大致分為三層結構,層層遞進,不難看懂。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第一層結構講述宇航員的太空艙生活,比如:宇航員的無重力表演,他們與家人的視頻對話,宇航員與電腦的談話,空間站的錯位佈局等,這些場景我們在電視裡已經屢見不鮮,但對於當時的觀眾而言,就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第二層結構講述了宇宙空間站發生了傳染病,弗洛伊德博士前來救急,在高層會議上他提出一個策略:在疫情得到控制前不要到處宣揚。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第三層結構講述了人與機器的博弈。

2016年,李世石與“Alpha Go”的“人機大戰”引發熱議,許多人說了一個細思極恐的假設:我們不怕Alpha Go贏了李世石,我們害怕Alpha Go故意輸給李世石。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段假設的本質是:如果人工智能足夠智能,當它可以憤怒與憎恨,當它學會了撒謊與偽裝,那後果不堪設想。

電影中的這一段就是模擬了這種猜想成立的可怕後果,電影中計算機HAL不僅擁有了超高的計算能力,還擁有了人類的情感。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當它發現三名宇航員試圖讓自己關機時,便起了“殺心”,它控制系統殺死了在太空艙裡冬眠的宇航員,並將解救同伴的宇航員拒之艙外。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危難之際,唯一倖存的宇航員與HAL展開殊死一搏。他冒死進入了HAL的“大腦”中,一根根拔掉了它的硬盤和處理器,HAL留下了遺言後被“殺死”。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除了主線,本片還有一個隱線:那塊神秘的黑板。

這個黑板貫穿於整個影片,從四百萬年前的猿猴時代到月球上的荒涼之地最後到無限的宇宙邊界,都出現了它的身影。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最後當宇航員歷經幻境來到“宇宙盡頭”時,他陷入到一個三層嵌套結構。

第一層嵌套:宇航員看到了一個老年的自己在吃早餐。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第二層嵌套:老年的自己回頭看到了床上即將壽終正寢的自己。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第三層嵌套:彌留之際的自己看到了那塊神秘黑板,變成了一個嬰兒。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條黑板的隱線前期讓人看得雲裡霧裡,後期讓人看得似懂非懂。

皮哥認為這塊黑板代表的是一種“神秘力量”,它將人類的歷史空間聯繫在一起。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用科學角度來說,這塊黑板是五維空間的產物。

簡單來說,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現實世界,四維是現實世界+時間,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五維是平行宇宙,能看到過去和未來(《星際穿越》裡描述的場景)。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塊黑板就是開啟了上帝視角的五維之眼,看到了人類從猿猴時代到探索太空的全過程,我們眼中的“黑板”,是五維之眼在三維空間的投影。

▍《2001:太空漫遊》的不正經:傲慢自負的導演,荒誕詭異的CULT片。

本片的另一面是一部“離經叛道”的CULT片。

CULT片,是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

簡言之,不按常理出牌。

本片即如此。

先說開頭,我們上面分析它是主線+隱線結構,傳統電影中的隱線只是蜻蜓點水提一下,可導演劍走偏鋒,將隱線放最開頭。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所以明明是一部科幻片,你最先看到的卻是一部“動物世界”,鏡頭對準了一群遠古猩猩和荒野中出現的一塊神秘黑板。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段“亂入”的隱線故事長達25分鐘,沒有一句臺詞,第一次看根本不知道導演要表達什麼。

25分鐘之後,影片才進入了“太空漫遊”的主線故事。

觀眾卻陷入了困惑:前25分鐘與影片後面有什麼關係?那個黑板到底是什麼東西?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些疑問甚至在觀影結束也找不到答案!

庫布里克的傲慢自負暴露無遺,當你看得糾結擰巴時,這個天才導演說不定正躲在鏡頭後開懷大笑呢!

再說影片結尾,本該是揭秘時刻:黑板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這時候傳統電影裡會出現一個柯南式的人物,抽絲剝繭地告訴你全部真相。

可庫布里克故意語焉不詳,甚至將黑板放入一個三層嵌套的模型裡繼續無情嘲諷你。

這不是庫布里克第一次“戲弄”觀眾,他在1980年拍攝了《閃靈》,這部電影號稱影史最經典驚悚片,周星馳曾在《功夫》中向它致敬。

可《閃靈》的結尾和《2001:太空漫遊》一樣,沒有真正解謎,將所有恐怖事件歸結到困擾家族多年的一股“神秘力量”。

庫布里克很像個自然主義者,他信奉不可知論,充滿好奇心,對人類智慧充滿懷疑。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所以他的影片裡充滿了人類現有認知裡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

影片還有一大顛覆就是配樂,全片各種配樂交織在一起,或悅耳或刺耳,最大的聽覺感受就是怪且獨特。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當HAL殺死宇航員時是滴滴的儀器報警聲音,堪比噪音;

當宇航員出艙維修機器是是粗粗的喘氣聲音,表現他的緊張;

當宇航員在太空艙吃著早點娛樂時是古典小提琴曲,宛轉悠揚;

當宇航員被拋出太空艙,跌落深淵時是寂靜無聲,頓覺宇宙之無垠,人類之渺小;

當黑板出現時,是無比激盪昂揚的旋律,充滿了宇宙不可知的神秘感,這段也被陳奕迅放進了歌曲裡。

50年過去了,這部影史排名第1的科幻片,還是沒有導演可以超越

總之,《2001:太空漫遊》就是這樣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當你覺得沒看懂的時候,不妨換個時間,再看一遍。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