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忠義,為何狠心含淚斬殺公孫策?

樸燦烈ChanYeol


我們都熟悉包青天有個得力的助手叫展昭,武藝高強、俠肝義膽,多次救包大人於水火之中。而包大人身邊還有個主文的助手,他就是公孫策,是北宋開封府主簿師爺。公孫策也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才貌雙全,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還有妙手回春的高明醫術。待人和藹善良,做事心思縝密又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人稱再世諸葛。

他還是開封府龍、虎、狗三鍘刀的發明者,但他最後卻被包大人賜死,死在了自己設計的鍘刀下,這是為何?

包拯當年南下的時候,有人報案說江上有一具浮屍,於是包拯一行人就開始調查這個案子。此案的主謀是個叫江龍的人,為了阻止包拯調查而屢次行刺。在公孫策協助包拯辦案的時候發現江龍有一個養女,這個養女助紂為虐,可以說是案子的幫兇。而公孫策的繼續調查卻讓他大跌眼鏡,這個女子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而公孫策這裡保留著女兒的手鐲,江龍的養女也就是公孫策的親生女兒就想把這個和自己關係不淺的手鐲給偷走,於是暗暗潛入了公孫策家,假扮成下人,想要把公孫策推到井裡。這時卻聽公孫策道出了手鐲的來龍去脈,兩人的心情都是非常的複雜迷茫。但最後,公孫策還是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本案的兇手給放了。

公孫策自知自己犯了包庇罪,向包拯隱瞞也是無濟於事,於是就主動向包拯告知了一切。但我認為我們也不能苛責公孫策,畢竟在情與法面前,人都是很難抉擇的,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是一個難題。

包拯和公孫策兩人共事很久,情感很深,包拯懷著沉痛的心情將公孫策斬殺了,用的正是他親手設計的鍘刀。在情與法面前,包拯還是站到了法的一邊,面對自己的至交,包拯還是沒有放棄自己剛正不阿的準則。

我是江暮雲,天各一方,讓我們遙望遠去的歷史薄雲互寄共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交流!


江暮雲


公孫策是《三俠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

在《三俠五義》中,公孫策作為開封府尹包拯的師爺,兩人志同道合,一起辦了許多大案要案,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公孫策在演義中被描述成再世諸葛,他早年行走江湖,懂一些醫術;他見多識廣,足智多謀,為人正直,好替人伸張正義。公孫策在遇到包拯之後,被包拯所欣賞,引為知己。公孫策心思縝密,常常提出許多包拯疏漏的地方,包拯也樂於與之討論案情。可以說兩人合作得非常愉快。

但是公孫策也畢竟是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後來因為一件事犯了國法,被包拯知道了。包拯為官剛正不阿,不避權貴親朋,是出了名的包青天,雖然是公孫策犯法,但包拯自然也是不會包庇,最終判處公孫策死刑。那麼究竟是何事讓公孫策犯法,公孫策最後被包拯殺了嗎?

有一次包拯奉命南巡,在途中一處河裡發現了一具屍體。包拯立即成立專案組,對案件產開偵破工作。不久之後,包拯就查出一個叫做江龍的可疑人物,並發現他有重大作案嫌疑。這個江龍在得知消息後,屢次三番企圖刺殺包拯,阻止案件調查,可是都沒有得手。

公孫策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中發現,江龍有一個養女,很可能是江龍的幫兇。不過巧的是,公孫策看見那個養女的手上戴著一個手鐲,跟他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的手鐲一模一樣!公孫策為了確認她是不是自己的額女兒,便設計將她引入自己的住處,經過交談之後發現,她果然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公孫策內心非常糾結,他本可以趁機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拿下,但是她覺得自己虧欠女兒太多,又不忍心。公孫策最終決定私自放走自己的女兒,讓她亡命天涯,然後自己去包拯那裡以死謝罪。

包拯在得知此事之後,雖不捨但也知國法難容,便判處公孫策死刑,用狗頭鍘執行。

說起這狗頭鍘,就不得不說說包拯著名的那三口鍘刀了。

有一次包拯奉命去陳州賑災,臨走之前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賜給包拯御札三道,包拯可以用這御札三道行使任免官員和懲治罪犯等便宜之權。包拯回府後與公孫策商議如何懲治那些剋扣賑災糧食的貪官汙吏。公孫策看到包拯的御札三道之後,從御札三道的讀音中想到了御鍘三刀這個諧音,於是他就設計了三個鍘刀,分別取名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龍頭扎殺犯法的皇親國戚,虎頭鍘殺貪官汙吏,狗頭鍘殺犯法的平民百姓。包拯聽完公孫策的建議之後,覺得非常好,第二天便命人制造了這三口鍘刀。

說起來這三口鍘刀都是公孫策設計的,如今包拯要用這狗頭鍘來殺公孫策,難道公孫策真的要死在自己設計的鍘刀之下嗎?

本來宋仁宗在聽說此事之後,因愛惜公孫策的才能,有意保下公孫策, 便讓展昭帶著聖旨在包拯殺公孫策之前將他救下。包拯見皇帝下旨,便訓誡了公孫策之後就此作罷。


圍爐煮酒話春秋


包拯是北宋時期開封府尹,因為他的剛正不阿,廉潔奉公,辦案無數,為民伸冤,被人們親切的成為“包青天”,世代相傳。這樣的風光背後離不開他領導班子的一干優秀之人。武將展昭行俠仗義,還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相護左右,另外智囊公孫策也在破案中立下汗馬功勞。


公孫策最早出現在《三俠五義》中,因為科舉中被奸人頂替了考上的狀元,看破仕途,因為包拯重用,甘心把自己學富五車的學問用在幕後,做了開封府主簿師爺,深諳犯人的作案手法和犯罪心理,又懂醫學,幫助包拯破獲很多大案要案。但是最後他卻差點死在他所設計的鍘刀之下!公孫策深知包拯為人,為什麼知法犯法呢?

