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最佳,怎麼保證嬰兒的腿是直的?

清涼飄揚


相信爸爸媽媽都知道多數寶寶會在9-12個月時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當寶寶已經學會扶著欄杆的站立,並表現出往前移動的願望時,這表示,從現在開始,寶寶要開始學步了,但從扶著走到獨自走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其實寶寶學步不是一件突然的事,一般來說,寶寶需要先扶著東西站或走,接下來寶寶才能猶猶豫豫地朝著你伸開的雙臂搖搖晃晃地走過去。學步期是寶寶整個身體協調性和肌肉力量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寶寶學步階段,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足夠重視,會很容易導致寶寶腿型異常,所以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中,瞭解寶寶學步期的關鍵問題,無疑會對孩子的學步起到輔助作用。

▼寶寶學步的信號▼

1、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寶寶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第一階段:營造安全的學步環境▼

學步是每個寶寶的必經階段,但是很多爸爸媽媽生怕孩子摔倒,所以到哪裡都把寶寶抱在懷裡。這樣就減少了很多寶寶探知世界的機會,寶寶自然會比別的同齡小朋友落後很多。

其實學步對寶寶來說,不僅是動作發育的表現,也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開端,意味著接下來寶寶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想做的事,去探索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了。所在,在寶寶學步階段,爸爸媽媽給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學步環境就顯得尤其重要。

給寶寶們提供安全環境,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1、給寶寶建立安全活動區

爸爸媽媽要在家裡騰出一個安全的空間給寶寶,四周不能有堅硬的或者容易碰傷寶寶的物品,例如在地上鋪上地毯防止跌倒摔傷,剛開始寶寶學走路心理都是害怕的,所以不能因為受傷而加大寶寶的畏懼心理,安全的空間能讓寶寶們更大膽的學走路克服恐懼的心理。

2、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爸爸媽媽在家中要小心傢俱邊邊角角,把櫃子和抽屜都做足安全措施,尖銳物品、器具、藥品、貴重物品儘量放置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容易拉下的桌布上不要放置其它物品,以免寶寶拉下時被物品砸傷。

▼第二階段:不強迫孩子走路▼

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寶寶越早學走路代表寶寶越聰明,為了讓寶寶不輸在起跑線上,會強迫寶寶學步。其實寶寶剛進入學步階段時,寶寶的肌肉和脊柱還未發育完全。如果此時爸爸媽媽認為到既定時間必須要學會走路並且表現了出來,甚至強波孩子學步,就容易給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寶寶有了挫折感,反到讓寶寶減少了對學習走路天生的興趣。

在寶寶學步過程中,爸爸媽媽最好是按照寶寶的實際狀況安排練習就好。其中既包括了寶寶的體能狀況、也包括了孩子自身意識的需求。此外,在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和鼓勵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能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鼓勵孩子大膽邁出第一步,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1. 嘗試輔助性的步行

當寶寶能夠支撐他的體重開始站立時,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一些正確的輔助性步行遊戲。例如看著寶寶前進、握住他的手、幫助寶寶在您前面步行。隨著寶寶的不斷進步,爸爸媽媽就可以放開一隻手、鼓勵她繼續前進、練習抬腳的平衡和動作。

2、及時鼓勵

爸爸媽媽可以站在離寶寶幾步遠的地方外,張開雙手等著他走過來;在他跌倒的時候,給他一聲支持與鼓勵;看他走得穩的時候,及時給他肯定和表揚。

3、以遊戲的方式來引導寶寶學步

爸爸媽媽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離他幾步遠的位置,讓寶寶自己去拿,用玩具吸引寶寶學步。

▼第三階段:加強鍛鍊寶寶腿部力量▼

爸爸媽媽都知道寶寶學步,離不開有力的雙腿。在寶寶學走步時,爸爸媽媽有針對性地訓練其腿部力量,可以為寶寶練習走路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是為寶寶將來的一切活動和身體健康奠定基礎。快來看看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的鍛鍊寶寶的腿部力量吧!

