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態度:三種觀看藝術的方式 文

【語音版】態度:三種觀看藝術的方式  文/周至禹

觀看當代藝術,大約有三類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一類是各種藝術的專業實踐者,或者號稱藝術家。這些專業人士總是大談藝術門類的觀念和技巧,尤其是自己擅長的某個領域的技巧是如何精湛與特殊,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系統。觀看的另一類人,是知曉各種文化知識的智者,因為可以從寬闊的視野,更高的俯瞰,將藝術納入到文化現象裡來審視,把藝術看作是一種文化現象。因此看藝術的表現便十分明瞭,知道當代藝術的前因後果,也知道藝術家的個人經驗有普遍的現實基礎。這樣的觀看需要美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語言學、圖像學、符號學等相關知識,懂得藝術的本體語言和發展規律,最後糅合成一種基於現象學的智慧觀看和闡釋,從而對於現象有清晰全面的解釋。最後的一類觀看者是普通人,似乎當代藝術玄之又玄,不是普通人所能妄言的。但是就像觀看人世間一切事物一樣,當代藝術也不過是一切事物中的一種而已,普通人的觀看可以就靠自己的眼光,憑直覺作出判斷,憑感受道出一二。

藝術是關於圖像的力量。圖像是一種客觀的現象存在,任何人面對圖像,都可以大聲說我喜歡或不喜歡,儘可以言說自己體會的那一面,而不是要被教育才能懂得。當代藝術更加強調作為作品的三個層面的存在:生產、流通和接受。接受美學認為:一部作品,即使印成書,讀者沒有閱讀之前,也只是半成品。當代藝術也是如此。觀者對作品的接受、反應、觀看過程和讀者的審美經驗以及接受效果均構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而這些方面在藝術的社會功能中的作用尤應被加以審視。闡釋學認為:作品文本和觀者理解之間存在著差異和互相補充,闡發的精彩議論,採取創造性的態度使作品“具體化”。 因為作品只是一個物質成品,只有潛在的審美價值,在讀者的理解和解釋中,它才表現出實際的審美價值。而大眾的闡釋與解說,豐富了當代藝術的內涵,並且構成了以接受和闡釋作為當代藝術的完成的最終環節。

現象學認為:世界無非就是現象世界。當代藝術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現象,人可以通過直接、細微的認識和內省分析,以澄清其間含混的經驗,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的具體經驗間的不變部分,進而獲得對藝術現象與本質的一些認識。

現在當代藝術出現了兩種趨勢,一種是當代藝術家創作和展示作品時考慮到身體觀看的各種可能,而把觀看的方式儘量朝體驗式觀看方向拓展。因此觀看就是全身心的,訴諸各種感官的,而不僅僅是視覺的觀看,甚至不僅僅是觀看,還包含了與作品產生身體的交流和互動。基於這種注重五感觀看的作品,自然每一位觀者都有理由訴說自己的感受。另一種是對當代藝術作品必須帶著知識、觀念去思考地予以觀看,因為其充滿了符號的能指與所指,充滿了圖像的象徵與寓意。而當代藝術也有一個特徵,正是觀念藝術排斥了技術,強調了思想,顯得高深莫測,觀眾才不懂了。但是觀念藝術是可以被人們隨便大說特說的,只要你說得有些道理。因為當代藝術不是敘事的藝術,而是表現與象徵,因此闡釋豐富了作品的意義,批評家變得重要起來,其實就是,觀眾更加重要。所以,我以為每個人能對著作品言說,因為視覺是第一性的,直覺是一切觀看的開始。如果視覺藝術有材料、技巧、結構等視覺因素,基於藝術的語言特徵、情感特徵和審美特徵就可成為判斷的標準。用身心全方位地在空間與時間中去接觸當代藝術,自會有自己深切的感受。肉體的接觸提供了切實的感覺,是對作品作為物的呈現形式的認識;精神的接觸是對藝術家創作背景和過程的認識生髮作用,是用自己的藝術修養對其宗教的、人文的或社會觀進行共鳴;而靈魂獨一無二地、不可言說地與作品對話,和作品產生獨立於藝術家之外的一種關係。

如今當代藝術打破藝術的傳統疆界,探尋各種可能的個性語言去自由表達,天馬行空的奇思玄想,突出跨界的構思理念,使藝術風格呈現出爆炸式的多樣化。無論是現代繪畫的視覺革命,還是後現代藝術對現代繪畫的反叛和顛覆,都是一場審美的重大變革,造成一定的解讀困難,也不足為奇。但是一些當代藝術表達語言故意晦澀費解,批評家故弄玄虛,雲裡霧裡地製造理論陷阱,也造成當代藝術魚目混珠,泥沙俱下,藝術價值體系混亂。一般人沒有這種自信,就存有安徒生筆下臣民們觀看皇帝新裝一樣的心理,不敢對當代藝術提出質疑。其實根本不要迷信藝術家和批評家,也不必被權威藝術機構所震懾,更不必被藝術品市場的各種炒作所糊弄。我們需要警惕的是,資本文化和市場對當代藝術的買斷和操縱,用商品價格扭曲了藝術的價值。判斷當代藝術作品,每個個體都要有自身價值觀的選擇和堅持。或許現代藝術的鼻祖杜尚那句話可以給我們以信心——“我的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平民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每一個人只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觀,放下被神化的經典,學會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心態去認識西方那種革命性的、否定式的、顛覆性的價值觀和審美觀,自己就可以成為不需要刻意去創作和展示作品的“藝術家”,對藝術的觀看和思考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部分而已。

現代文明也帶來許多現代性問題,現代性問題造成了許多社會矛盾和現代心理問題:煩躁與痛苦,恐懼與戰慄,孤獨與喧囂,焦慮與不安,苦悶和迷茫,都通過藝術的方式加以表現。而美的一面,喜慶安詳的一面,反而通過設計的形式融入生活,以生活體驗的方式來作為一種精神的補償,平衡和調節人類的身心,以緩解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當代藝術代表著這個時代的一種自由表達。而自現代以來,藝術便從象牙之塔進入尋常百姓家,藝術與非藝術的邊界消解,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模糊,也許體現了自由平等所創造的主流價值和文明進步。我們一方面因為有共同的生活經驗,所以能與當代藝術的一些東西產生共鳴和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憑藉藝術設計在生活中獲得一種“詩意的棲居”。所以,我們既不必敬畏所謂的當代藝術,以為多高深莫測,也不必漠視當代藝術的存在,畢竟,藝術給我們帶來了反思與啟迪。

我早已厭倦了一些所謂專業理論家們的觀看與解說,而更喜歡有些人單純直覺地判斷和言說。智者的觀看與闡釋是極少數的,但卻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最終是一個文化現象的觀看者,又帶有極其敏銳的藝術直覺。人如果兼有學術的高度理性和感覺的高度敏銳,對人生來說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藝術的好壞,常常指向表現主題和技術。並且,如果我這樣判斷,就必須言明我的依據和標準,否則我只能說喜歡和不喜歡。和我一樣,每一個人的觀點和喜好都在言說著他自己的存在。寫到這裡,霧氣漸漸消散,天空明朗了起來。陽光照在萬物之上,萬物平等,萬物有靈,萬物顯示出意味,萬物美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