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敗走中國,亞太仍將是發展重點

亞馬遜將“退出中國”的傳言近日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4月18日,亞馬遜官方發佈公告否認亞馬遜退出中國,強調對海外購、全球開店、Kindle和雲業務等重點業務在中國的發展將繼續投入。 不過,亞馬遜中國網站將自7月18日起停止提供針對的第三方賣家的服務。

曾經的“電商初體驗”

亞馬遜中國官方回應表示,“自2014年以來,亞馬遜中國就持續聚焦併發力跨境網購,打造了以‘亞馬遜海外購’和‘Prime會員服務’為核心的獨特跨境業務模式,不僅滿足了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購買高品質海外正品的需求,也建立了亞馬遜在中國跨境網購行業的差異化優勢。為了深化這一戰略轉型,我們持續利用亞馬遜全球資源,優化運營效率,提升客戶體驗,以集中資源推動海外購業務的快速發展。亞馬遜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在現有的良好業務基礎之上,我們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作為率先在中國開闢電商業務的“元老”企業之一,亞馬遜在2004年以7500萬美元收購中國在線購物網站卓越網,並在2011年將其更名為亞馬遜中國,是不少中國消費者的“電商初體驗”之地。

路透社的報道認為,亞馬遜對中國業務的調整凸顯出來自中國本土電商的競爭異常激烈。在此之前,倍感競爭壓力的一些西方零售商紛紛選擇退出中國電商市場。2016年,沃爾瑪將其中國在線購物平臺出售給京東,以換取京東股份,專注於實體店,而易趣等外資電商早已退出中國市場。路透社援引分析師邁克爾·帕赫特的評價稱,“他們退出中國不是因為業務不再盈利和增長,而是中國國內的電商擁有其無法匹敵的巨大優勢。”

行業拐點促轉型

亞馬遜中國目前有五大業務板塊:亞馬遜國內電商、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亞馬遜閱讀和亞馬遜雲計算服務。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亞馬遜中國這幾年不僅要面對阿里、京東等老牌對手,”曹磊表示,拼多多、雲集等結合社交玩法的新電商也在湧現。還有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產業經歷一輪高速發展也在已由“量”進入“質”,行業拐點已擺在所有電商的面前。

為應對這樣的競爭局面,亞馬遜中國2014年後確立了聚焦跨境電商的策略,推出了以海外購和“全球開店”為一進一出的雙引擎模式。自2012年進入中國以來,亞馬遜全球開店業務已幫助數十萬中國第三方賣家成功上線亞馬遜全球12個站點。

跨境電商競爭激烈

今年1月1日起,中國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發佈的《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正式實施,《電子商務法》也於同日實施。

電商行業分析普遍認為,這一系列新政的出臺將進一步規範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促進跨境電商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全球化趨勢、消費升級將推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行業研究機構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1萬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10.8萬億元。

美國知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 18日稱,“這不是亞馬遜在中國故事的終結”。報道稱,隨著中產階級的興起,中國對進口商品產生了巨大的需求。

未來亞太地區仍將是亞馬遜業務發展的一大重點。在印度市場,亞馬遜正大舉擴張,與印度本土競爭對手Flipkart展開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