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錯怪喜鵲了

我錯怪喜鵲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長得醜的人特別聰明,就像使洛陽紙貴的左思。這種思路,讓我一直認為喜鵲是個華而不實的傢伙。

喜鵲太漂亮了!滿身素雅卻又華貴無比,陽光下,每根羽毛都閃著綢緞般的光芒。我想,它之所以招人喜歡,無非是靠自己的高顏值罷了。

過年時候,我和家人去了趟廟會。出口處有一片高大的楊樹林,抬眼望去,有幾個鳥巢高高地掛在靠近樹梢的地方。母親說,那是喜鵲的窩。

那天風很大,我們見了就很感慨:這麼大的風居然都沒能把它吹下來,這鳥窩搭得是有多麼結實!姐姐忽然一副沉思狀:“你說,喜鵲搭窩的時候,第一根樹枝是怎麼放的呢?”

對呀,它的第一根樹枝是怎麼安放的呢?第二根、第三根又是怎樣搭在上面才能保持穩定的呢?甭說在高高的搖搖晃晃的樹杈中間,就是在桌子上搭積木也需要很好的手藝啊。於是,這個問題竟攪得我寢食難安。

後來,我知道了喜鵲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建築師。

據說,喜鵲築巢的時候,選址很是謹慎,陽光向背、樹木高低等都是它要考慮的因素;選材也極講究,它不會就近從樹下隨便撿幾枝,而是不怕麻煩地去尋找適宜的樹種,精心打造自己的小家。

這是一件十分浩大而艱鉅的“工程”。細心的鳥類學家做過精確的記錄,一對灰喜鵲在築巢的四五天內,共銜取巢材666次,其中枯枝253次,青葉154次,草根123次,牛、羊毛82次,泥團54次。這樣含辛茹苦的勞動要持續4個月左右。

鵲巢貌似粗糙,其實它的全部結構非常複雜、精細。最外層由楊、槐、柳枝疊成,雖長短不一,但非常牢固,想單獨抽掉一根是十分費力的;裡面一層大多為垂柳的柔細枝梢,盤旋橫繞成一個半球形的柳筐,鑲在巢內下半部;再裡面,第三道工序最為奇特,這是用河泥塗在柳筐內塑成的一個“泥碗”,碗壁上按滿了深深的爪痕,顯然這是用喙銜來一塊一塊的河泥,再用腳趾抓著“踏”上去的;最裡面,還有一層貼身的鋪墊物,這是用蘆花、棉絮、獸毛、人發和鳥的絨羽混在一起壓成的一床“彈簧褥子”。

一個溫暖的家就這樣誕生了。

我常想,牛郎織女銀河相會的時候,為什麼一定是“鵲橋”呢?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喜鵲這個天生的建築師能夠將橋搭得十分結實,讓牛郎織女走在上面更加安心吧。

造巢工作是由喜鵲夫妻雙雙共同完成的。只是由於鵲巢所用的枝條粗大,有的剛能勉強銜起飛行,雌鵲體力似難以勝任,大多由雄鵲負擔運輸,所以雄鵲更要辛苦些。

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定是夫妻攜手共同努力營造出來的。

我開始喜歡喜鵲了。

我錯怪喜鵲了

我錯怪喜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