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寫好產業“大文章” 精準發力“拔窮根”

團結報特約記者 麻正規 通訊員 付雪萍

4月17日,鳳凰縣廖家橋鎮椿木坪村千畝茶葉產業園裡,苗家阿妹頭戴斗笠,穿梭在茶樹之間,有說有笑,春茶採摘的喜人場景躍然於碧空藍天之下,構成了一幅產業扶貧的新畫卷。

近年來,鳳凰縣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來抓,因地制宜寫好產業“大文章”,以產業發展幫助貧困戶“拔窮根”,實現增收脫貧。2018年,全縣實現產業帶動精準脫貧0.3萬戶1.3萬人,佔年度總脫貧人數的73.4%。

產業融合助力增收

為確保貧困群眾順利脫貧,該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文化旅遊、電子商務、光伏“四大”扶貧產業,大力推進產業興旺。

圍繞“兩茶兩果一菜”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加快科學謀篇佈局,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培育特色主導產業。2018年,全縣實現特色產業發展面積50.91萬畝,實現農業生產總值9.07億元。建成萬畝精品園3個,千畝標準園51個。發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州級7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3個,家庭農場51個,組建扶貧產業合作社287個,覆蓋行政村281個。

圍繞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目標,大力推進全域旅遊。引進華夏集團、秀蘭集團、東方園林集團、中青寶集團等大集團,投資100億元參與四大景區和全域旅遊建設。2018年,全縣共接待中外遊客18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71億元。

搶抓“互聯網+”新機遇,將脫貧攻堅與電子商務有機融合起來,以建設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抓手,走“電商+扶貧”模式,以電商扶貧助推產業發展和精準脫貧。建成農村電商營運中心1個,“鳳凰通”物流配送中心1個,新增農村電商服務站145個,累計達到281個,全縣全年實現電商線上線下交易額1.5億元。

把光伏產業作為貧困村、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重要補充。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精準幫扶”的原則,規範53個貧困村光伏產業發電項目運營管理工作,深化利益聯結和分配。

制度建設強化保障

強化組織領導。在成立“1+3+10”的精準扶貧組織體系和工作體系的基礎上,成立了事問題清零、戶問題清零、數據問題清零、鄉村振興、資金管理5個工作組,統籌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 成立農業產業化指導小組,組建辦公室和技術專家團隊,專門負責從產、加、銷全產業鏈統籌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

提供政策支撐。先後出臺支持現代農業、農業產業脫貧、茶葉、電商綜合示範、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等多個政策文件,全面夯實產業扶貧的政策基礎。2019年,出臺了支持茶葉、雪茶、油茶、獼猴桃等12大產業發展的《鳳凰縣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政策文件,為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提供政策支撐。

建立穩定有效的投入機制。提高中央扶貧專項資金用於產業扶貧的比重。2018年,州下達全縣中央、省、州財政扶貧專項總資金15556萬元,用於特色種養、小額信貸、電商等產業扶貧項目投入9775.069萬元,佔比62.83%。

志智雙扶增強內力

該縣積極組織農業農村、畜牧、林業等部門,採取舉辦培訓班等多種方式,對貧困戶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拓寬致富門路。2018年,全縣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6萬人次,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1.9萬戶,覆蓋率達82%。

積極鼓勵和引導貧困戶不等、不靠、不要,通過自身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對有能力、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採取以獎代補方式予以直接扶持,發放補助總資金0.35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4萬戶。組織遴選283名有一定專業技術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農業技術人員對全縣273個行政村,採取聯村、包村方式,開展農業技術對口服務和定點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積極鼓勵支持各企業業主投身到脫貧攻堅之中,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個企業至少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村,實現龍頭企業幫扶貧困村113個,覆蓋率60.8%。

創新模式助推發展

“重點產業+扶貧”模式。以實施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為重點,探索和引導貧困戶利益聯結。科學遴選鳳凰縣泰美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7家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採取委託幫扶、直接幫扶方式,幫扶貧困人口0.38萬人,實現人均年增收200元。

“電商+扶貧”模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鳳凰縣惠農公司通過“電商+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與全縣80多個合作社,簽訂銷售訂單,以保底收購農產品的方式,實現共同發展,訂單面積2.5萬畝,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0.8萬戶。

“東西協作項目+扶貧”模式。統籌濟南天橋東西協作資金1100萬元,推進全縣3萬畝茶葉產業發展。採取以“合作社+基地+村集體+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深化貧困人口與新型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0.15萬戶0.6萬人增收受益。

“就業+扶貧”模式。引導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鳳飛水晶球廠、佰德利服飾等企業,深入貧困村創辦扶貧車間,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實現穩定持續增收。2018年,全縣新增扶貧車間8個,累計達到10個,解決貧困戶就業141人,實現戶均增收2.6萬元。

開發“公益性崗位+扶貧”模式。安排財政資金720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1000個,用於安置留守在家的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和穩定增收,全縣已累計公益性崗位3378個,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2650名。

(湘西網-團結報)

(麻正規 通訊員 付雪萍)

(楊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