原來包拯再查一宗命案時,屢次遭遇刺客,刺客江龍的養女正是公孫策漂泊在外的親生女兒。面對作為幫兇犯下大罪的女兒,公孫策愧疚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隱瞞案情,私自把女兒放走,決定以死謝罪。包拯的三口鍘刀國舅駙馬都敢鍘,連自己的親侄子都捨得鍘,這般鐵面無私,對誰都一樣的,對公孫策也自然是不會網開一面,含淚要鍘,好在皇帝趕來,把公孫策救下。



經過這一劫,雖然兩人還繼續一起辦案,但多多少少有了些隔閡。


墨梅逸清寒


公孫策是否確有其人

首先,我們要知道公孫策是清嘉慶年間石玉昆所著的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三俠五義》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現代的武俠小說以及電影電視劇,也有《三俠五義》那種江湖豪情、俠肝義膽的影子。在《三俠五義》中公孫策的人物設定是開封府主簿師爺,包拯的得力助手。也是開封府三口鍘刀的設計製造者,懂醫術,心思縝密,和藹善良,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人稱再世諸葛。也就是說公孫策是小說裡面的人物,是作者虛構的。


公孫策是否被包拯揮淚斬首

名著《三俠五義》中未提及公孫策死的信息。而在金超群、何家勁、範鴻軒三位老戲骨主演的電視劇《包青天》中,有一橋段是包青天揮淚斬公孫,其實不是包拯非要殺公孫策,而是他問心有愧,決定以死謝罪。在行刑過程中,展昭出手阻攔、苦苦相勸,然後晴空霹靂,老天爺也不讓死。古代非常相信天命之說,既然老天爺都不讓公孫策死,公孫策就不再固執了。


事情的起因

電視劇中說道,包拯南巡時發現太湖面上出現浮屍,便前去調查,卻屢遭自稱江龍的人行刺,目的是為弟報仇。他有一個養女從中幫助,隨著包拯調查的深入,公孫策竟然發現江龍的養女如憶便是多年失散的親女。不禁非常矛盾,最後還是因為私心放走了女兒。公孫策私放朝廷欽犯,觸犯了大宋律法,作為包拯的師爺。覺得有辱包青天之名,所以才會主動找包拯請罪,後面才有包青天揮淚斬公孫策的故事。

電視劇設定這個情節的目的,一是為了突顯包青天剛正不阿、秉公執法、嚴於律己、一視同仁的品質,二是為了弘揚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可徇私枉法的主旨。



當今社會小說和影視劇都能很快地在網絡傳播。由於小說和影視劇為了增強情節的曲折性、內容的豐富性,達到與讀者共鳴的效果。往往故事的內容與歷史大相徑庭,面對小說影視作品我們要帶一種觀賞的心態去解讀,同時也要尊重歷史。


雲端醉星辰


在中國古代有一位很知名的青天大老爺,他的名字就是包拯,包拯就是包青天,包拯深受民間愛戴和傳頌,因為他在做官的時候是一位真正剛正不阿又一心為民,不會因為權勢地位而區別對待別人的好官。



包拯一生也是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這個人可以說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除了一些傳統的民間戲劇,小說,還有說書,在現代也有很多影視劇講述了包拯的事蹟,哪怕是不讀史書的人,也能從這些大差不離的影視劇中得知包拯是一個正直又忠義之人,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身上也有讓人困惑不解的地方。 比如包拯明明一生忠義,但是包拯卻在後來狠心斬殺了自己的摯友公孫策,公孫策不是包拯的好朋友嗎,是一位人才,人品也沒有問題,怎麼就忍心殺了公孫策呢?

背後的隱情很少有人知道。這件事和當年一件案子有關,當年公孫策發現一個殺人犯江龍,其狼狽為奸的養女竟然就是公孫策自己當年走失的親閨女。


公孫策的內心十分糾葛,就連後來這個女兒想要謀害公孫策,都被公孫策原諒了,公孫策想包庇自己的女兒,就把她給放走了。這種骨肉親情可以理解,但是犯法就是犯法,包庇罪犯也是罪行,所以一向鐵面無私的包拯也不可能放過自己的朋友,但是後來在包拯流著眼淚舉刀準備斬殺公孫策的時候,幸好展昭及時趕到,勸說後公孫策才沒有死成。


土土街


包拯鍘王爺、鍘國舅、鍘侯爺、鍘駙馬、鍘狀元、鍘奸臣、鍘貪官、鍘惡霸、鍘侄兒……包拯狠起來連導演都要鍘,鍘個公孫策有什麼奇怪的?



大眼小蛙


在其位,謀其政,包拯一生忠義,揮淚斬殺無數犯法之人,留給眾人的是一個鐵面無私的包拯,,他的內心是沒有私,人只要犯了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這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則。所以公孫策犯了法,包拯只能揮淚斬殺,在法律面前鐵面無私。


邊宏偉0


歷史上包拯真殺公孫策嗎,別把演義當歷史。


山泉老兵


於法當殺,於情不忍,於理難斷。於公不利,於私無奈。不如忍痛割愛。


張尚芝力衡命理創始人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