1、及早訓練平衡能力

訓練寶寶的平衡感時,媽媽可藉助一些小工具讓寶寶扶著走,在寶寶學步初期,可能會踉蹌不穩,堅持的時間不長,甚至會跌倒。媽媽可不要心軟去扶他,這樣寶寶才能有機會再次站起來。經過多次鍛鍊後,寶寶一定能夠站穩的,還可以塑造寶寶堅強獨立的性格。

2、練習攀爬

練習攀爬,有利於寶寶建立立體空間概念和高度概念,培養良好的平衡感,還能增強上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讓寶寶在攀爬中學會如何避免危險的本領。練習方法很簡單。給寶寶準備一個空敞的地方,讓他在上面爬,然後放些障礙物,讓寶寶學習如何繞過這些障礙。


小布林媽媽咪啊


【導讀】孩子早走路就是聰明嗎,晚一點走路就輸在起跑線上了,這可能是媽媽們聽的最多的話了。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家裡的老人們,總愛讓孩子快點走路,還到處和別人說我家的孫子孫女才10個月就會走路了,你看多棒啊
我家寶寶10個月的時候,還在懷裡抱著的,當時很多人說,這麼大的孩子,可以下來走路了,你看誰誰家的也是這麼大,都能走幾步路。
可是我堅決不讓我家娃這麼早走路,因為我明顯看到10個月就走路的寶寶,腿是有點彎的。
一般來說,寶寶2~3個月會抬頭,6~7個月會獨坐,8~9個月會爬行,10~11個月學會站立,12~15個月才會走路。
記得我家寶寶是1週歲的時候開始學走路的。這個時候她明顯表現出想走路的慾望,比如自己坐著玩,就慢慢扶著東西站起來了,洗澡的時候也喜歡扶著盆站起來。
她自己會扶著東西站起來後,我開始留意她會不會繼續向前邁步子,她要是試探的走幾步,我就扶著她走,她要是沒有向前走,我也不會勉強。
【重點提示】不要讓寶寶太早走路,根據ta自己的意願~
【今日話題】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走路比較好?

【格格巫育兒日記:育兒自媒體,育兒達人,專注科學育兒、親子閱讀,青雲計劃獲獎者】


格格巫育兒


導讀:嬰兒什麼時候開始走路最佳,怎麼保證腿直,哪些情況需要特別留意的?

大多數嬰兒開始走路大概是1歲左右,根寶寶的身高體重等發育情況,開始走路的時機有個人差異。早熟的嬰兒在生後8-9個月就會走了,有的1歲半左右才開始走。

也有人說,體重輕走得快走得穩,體重比重的走得不是很穩。這個時候寶寶能聽懂大人的話,當別人說自己不會走路或走得不好時會刺激到寶寶,會想著早點學會走,即使此時他還完全具備那個能力。

這樣是不對的,揠苗助長只會傷到孩子,不利於他自信心的構建,也會傷到他的自尊心。

家長不要看到別人家孩子會走路,就在那裡著急,要配合寶寶的發育節奏來,當寶寶能較好地控制身體的平衡、腰腿的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骨骼發達,慢慢地就會走了。


通常來說,大多數的嬰兒在1歲之前就能扶著床沿等地方站起來或轉動身體了,在1歲半之前就可以走了。

到了1歲半還不會走那就看情況而定了。

據我媽說,我四歲才學會走路,不知道她老人家有沒記錯,但據我哥我姐他們說,我確實比平常孩子走路要晚,起碼兩歲以上才會走路。我媽媽的堂叔還以為我是有問題,誰知他回家幾天再過來,我突然就會走路了。

據我媽說,別人家進宅一放鞭炮,原本只會爬的我突然穿著船一樣大的大人的鞋子跑起來,說我幹什麼都挑日子,出生的時候也是,別人結婚一放鞭炮我就從孃胎裡出來了。我雖然走路慢,但我現在走路很快,趕起路來腳下生了風似的。

扯遠了,回來正題。

即使寶寶走得很慢,也不需要為了走路而過度練習,順其自然最好,沒事讓他多爬爬,鍛鍊下腿部腰部肌肉反而更好。

以前很多家長會給寶寶學步車學走路,但有研究表明學步車對寶寶的肌肉發達不利,所以儘量少用。



雖然說不用刻意去練習,說不定寶寶的身體基礎已經打好,只需玩一些可以鍛鍊腰腿、培養平衡感的小遊戲就會走了呢。

鍛鍊腰腿、培養平衡感小遊戲:

●準備一些比較低且結實的桌子或椅子,讓寶寶扶著走

●小寶寶能自如轉動身體了,可以藉助手推車的玩具來進行練習。

●在寶寶自個兒站立的狀態下,媽媽站他在前面,叫他走過來,或者拿一個他喜東的玩具放在距離他一米左右的地方,讓他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寶寶處於坐著的狀態下,拿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放在需要他站起來才能拿到的高度,如此反覆操練。

