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陈木胜(网络图片)

陈木胜喜欢称自己为“杂工小子”。这与其早期经历不无关系。1981年,20岁的陈木胜进入麦当雄执掌的“丽的”电视台当场记,1983年跟随萧笙转投“无线”,从杜琪峰的副导做起。1987年,他离开无线,为黄百鸣导演《呷醋大丈夫》做执行导演,然后到珠城拍录像带剧集。直到入行十年之后,他才有份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为王天林拜寿的《天若有情》。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林超贤(网络图片)

与之经历类似的还有林超贤,迄今为止他入行27年,做过策划、演员、动作设计,早先最有名的身份其实是陈嘉上的副导演,从1990年的《错在新宿》到1997年的《天地雄心》,统共六部,此外还帮陈友(《不脱袜的人》)和郑丹瑞(《喷火女郎》、《黄蜂尾后针》)打过下手。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陈木胜(网络图片)

另一方面,自称“杂工小子”则源于陈、林二人对技术主义的迷恋。陈木胜热衷于把握枪战、追逐、爆破场面,他或许是学习好莱坞最为成功的香港导演。天翻地覆的布景、无休无止的飞车、不加节制的连环爆炸,后来也渐渐成为陈氏动作片不朽的标签。“我一直热衷于实拍(不用特技),我相信我们,尤其是香港拍动作片的导演,不单单是我,还有很多幕后工作人员,在设计方面都是很好的,可以用很少的钱拍出很好的效果。好莱坞就是用一些音响,很大型的特技,去帮助镜头,镜头剪得很短,很不实在。”林超贤则痴迷枪械,最早便因此与陈嘉上结缘。“(与陈嘉上合作)我主要负责场口设计、动作。很多注意力会放在怎么样做一些令别人很欣赏的技巧。”后来《证人》、《线人》中屡屡被人称道的手提摄影或许可以看做其早先制作功力的集中爆发。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林超贤(网络图片)

再者,“杂工小子”一词也可归纳陈、林二人对诸多类型主题的涉猎。陈木胜拍过古惑仔电影《天若有情》、《旺角的天空》,武侠电影《新仙鹤神针》,“UFO”小品《欢乐时光》,警匪电影《冲锋队怒火街头》、《我是谁》、《双雄》、《保持通话》等。如果说陈木胜电影多多少少还围绕着“动作”的话,相比起来,林超贤则要明显游移与驳杂得多,其作品履历表上赫然躺着警匪片《重装警察》、《G4特工》、《证人》、《火龙》,情色励志片《豪情》,爱情奇幻片《恋爱行星》,动画片《风云决》、《闪闪的红星》,以及调侃江湖片的黑色幽默电影《江湖告急》、《走投有路》。所谓“杂家”,诚不我欺。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陈木胜(网络图片)

不过《冲锋队怒火街头》后的陈木胜与《证人》后的林超贤已明显有了“淬杂提纯”的自觉。“1996年,我拍完《冲锋队》之后,就决定了自己的电影路向。‘嘉禾’老板何冠昌跟我说,你不要再选其他类型的电影了,你拍过爱情也拍过古装,可是时装动作片应该是你最好的选择。我就听他的,决定往后都拍这个类型,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而林超贤则要到2008年才开始渐渐化繁为简:“《神枪手》之前我有两年没拍戏,花了两年停下来重新对自己批判,后来那几部戏我会集中于讲故事以及和戏里的人物沟通。”随后《证人》、《火龙》、《线人》出世,林超贤开始有意在晃动的镜头(因为大多都是手提摄影)、快速的剪辑中谋求一种缓慢的足以酝酿情绪的平衡,同时积极在人物背景、性格上做文章,并尽量从细微处着眼。例如《证人》中张家辉的居所惹人烦躁的电钻工作的声音,例如《火龙》中妻子死后,黎明给陌生人剃头的动作。“你不会见到很新潮的镜头,我只是想很平实地拍人。”

警匪片创作悍将:陈木胜、林超贤

林超贤(网络图片)

陈木胜、林超贤最后一个关键词是“衣钵”。陈木胜电影中的血性阳刚承袭自“邵氏”与李小龙:“从前香港没什么好做,就是去看电影。我小的时候,是‘邵氏’动作电影最蓬勃的年代,每个星期一定去看。影响最大的还是李小龙,最喜欢的是《精武门》,看完特别开心,回家就乱踢,又学李小龙叫,晚上睡不着。哥哥说,你再乱踢,下一部我就不带你去看,一下整个人就静下来,乖乖的了,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林超贤则说:“林岭东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学校风云》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戏,所以则《线人》的最后一场戏我用了屯门一间小学教室。”如果说,陈嘉上从技术层面教会林超贤运镜、调度与剪辑的话,林岭东则赋予林超贤写实、阴暗、绝望、撕裂的内核。同时,林超贤镜头中的庙街、老歌厅、老电影还在不经意间带出了一份昨日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