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位父親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如果有這樣一個父親,他一般不管孩子的學習,只有等他難得閒下來了,或者孩子的期中考試考砸了,他才突然出現,劈頭蓋臉地打孩子一頓或對孩子的智商指手畫腳一番。他的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答案是,有可能成為賈寶玉或者賈環。因為他倆的父親就是這樣的。

賈政看起來是一個公務繁忙的父親,平時都不在家,但只要他一回家,就是孩子們的“災難日”。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寶玉屬於奶奶寵、媽媽慣、全家人奉承的那類小孩,嚴父這個重要角色在他的生活裡是缺席的。好在寶玉天性不壞,是個性情純良的孩子,除了貪玩,不愛學習,喜歡跟姐姐妹妹們廝混,加上被愛包圍的孩子,沒有理由不愛這個世界,寶玉的思想品德還是很好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今天我想著重說一下賈環,這個《紅樓夢》裡最討人嫌的人物之一。

賈環舉止和言談粗鄙不堪,詭計多端,小肚雞腸,頗有小人之風。賈環是庶出的孩子,又是男性繼承人之一,在賈家這個大家族裡必然是受到排擠的,他在眾人的眼裡就是個多餘人。賈環總是要鬧點事端出來,或者欺負小丫鬟,或者把燈油潑在寶玉的臉上,甚至栽贓、陷害寶玉。從兒童心理學來看,這大都是為了引起關注,為了報復看不起他的人們。

你想過自己如果是賈環你會怎麼辦嗎?祖母擺明了偏心寶玉,王夫人從生理上反感自己的親身母親趙姨娘,王熙鳳等人更是肆無忌憚地嘲諷辱罵趙姨娘,趙姨娘本人又言語粗俗、見識短淺。

作為親身父親,賈政是這個家族裡賈環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但賈政對賈環的態度是怎樣的呢?《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中,賈環看到父親“唬的骨軟筋酥,忙低頭站住”,可見這父親的形象之可怕,賈政本身對兒子的關係就比較淡漠,但對寶玉好歹還有怒其不爭之意,可對賈環簡直已經到了無視的地步(“人物委瑣,舉止荒疏”八個字就是從賈政的角度評價的)。

賈政明知賈環在家族中不受待見,作為父親,他非但沒有施以援手,而且也加入了歧視、厭惡他的行列。

沒有父親可以依靠,是賈環的最大的悲哀。在他的生活中從來沒有精神導師,他是在被人嫌棄中長大的,自卑、怯懦往往是自私和卑鄙的溫床,賈環的惡行後隱藏著可悲的成長軌跡。

賈政實在是個糟糕的父親。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他沒什麼本事(職場庸碌、不管家、不理財、識人不清),沒有給自己的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他誠惶誠恐,忠順親王府的一個太監就讓他點頭哈腰,不仔細考察事情原委,首先想到的就是先責打孩子一頓。對賈雨村之流,他沒有辨別能力,所以他身邊總是有一幫靠阿諛奉承討生活的清客,卻不見什麼有真才實學、正直的人來找他。

賈政對自己的親身骨肉非常漠然,他整天忙於官場應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只是在孩子出錯、“不肖”、學習不努力的時候,才注意到他們的存在。賈寶玉和賈環的成長全靠各人先天的資質和後天的運氣,父親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顆隨時隨地有可能爆炸的地雷,除此之外,全無意義。

直至今天,其實這樣的父親在我們的周圍也不少見,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成才”,但他們依舊對自己的工作不思上進,他們依舊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他們依舊得過且過,他們依舊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孩子一頓就覺得自己已經稱職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殺死一隻知更鳥》帶給我們一個不同的父親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如果有這樣一個父親,他每天都陪伴孩子讀書看報,他為孩子解答生活中的困惑,他在老師錯怪孩子的時候站在孩子這邊,他不逼孩子做違反他天性的事情(即使這樣會得罪一些人),他會懲罰孩子,但會讓孩子心服口服。他的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阿迪克斯是美國南方一個小鎮的律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作為一名律師,他憑著自己的良心為委託人辯護,即使知道為一個黑人辯護,會得罪幾乎所有的親友,會為此付出太多代價,但他還是盡職盡責地去做了。他這麼做,“原因有好幾個”,但“最主要的是,如果我不這麼做,在鎮上就抬不起頭來,就無法在議會代表這個縣,甚至都沒有資格教導你和傑姆做人”。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俗話還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告訴我們:一個父親的示範作用有多麼重要。家風是我們常說的一個詞,家風是怎樣形成的呢?是犯了錯就棍棒加辱罵嗎?——不是。是日積月累地耳濡目染。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阿迪克斯每天傍晚跟孩子們一起讀書看報,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離不開書籍,就連遊戲也是排演小說裡的故事,甚至他的女兒“生下來就會認字”。阿迪克斯勇敢地抵制社會的不平等,孩子們也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昂起頭來做正直的人。

言傳不如身教。在阿迪克斯及其子女生活的小鎮上,有各種各樣的家族,他們世世代代都遵從著自己家族的生活習慣,比如有一個尤厄爾家,“尤厄爾家的人屬於另外一個獨立封閉的群體,那個圈子裡全是和他們一樣的人”,為什麼尤厄爾家的人都是這樣的呢?因為他們的榜樣就是那樣,或者說他們的父親就是那樣。

除了言傳身教、做一個好的榜樣,阿迪克斯還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耐心的傾聽者和解答者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當女兒在學校裡受了委屈,死活不願意上學,他首先沒有怒其不爭地大聲斥責一番,而是靜靜地聽完了女兒的敘述,然後“阿迪克斯站起來,走到門廊的另一頭,細細打量了一番盤繞在那裡的紫藤,然後又緩步走到我的身邊”,可見,阿迪克斯經過了一番考慮,然後他告訴了女兒應對困難的方法。他對任何人都有同理心,包括孩子,他總能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於此同時,他也幫他們把握原則,並不放縱孩子們。

孩子性格的發現者和引導者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阿迪克斯的兒子和女兒性格各有不同,兒子沉穩些,女兒衝動些,但他對兒女並沒有偏見,一視同仁。在那個對女性還有歧視的年代,他鼓勵女兒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不受世俗拘束,讓女兒成為她自己,也就是一個自信、勇敢的女性。

賈政和阿迪克斯是文學世界中兩個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身份、不同人種的父親,他們的相同點可能只有一個——他們都是父親。但同樣作為父親,他們一個庸碌無為,一個忠於職守;一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個善於以身作則;一個對孩子漠不關心,一個時刻傾聽著孩子的聲音;一個是孩子成長期的缺席者,一個是孩子成長中的良師益友。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兩種父親,兩種孩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爭氣,

先想想自己是哪一種父親。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圖片來自網絡,如不妥請聯繫,立即處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說法

更多好文:寫給孩子,也寫給成人:一起來讀奧巴馬推薦過的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