要注意的是,練習時不能給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時間也不宜過長。

至於怎麼保持腿直這點,家長也不必過於糾結,很多寶寶剛開始走路都是歪歪扭扭,有點O型腳,但慢慢就會好了。寶寶腳不直總不能用麻繩把它們繃直吧,還是那句話,順其自然。

但是如果寶寶走路時,腳踝與腳踝之間大於或等於8㎝,或者雙膝距離6㎝就屬於異常的,要及時帶他去看醫生。


美媽很帥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

一般來說,1歲左右是寶寶學習走路的高峰期,大多數寶寶在10-18個月之間會開始練習走路,在15個月時已經可以走穩、甚至的小跑起來了,但由於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不同,所以每個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也不同,對於還未掌握走路的寶寶,家長們不用過分著急,慢慢引導,只要不是存在骨骼或肌肉發育疾病,多數寶寶是會自然學會走路的。

在直到寶寶學會獨立行走之前,坐、爬、站等都是他們蓄力的過程,準確的說,並沒有什麼最佳學習走路的標準,因為從4個月開始,寶寶就一直在儲備著走路所需要的技能、進行肌肉鍛鍊了,所以從4個月開始,家長們可以積極幫助寶寶來學習坐、爬、站等動作,讓他們能早日掌握走路而打好基礎。

怎麼讓寶寶的腿型是直的?

大部分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會在O型腿、X型腿和正常直腿之間來回切換,小寶寶還未出生前,在媽媽的肚子裡都是保持著蜷縮著的姿勢,當寶寶剛出生時,腿型會呈O型的狀態。這種暫時的生理性彎曲會維持到孩子1歲半左右,隨著寶寶肌肉、骨骼的逐漸發育,他們的腿部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體重時,就會慢慢變直。而之後3-4歲又會呈現出X型,直到6-7歲時才逐漸接近成年人的腿型,所以家長們不需要特別去矯正寶寶的腿型,否則會適得其反。

想要讓寶寶的腿型好看,要注意兩點

1. 在寶寶學走路時選擇合適的鞋子,並且拒絕使用學步車。在用學步車時,寶寶的兩條腿會岔開外翻,延長O型腿的時間,加重O型的弧度。特別是當學步車的跨布比較高時,寶寶需要踮起腳尖才能走,會影響到以後寶寶的獨立行走。

2. 不強行干涉、矯枉過正腿型。在整個腿部發育過程中,寶寶腿型的交替變化是很正常的,強行綁腿、用矯正支架、矯正鞋這些方法,不但沒有任何用處,還可能阻礙寶寶的正常身體發育,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知食說


新生嬰兒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最佳?

記得叮叮是12個月的時候才開始走路,自己搖搖晃晃的總往前拱,為了不受傷,特別買的寶寶專用的頭盔護膝,14個月左右走的特別穩當,外出溜達都要求自己走路,一路小跑。在12個月之前沒有鍛鍊過他,一直是自己在地上爬行,因為周邊很多小朋友10個月就會走路了,叮爹一度以為他發育緩慢呢。

其實寶寶發育都有自己的規律性,到了日期該走走該跑跑,沒有必要提前訓練,太早反而對寶寶發育起到發作用。

記得之前一親戚(40多年的老醫生)曾經說過,寶寶需要的是多爬行,走路十一二個月後再說,八九個月的時候腿部沒有發育好,即使站起來也要把他給摁倒,讓他多爬,不要著急走路,更不要早早的鍛鍊他。雖然摁倒他比較有歧義,但是多爬確實是好的,多爬走路稍微晚的寶寶走的更穩當,摔跤會更少。

寶寶走路情況也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建議10個月後,此時寶寶的腿部骨骼發育比較好;太早的話,不利於寶寶的腿部發育。所以家長們不要著急,也不要擔心,當寶寶願意走並表現出走路的願望時,比如可以自己扶著站立邁步,家長需要做的時候在孩子的周圍保護他、鼓勵他、引誘他自己走路,而不是擔心摔著碰著而不讓走。

怎麼保證嬰兒的腿是直的?

首先,走路不要太早,建議10個月左右,腿部發育比較好,可以適當的練習一下站立挪步,時間不要太久,更不要使用學步車。

第二,讓寶寶多多的爬行,爬行能夠鍛鍊寶寶小腦的平衡能力的,有利於走路更穩當。

第三,如果發現寶寶有O型腿或者X型腿,一般會逐漸長好的,不要擔心;如果越來越嚴重沒有改善的話,則需要就醫檢查再進行糾正。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我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更多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๑>؂

叮麻育兒


一般來說,寶寶在9-11個月可以自己慢慢的站起來學習走路,也有一些寶寶在10個月已經會走路了。不過我們也不用著急的,大多數寶寶都是在1歲到1歲半的時候才會的!

