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集體“出逃”幼兒園,這是叛逆行為嗎?

我們都知道,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出現“叛逆”性格,他們常常易出現憤怒、不聽教、動不動就與人打架、爭吵等等一系列扭曲行為。然而,我們很少聽到有人說幼童也會出現叛逆性格,那他們也會出現所謂的“叛逆”行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派出所嗎?我們小區3個不滿5歲的小孩集體丟失了,家長們都急哭了,麻煩你們幫忙找找。”4月18日下午,四川南充市儀隴縣光華鄉的趙女士打電話向城西派出所求助,說話時帶著哭腔。

幼童集體“出逃”幼兒園,這是叛逆行為嗎?

當天下午2點左右,趙女士受鄰居所託,帶領自己和鄰居家一共3個孩子去幼兒園上學。趙女士將3個孩子送到校門口後,就離開了,但讓趙女士沒想到的是,等放學時間去接孩子時才被老師告知,這3個不滿5歲的孩子當天下午並沒有到學校上課。

接到報警後,民警羅光輝和同事隨即組織人力展開尋找。據悉,幼兒園地處城鄉結合部,治安形勢較為複雜,加之學校周邊又坡陡彎急,塘堰甚多,3個孩子集體失蹤,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民警隨後擴大了搜索範圍,以幼兒園為中心,對周邊的山林陡坡、河塘堰庫等場所進行逐一排查,並安排場鎮和鄉村廣播進行循環播放尋人信息,同時聯繫110指揮中心,調取事發地周邊監控尋找線索。

幼童集體“出逃”幼兒園,這是叛逆行為嗎?

終於,下午6點左右,有群眾打來電話,稱在某安置區內發現3名陌生小孩,正在小區內四處“遊蕩”。經確認,正是當天失蹤的3個孩子。而此時,距孩子失蹤已過去將近4個小時。

民警瞭解到,當天下午,3個“小傢伙”在校門口和趙女士道別後,並沒有進入學校,而是集體“出逃”,商量著出去玩耍,而這樣一走,竟走到了3公里外的某安置區內 。

3幼童集體“出逃”這一行為是由“叛逆”性格造成的嗎?

恩諾教育心理專家周老師很確切地給出解釋,青少年出現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一般在14歲左右,幼童出現叛逆性格的幾率極小。3幼童集體出現“出逃”行為的原因,更多的是幼兒心智不成熟,天性貪玩,不具備危險和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到監護責任,嚴防孩子脫離視線,在送孩子上學途中,應將孩子送進校門內,必要時應交到老師的手上,以防意外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