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白鹿洞書院有什麼歷史?

冫礦泉水冫


白鹿洞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其它三個書院分別為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 ,由於白鹿洞書院歷史悠久和深遠的文化影響被譽為“天下書院之首”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白鹿洞書院自宋代以來,幾經波折,有興盛,也有衰落。明初百餘年亦沉寂。正德年間,因書院興復活動劇起,江西提學副使蔡清、李夢陽相繼修葺,所以這所著名且歷史悠久的書院又煥發生機。王守仁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曾派其門人主持白鹿洞書院,並派人將其《大學古本》《中庸古本》等手書送往白鹿洞書院,刻於石碑之,上,以“求正於”朱熹對古本《大學》、《中庸》的章句註疏。

白鹿洞書院是理學教育的書院模範,王守仁著意用其“知行合一”說來改造這所書院,所以很注意它的內在文化教育傳統的改革。根據《白鹿書院志》和《王陽明年譜》記載,正德十三年至十五年間,主持白鹿洞書院的是王守仁的得意門人蔡宗兗,他曾任興化府儒學教授,是徐愛同時及門的陽明學信徒。

白鹿洞書院為宋以後的理學建設重地,正德十六年,王守仁在明武宗死後至世宗即位的政治更替之際,立即召集門人集會於白鹿洞,以“共明此學”。當時蔡宗兗、夏良勝、舒芬、萬潮、陳九川等在白鹿洞,王守仁遺書門人鄒守益等“宜急圖之,不當徐徐而來也”。王守仁在《紫陽書院集序》一文中指出:“夫為學之方,白鹿之規盡矣。然予聞之,德有本而學有要。不於其本,而泛焉以從事,高之而虛無,卑之而支離,終亦流蕩失宗,勞而無得矣。是故君子之學惟求得其心,雖至於位天地,育萬物,未有出於吾心之外也。……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故心外無學。”(《工文成公全書》)可見王陽明以“心學”來改造理學。

繼王守仁之後,湛若水亦於嘉靖十年(1531年),將其所著《心性圖說》、《四勿總箴說》讓人刻於白鹿洞書院,由此遂成為書院的重要教材之一。嘉靖十七年,王門後學徐階,以江西提學副使身份邀請九江教授薛應旅兼任白鹿洞書院山長。薛應族的孫子薛敫教是顧憲成、顧允成的老師,史稱東林之學源於薛,可見白鹿洞書院對後來的東林書院有學術影響。

明朝中期,白鹿洞書院由陽明學派和甘泉學派的學者易主洞事,王陽明弟子除蔡宗兗外,還有鄒守益、張元衝、魏良器、王宗沐等在書院講過學,王畿亦曾撰寫了《重修白鹿洞書院記》。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王守仁在該書院宗儒祠獲得了與周敦頤、朱熹、陸九淵並祀的神位。直到明末清初,白鹿洞書院的規模仍佔有學田達千畝以上。




lang安然


白鹿洞書院位於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

唐貞元年間,江州刺史李渤隱居這裡讀書,養一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南唐昇元四年(940),南唐政權在渤隱居之處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是一所與金陵國子監相類似的高等學府,後書院歷經淪桑,屢興屢廢。北宋初年,江州鄉賢在白鹿洞辦起了書院,“白鹿洞書院”之名由此而起,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任南康軍,興復白鹿洞書院,自任洞主,並親自在此聚眾講學,籌置學田,制訂學規,收集圖書,使白鹿洞書院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以後800餘年辦學的楷模,元、明、清三代辦學不斷,直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為江西省高等林業學堂。

白鹿洞書院離高速公路很近,導航很方便去。書院坐北朝南,為幾進幾齣的大四合院建築,佈局相當考究;從建築材質結構看,書院建築多為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禮聖殿、朱子祠、御書閣、明倫堂坐落在樓閣庭院。書院內環境優雅,風景優美。

優待政策

1.免票人群::兒童身高1.2米(不含)以下免費;70歲(含)以上的老人、現役軍人、傷殘軍人等都可以憑證在窗口免費兌換;記者憑國家頒發的記者證可以在窗口免費兌換。

2.優惠人群:兒童身高1.2(含)—1.4米(含)、學生(憑在校學生證)購景區優惠票。(以上優惠政策,需到景區自行購買)。


九江新聞網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九江市下設廬山市(原星子縣)五老峰南麓,與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商丘市的應天書院(睢陽區南湖畔)、湖南衡陽市石鼓書院(一說河南鄭州登封嵩山嵩陽書院)並稱天下四大書院,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盛譽。

白鹿洞書院始建於南唐烈祖李昪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家完備的書院;史上稱“廬山國學”(或“白鹿國學”)。此處曾經是唐代名士李渤隱居講學之處,當年李渤喜養白鹿,因此得名。白鹿洞書院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割據政府(南唐)于都城之外設立的國學,是一所與金陵(今南京)國子監相相似的高級學府。

宋太宗太平興國7年,置南康軍(行政單位),隸屬江南東道,把江州的都昌、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州的星子縣,統一管轄,以江西星子縣為軍治。後來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以朝臣身份任知州,並掌管當地軍隊)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確立了以“格物、致知、誠心、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根底的教育思維,成為南宋今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款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