由於寶寶的骨骼1歲之前屬於快速發育的階段。太早的學習會對腿部骨骼造成壓力!所以建議最好在10-12個月的時候再開始讓寶寶學習走路

在寶寶學走路初期,家長最好用手扶著或者托起寶寶的腋下進行練習,不要使用推車或學步車,同時時間也不宜太長,不然會造成寶寶骨骼變形,容易出現羅圈腿!

只要循序漸進的堅持1個月,寶寶基本已經會自己走路了。


櫻花mp


還記得北京市兒童保健所的老所長曾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下屬某縣兒保所打電話說發現很多寶寶“羅圈腿”,請上級專家鑑別指導看看是怎麼回事……



劉所長帶隊來到現場,看到所謂的“羅圈腿”寶寶其實都是正常的“小彎彎”。講這個故事想說明什麼呢?小寶寶的腿其實都是有點彎彎的,是正常的生理特點,媽媽爸爸可以試著把寶寶的下肢伸直併攏,如果雙腳內踝貼到一起時兩側膝關節的間距小於2公分,或者兩側膝關節貼到一起時雙腳踝間距小於1.5公分,基本都是正常的,超過這個標準才會懷疑O型腿或X型腿,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寶寶的腿有多直或者多彎主要跟遺傳有關係,而且小時候的小腿彎彎不等於將來不會長成直直的大長腿,當然過早負重走路和錯誤的運動姿勢的確可能會影響到骨骼關節發育。



寶寶平均在14-15個月大時學會獨立行走,因為個體差異早到11個月或晚到18個月多屬正常;家長支持寶寶練習的方法不能出錯,而只要是寶寶自己主動練習站立和行走的情況,絕大多數都不需要擔心,剛開始的時候媽媽爸爸應該注意寶寶的姿勢和步態,雙腳交叉、間距過大、尖足站立(足跟不落地)、左右明顯不對稱等情況需要小心,必要時請醫生檢查鑑別為妥。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寶寶能夠獨立行走的時間有早有晚,一般來說,寶寶在1歲左右就會有開始走路的意識,15月齡左右就能獨立行走了。

如果寶寶到了18個月時還不能獨立行走,或走路的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人,家長可以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一下,排除寶寶是否存在骨骼和肌肉發育方面的問題。

第二個就是避免在寶寶骨發育的過程中受到不良外力的影響,比如說讓寶寶過早的嘗試站立、扶著寶寶在大人的腿上蹦跳、過早地扶寶寶走路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因為這樣也會使寶寶的雙腿受到不良外力的影響。

這個問題就說到這,歡迎點擊下方,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瞭解更多育兒乾貨知識哦!~


崔玉濤育學園


新生嬰兒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最佳,怎麼保證嬰兒的腿是直的?

嬰兒學走路要遵循自己的規律,有個大概的月齡範圍,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不要看別家寶寶早會走了,你家的還只會爬,就以為寶寶發育滯後,愁容滿面。

我家大寶11個月會走,二寶11個月會拉著手走。鄰居的寶寶10個月會走,現在1歲2個月跟個小大人似的,看上去像2歲。還有個寶寶1歲半了現在還不會走,在公園裡見到一個寶寶1歲2個月駕著走還不穩當,這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多看幾個孩子的情況,自己就不那麼糾結了。

按照嬰兒粗大動作發展順序來說,應該符合以下規律:

1、扶雙手可以邁步:85%的寶寶在10.7個月可掌握,最早開始於6個月,最晚的在12個月。

2、扶欄可以走來走去:85%的寶寶在10.9個月可掌握,最早開始於7個月,最晚的在14個月。

3、扶一手可以走:85%的寶寶在11.8個月可掌握,最早開始於9個月,最晚的在14個月。

4、開始走1-2步:85%的寶寶在13.3個月可掌握,最早開始於10個月,最晚的在14個月。

5、獨走幾步較穩:85%的寶寶在14.8個月可掌握,最早開始於11個月,最晚的在16個月。

6、獨自走路:85%的寶寶在15個月可掌握,最早開始於12個月,最晚的在16個月。

以上是嬰兒走路的發展順序,可以自己對照一下,我家二寶現在剛剛到了扶一手可以走的月齡,馬上12個月了。

幫寶寶練習走路

觀察寶寶的行為,當他有慾望要站的時候,可以用雙手握住寶寶的肘部,讓他練習先跪再站起來的動作。

給寶寶提供安全的護欄,周圍鋪好合適的軟墊,讓他自己扶著站起來,即使摔倒也不用怕。通過不斷地練習,寶寶慢慢地就會扶著護欄走幾步。

當寶寶有慾望要走的時候,就用雙手夾在他的胳膊下面,扶著他走。慢慢地變成拉著兩隻手走,再變成拉著一隻手走,最後藉助學走練習器防止摔倒。

這些練習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的,寶寶高興了就走幾步,不必強調每天練習多長時間、走多少步,不要當做任務來完成,開開心心學走路。

