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曲靖富源縣大河鎮嚴格按照“村申報、鎮審核、縣審定”項目庫建庫程序,廣泛徵求貧困群眾意見建議,行業部門科學分析扶貧項目,全面建立戶路徑圖、村施工圖、鎮路線圖,緊緊圍繞“產業脫貧、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綠色生態、就業扶貧、消費扶貧”要求打好綠色牌,讓項目庫建設工作更具內涵、更聚人氣。如今,陶源溪谷的農旅項目正通過各種渠道走出“深閨”,以“旅遊+”的模式助力精準扶貧,併成為貧困戶邁向致富路的“源動力”“加速器”。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近年來,大河鎮立足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實際,整合資源優勢,將脫貧攻堅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並不斷髮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精準”上持續發力,推進農旅深度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如何做到穩定脫貧、可持續脫貧,產業發展是關鍵。大河鎮把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牢牢拴在產業鏈上,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使農戶能夠長期穩定增收,達到致富目的。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大河鎮以項目庫建設為抓手,通過產業帶動、就業推動、消費促動,著力破解貧困戶產業發展無基地、就近就業無門路、產品銷售無渠道的瓶頸。”富源縣大河鎮人民政府鎮長範濤說道,“大河鎮黨委、政府組織鎮村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組織多方實地考察論證,採取內引外聯的方式,與原來從事煤礦的老闆楊濤進行磋商,引導轉型發展,成功建設了陶源溪谷現代農業園,結合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向其宣傳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獎補政策,將陶源溪谷現代農業園納入扶貧項目庫。”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陶源溪谷現代農業園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落戶白馬村,不光建立了標準化萬畝桃園,還在該村高質量打造現代農業新模式。重點聚焦“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的核心功能,結合農業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真正成為了脫貧攻堅戰的“造血庫”,帶領當地的村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一齊發展,一起致富。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一席清泉繞桃園,白馬山下有良田。陶源溪谷現代農業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加之大河鎮境內水庫山清水秀,綠野相映,形成了景色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深謀遠慮,匠心獨運讓這裡成立了名副其實的林果博覽園,黃桃、碭山梨、車釐子等數十個果樹品種全部能在這裡看到。此外,除了陶源溪谷的萬畝黃桃基地,大河鎮還建起了萬畝山地蠶豆、萬畝蔬菜和萬頭大河烏豬扶貧示範基地,帶動貧困戶實現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產品銷售“三個增收”,並逐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我們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因地制宜引進黃桃種植並建立基地,逐步形成一個農旅項目。這裡天天有新鮮水果吃,天天有花看,項目的建成規模已經初見成效,省內外的大量遊客也紛紛前來觀賞,反響比較好,感謝黨委政府給予我們這個項目的大力支持、大力引導。”陶源溪谷項目總經理楊濤說到。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富源縣大河鎮黨委政府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和理念,本著綠色發展、和諧發展這一目標,積極引進陶源溪谷這個農旅相結合項目。土地流轉增收,陶源溪谷園區共有3160畝,全部屬農村土地流轉,共涉及白馬村83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9戶,土地流轉可為當地群眾年增加收入200餘萬元。園區務工增收,桃園溪谷園區現有務工人員200餘人,貧困人口務工有120人,其中常年用工40人,戶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季節性用工80人,戶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產品銷售增收,為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里”,按照“合作+公司+超市 +貧困戶”模式,鎮村兩級組織貧困戶與服務社、陶源溪谷、家佳福超市簽訂農產品訂單收購合同,實行保底收購,如肥豬按15元/公斤收購、比市場價高2元;辣椒按2元/公斤收購、比市場價高3角。2018年,僅向白馬村245戶貧困戶分別收購肉豬200頭,辣椒80噸、蔬菜50噸,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幫助貧困戶把“農副產品”變成真金白銀。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和實施,現該項目已逐步初見成效,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同時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了好項目的扶持,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燃起了希望,從貧困戶到致富戶,不再算是稀奇事。下步工作中,陶源溪谷將積極探索“互聯網+電商+消費扶貧”模式,以鼓勵社會大眾積極消費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為主要途徑,組織貧困戶參與規模化、標準化、訂單化生產,助力精準脫貧。讓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通過扶貧項目的接續發展有效助推貧困戶如期脫貧。

曲靖富源:農旅項目成貧困戶致富加速器


(鄧成斌 曹振華 馬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