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青銅被鍛打成片,釘綴在胸部、背部,起到盾的作用,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銅甲為皮甲的附屬物,未能取代皮甲。
西漢鐵甲: 西漢時期,鐵甲經歷了由粗至精的發展過程,從用較大的長條形的甲片編的札甲,逐漸發展為用較小的甲片編的魚鱗甲;由僅保護胸、背發展到加有保護肩臂的披膊及保護腰胯的垂緣,成為軍隊的主要防護裝備。
秦代石甲: 秦始皇陵兵馬俑曾出土大量石甲,甲衣上的石片用手工磨製,大多隻有0.3釐米厚,是隨葬的冥器。
秦始皇陵兵馬俑
唐代紙甲: 唐代以紙和布為材料製成鎧甲,膝部以上皆能防護。紙甲對防禦遠程射擊兵器有效,但抵擋不住近戰時刀、槍之類冷兵器的劈刺。
明代木甲: 火器盛行以後,在盛產竹木的南方地區還曾製作木甲,起防刺的作用。
清代棉甲: 清代流行的戰袍,袍外繡各式圖案,裡面裝飾許多半圓凸形小銅星,排列有序,肩上加置銅條,袍裡則連綴甲片,其質堅厚,可抵禦矢鏃及鳥槍丸彈
《大閱圖》中清高宗弘曆的御用鎧甲。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清高宗弘曆的御用鎧甲異常精美華貴,全甲由八個部分組成:銅盔、護項、護膊、戰袍、護胸、銅鏡、戰裙、戰靴。甲衣上內襯鋼片、玳瑁邊,戰袍上密綴銅星,式樣別緻,具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