怎麼保證嬰兒的腿是直的

這個完全不用擔心,嬰兒小的時候,兩條腿就像青蛙腿,長大了自然會長直。

1、注意不要使用螺旋形的學步車,這種學步車容易造成“O形腿”。可以使用小推車練習行走。

2、在孩子會走路後,減少紙尿褲的使用時間,也可以防止嬰兒走路時刻意分腿,造成腿部彎曲。

3、教會嬰兒正確的走路姿勢,不要故意逗引嬰兒學習一些不良的走路習慣,如外八字、內八字等。

4、注意嬰兒的坐姿,不要學蹺二郎腿的動作,也可以保證寶寶的腿是直的。

5、最重要的是加強營養、多曬太陽,促進骨骼發育。

你家寶寶是幾個月會走路的,有什麼秘訣嗎?一起來聊聊吧!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吒職場的Career Hero,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什麼時候孩子可以開始學走路呢?作為父母,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孩子會笑了、孩子可以翻身了、孩子可以坐了、孩子可以爬了,能夠站立了,能走了。看著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變化,媽媽們就覺得自己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但是有的時候,孩子的成長速度稍微慢了一點,家長們又開始過分的擔心:孩子的發育是不是有問題。那麼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走路呢?大致的時間範圍在11個月-18個月。

具體來說,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出牙晚、走路晚,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會早一點,見過走路最早的孩子10個月,也見過快一歲半才開始走路的寶寶,這都屬於正常的成長情況,具體的走路早晚,和孩子自己的生長髮育速度有關。

題主說:什麼時候是孩子最佳的走路時間,只能說是孩子準備好的時候。孩子的身體已經做好了學習走路的準備,會有哪些表現呢?

第一點,孩子準備走路之前,多多鍛鍊孩子的爬行能力,爬行是用來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的,多爬可以讓孩子在走路的時候少摔跤。

第二點,孩子可以獨立站立的時候,孩子學站,是從扶站開始的,慢慢的孩子會獨站,最開始可能就是幾十秒,慢慢的會越來越長。

第三點,孩子可以扶物前行,就代表著寶寶已經開始自己學習走路了,因為從爬到走,孩子的視線會變的更加寬闊,對於孩子,好奇心會驅使著他走得更遠。

第四點,孩子自己開始獨自前行。剛開始學習,孩子可能會走一兩步,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到了獨立學習的時候,媽媽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前方,拿著玩具或者吃的,鼓勵孩子大膽的走過去。每天可以適當的去訓練,孩子摔倒是家常便飯,當孩子摔倒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扶孩子,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不管是孩子自己艱難的想辦法站立,還是自己爬過去扶物站立,都是在培養孩子動腦的過程。

學走路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1.不要人為的干預孩子,孩子學走路的任何一個過程,都是孩子有意識自發的行為,家長不要在孩子還不會站立的時候,就扶著孩子去走路,這樣做會讓孩子過早的開始走路,孩子學不會走路,還有可能會影響腿部發育。

2.瞭解孩子的發育步驟,多去觀察鼓勵孩子。作為父母要成為一個觀察者,孩子什麼時候有了走的跡象,父母們可以去鼓勵孩子。比如孩子剛回站立,那就多鼓勵孩子去站立,孩子可以扶物前行,那就鼓勵孩子慢慢放手獨立前行。一切學走路的意願,都是在遵守孩子的前提下。

3.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學走路的過程,也是孩子學會戰勝困難的過程,摔跤會比頻繁,父母要多去鼓勵,如果孩子每次都是自己站立起來,那他會覺得自己站立比較有成就感,如果孩子每次都是家長扶起的,孩子就會認為,摔倒了就是要家長去扶的。

4.孩子在走路的過程中,可能會姿勢不對,父母們要多注意觀察。有的家長扶著孩子去走,孩子的腳尖著地,而不是全腳掌。有的孩子可以在不斷的練習中自己糾正,有的孩子可能會腿部有彎曲,如果孩子已經完全可以自己獨立走路,腿部明顯彎曲,儘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儘早干預,儘早治療。

所以,如何來保證孩子的腿是直的,媽媽要做的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長順序來,不要干預孩子的成長,多於觀察孩子,如果有問題,請儘早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