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摘要: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謀士集團(有八人是經荀彧推薦、舉薦進入曹氏政權的),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提供了很多政治、經濟和軍事策略,為曹操所採納。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一潁川士人與董卓

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以董卓進京為標誌,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統一的局面被打破,中國歷史開始了軍閥混戰的時代。董卓執政後,為了擴大其政治基礎,吸納一批潁川士族代表,如荀爽、陳紀和韓融等。但是,“(荀)爽見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舉皆取才略之士,將共圖之,亦與司徒王允及卓長史何顒等為內謀。

董卓暴虐成性,使得歸附他的潁川士人逐漸走到他的對立面。如陳紀對董卓欲遷都長安很是不滿,他說道:“若欲徙萬乘以自安,將有累卵之危,崢嶸之險也。”

韓馥、張諮追隨袁紹加入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初平元年,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黃門侍郎鍾繇跟隨其西行,董卓被誅後朝政被李催、郭汜把持。曹操自領為兗州牧,他派遣使者到長安進諫漢獻帝以期朝廷承認自身的合法性。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李催、郭汜拒絕曹操使者面見漢獻帝,而鍾繇則積極促成曹操與漢獻帝之間建立聯繫。總之,潁川士族既是董卓所依靠的對象,後來也成為討伐董卓的重要力量。

二、潁川士人與袁紹

汝南袁氏作為東漢時期著名的士族之一,世居高官,袁安歷明帝、章帝、和帝三朝,官至司徒。從袁安至袁逢、袁隗,四世居三公之位,是當時一流的高門大族。袁氏與東漢王朝的密切關係使得其自身往往與時揚抑,佔得政治先機。

東漢末年,政局動盪,袁氏憑藉世代積累的政治勢力和眾多的門生故吏,自然會在政治上大有一番作為,其代表人物就是袁紹和袁術袁紹廣泛結交士人。

袁紹在士人中建立了良好的威信,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袁紹的家世資本為他稱霸一方奠定了基礎,他逼迫韓馥將冀州拱手讓出。隨後袁紹又攻下幽州,佔據了河北青州、冀州、幽州、幷州的廣大地區,實現了“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的戰略目標。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加入袁紹政權的潁川士族代表人物有荀諶、郭圖、辛毗、辛評,但是袁紹政權中還有一支來自冀州的士族代表,如審配、田豐、沮授等人。潁川士族和冀州士族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在是否迎奉漢獻帝等重大問題上爭鬥不休,最終導致了袁紹官渡之戰的慘敗。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逝,潁川士族擁護袁譚繼位,冀州士族擁護袁尚爭權。潁川士族的出謀劃策使得二袁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辛毗以議和之名去見曹操並向他建議趁二袁爭權奪利這個最佳時機出兵,曹操聽從他的建議,出兵擊敗袁譚和袁尚,統一了河北。由此可見,潁川士族與冀州士族的爭鬥和內訌是袁紹政權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潁川士人與曹氏

曹操起家於東漢末年戰亂之際,他求才若渴,頒佈過三次求賢令。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在鄴城頒佈求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曹操又頒佈了第二道求賢令,曹操求賢令的實質是“唯才是舉”,這在當時社會重品德名節的風氣中,無疑是一種出格的舉動。潁川士人他們多在曹操遷都許昌前後歸附,其他各地的謀士亦紛紛投奔曹操,由此形成了以潁川士人為骨幹力量的謀士集團。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謀士集團(有八人是經荀彧推薦、舉薦進入曹氏政權的),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提供了很多政治、經濟和軍事策略,為曹操所採納。

曹操對潁川士人均委以重任,讓他們參與決策。曹操對潁川士族的重要作用也有明確的認識,除了讚賞荀彧和荀攸,他還曾上書稱讚郭嘉說:

“東擒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踰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勳實由嘉。”

川謀士對於曹操統一北方,擊敗其他割據勢力起到了無法代替的作用。在很多關鍵時刻,潁川士人往往能齊心協力,共同堅定曹操取得勝利的信心,可以說這些謀士的作用比衝鋒陷陣的武將更大。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潁川士族在曹操集團中的核心地位使其與曹氏父子關係密切。曹操與郭嘉關係非常密切,史載:“太祖(曹操)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

又如魏文帝曹丕對陳群甚為敬重,待之以禮。這必然會使潁川謀士的群體力量得以鞏固。隨著曹操勢力的增強,荀彧因反對曹操進位而不得善終,其他潁川士人則積極擁戴曹氏父子代漢。延康元年(220年),魏王侍中辛毗、尚書陳群等兩次上書,為曹丕代漢大造聲勢。

曹丕繼位後,辛毗、陳群等人盡心輔佐。曹丕曾打算遷徙冀州士家十萬戶落戶河南,當時連年蝗災,民飢無糧,群臣認為大規模遷徙民眾不利於社會穩定。辛毗犯言直諫,認為遷徙會使曹丕喪失天下之民心,最終使得曹丕將遷徙戶減為五萬戶,避免了因大規模遷徙而帶來的社會動亂。

四、潁川士人與司馬氏

出身於宦官家庭的曹操,在創建曹魏政權的過程中,始終與當時的士族、名士存在聯繫。曹操對士族、名士的態度是以合作為主,打壓為輔。潁川士人是曹操集團得以興盛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曹操與這些名士們也矛盾重重,他禁止結黨,力盡破除浮華之風,就是針對士族、名士的舉動。

於是當時士大夫階級乃不得不隱忍屈辱,暫與曹氏合作,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與部分士大夫中,如孔融、楊修等人,司馬懿則是他們的代表人物。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司馬氏最初是由軍事起家,世代掌握兵權,一直到東漢的司馬均,還帶有武質世家的特徵。東漢晚期時,司馬氏家族逐漸轉向文化士族,特別是司馬懿服膺儒學,以經學傳家,顯示出一派儒門風範。

司馬懿出身於士族世家,他起先拒絕曹操的徵辟,應是鄙視曹操並且對曹操擅權不滿。

司馬懿入仕後,並未受到曹操的重用,倒是頗受到曹丕的信任。

曹操察覺到司馬懿有異志,所以告誡曹丕要防備司馬懿,但司馬懿謹慎行事,始終未被抓住把柄。曹丕繼位後,重用司馬懿。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前遺詔司馬懿與陳群等人輔政,奠定了司馬懿權力發展的基礎。

魏明帝時期,司馬懿馳騁疆場,屢獲戰功,權勢大增。青龍三年(235年),明帝曹叡病危,下遺詔讓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佐少主。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佈天下


曹爽大權在握,任人唯親,對自己的兄弟都委以重任,使他們可隨意出入禁中,從而排擠司馬懿。曹爽在生活上也極盡奢華之能事,大講排場。這些行為激起潁川士人的極大不滿,他們轉而支持同為士族出身的司馬氏集團。

潁川士人如陳泰(陳群之子)、荀顗(荀彧之子)、荀勖(荀攸族子)、鍾會(鍾繇之子)等人擁戴司馬懿父子,併為之出謀劃策。嘉平元年(251年),曹爽兄弟陪同少帝祭陵,司馬懿父子趁此機會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後就位至丞相,凌駕群臣之上。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掉曹奐,代魏自立建立西晉政權。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後漢書》

《資治通鑑》

《漢晉的汝穎名士》

《漢晉的潁川奇士》

《漢代豪族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