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很乖
這很簡單,當然是因為好萊塢電影在中國觀眾面廣,院線都知道好萊塢大片的吸金力,所以都願意放映;而美國影視界,尤其院線也肯定有專門研究中國影視的專家,一部電影進入美國,自然會有各種分析報告,院線自然也會分析預測這部中國電影在美國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人家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市場前景不好,那自然就沒有幾家影院願意上映,畢竟影院上映一部電影也是需要成本的,電影放著,幾十座、一百多座的放映廳裡,卻只有一兩個買票去看,那麼這場放映必定虧了。千做萬做,虧本生意不做,中國院線都願意上映好萊塢大片,當然也是因為預測市場,得出結論能夠賺錢。
市場經濟,現在電影製作和放映也都是一門生意,賺錢是首要的,尤其美國,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都沒必要胡思亂想。在中國或許還有政治意識形態方面的審核問題,在美國就主要在於市場前景問題。這毫無疑問。
久卓子60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三方面考慮。
第一:文化輸出
現在的美國是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美國也屬於一個多文化國家,其電影產業發展的比較早,美國為了大力輸出自己的文化電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引進美國電影也是要學習其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通過與強者的對比和學習,發展我們自己的電影事業,等我們的電影發展成熟時我們也可以做到向全世界輸出我們中國的文化和理念。
第二:利益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高產大製作、高水準電影的國家,其電影往往代表著高票房高利潤,而我們引進美國大片,能讓影院獲得更多的利潤,能刺激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如果都引進一些第三世界的那些垃圾電影,估計中國影迷的欣賞水平一直都提不上去,那麼我們的電影製作水平就更提不上去了,以後還如何進行文化輸出。
第三:東方文化影響力不足,電影製作水平不行
我們的電影進入美國遇冷那是因為:
(1)我們的文化影響力不足(除功夫文化),東方的文化還沒有滲透進美國人的生活,現在反而正在被美國滲透。中國雖然擁有5000年曆史文化,但是現在世界文化中心卻不在中國,我們自己能看懂的成語或者橋段很難通過翻譯用英語表達和讓老美理解,畢竟懂中國文化的老外太少了,哪怕是懂個皮毛的,國產電影在美國的票房大多數都是我們華人自己貢獻出來的。
(2)我們電影製作的水平入不了老外的法眼,畢竟人家是看大片長大的,在中國《流浪地球》都屬於大製作,中國科幻里程碑了,可是拿到美國,卻因特效而被吐槽。
總得來說中國電影要走的路還很長,中國電影人肩上揹著弘揚中國文化的重任。
尿不溼影視推薦
撇開那些歧視什麼的屁話,核心原因就兩條:
1、中國電影在美國沒市場。哪怕《流浪地球》,在北美供應票房的也大都是華人。美國人又不是傻子,電影如果很多要看願意買票,幹嘛不大規模上?甚至如果電影製作方覺得上少了,是可以告發行公司商業歧視的——你看見有中國公司告了嗎?沒有,因為多上了也沒人看啊。
2、文化弱勢。別扯那些5000年的陳詞濫調,現在國際上就是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絕對強勢,這也是我們電影在美國沒人看的根本原因——他們覺得自己比我們強,看,更多是獵奇,不看是常態。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尼泊爾的好電影在中國上映,你覺得票房會好嗎?性質一樣的。
憤怒嗎?反正我挺火的。文化為什麼要崛起、要強盛,就是因為和文化能促進第三產業,三產並行發達才能帶來真正的復興。所以,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在美國大行其道?就在我們文化輸出足夠兇猛的那一天。
電影敗家子
先給你看看2018年全球TOP15票房
科幻題材佔據是絕大部分,足足10部。另外還有是奇幻,一部動作。如果把幻想類(科幻、奇幻合)題材一起歸類,佔據了12部,佔比80%。過去2017 2016 2015年,情況也十分類似,不再舉例。
一、題材類型需要跨種族、文化。
任何題材類型的電影,如果要適合全球公映,該類題材基本的價值觀是全人類共通的、正面的。如正義戰勝邪惡、愛情、動作類。
上述大部分電影,都是正義戰勝邪惡(漫威系)或冒險(侏羅紀 神奇動物 巨齒鯊)。類似題材較多會跳出種族文化範疇。如復聯、黑豹、頭號玩家。裡面不會涉及的具體種族、宗教的文化。可以讓任何種族、文化、宗教的背景的人都輕易接受。
而國產電影暫時很難跳出這個範疇,因為電影整體工業還是落後。如我們入圍的唐人街2,國內票房撐起了全球票房99%。紅海行動也是,雖然是非常出彩的電影,但裡面很較為強烈愛國主義(當然是愛我們中國),這樣變成國外較難接受。反過來看看,美國那些愛國主義電影,也是美國本土票房好,出國就一般般,如父輩的旗幟、愛國者、血戰鋼鋸嶺等。這些都不涉及電影質量好與不好,而是文化障礙。我叫你去看一部印度愛國電影,哪怕電影質量IMDB滿分,也很難引起你的情感共鳴的。
而科幻電影則剛剛好跳過了這個門檻,都是科幻,發生在未來的事,基本是全人類(漫威系 DC系 侏羅紀 頭號玩家 加勒比海盜)生死存亡、冒險精神為基礎,很容易使得各類宗教、文化、種族背景的人跳出範疇來接受了。
二、電影工業技術
第一點說到了科幻電影在文化藩籬上的優點,變得容易突破,所以科幻電影基本都具有全球市場的接受度。但科幻電影則非常看重電影工業技術了,而我們電影工業和好萊塢差多遠?我個人認為在2019年來說,還是落後15-20年左右。以當下最頂尖《流浪地球》為例,在硬件(特技、佈景等)水平來說,只能與2004年的《後天》來個平手,就不用提到頂尖《阿凡達》《侏羅紀2》《復聯》這些了。軟件方面(影片世界觀、編劇、思想)層面,則和1999年《黑客帝國》,1992年《終極者2》等巨牛級科幻片差超過20年水平。
綜上2點,國產電影要走向全球,還要走很遠的路,也因為這樣,暫時我們在國內再火爆的電影,出了國門,還是不受待見。祝願我們的電影有早一日,可以紅片全球!
泡泡說電影
這個現象是實際存在的,並且仍持續著。
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1.語言文化原因。中國的歷史本身是非常源遠流長的,文化博大精深,把它翻譯成英語或其他語言,一方面不能體現出漢語所要表達的內涵,失去了電影原有的韻味;一方面,國外民眾並不瞭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傳統,他們不能理解很多電影裡的劇情發展或者文化內涵,沒人會有興趣去看不懂而且不喜歡的東西吧?2.電影特效技術。國外電影不僅僅在演員上消耗資金,還會投巨資做特效,不過說真的,很多國外電影特效真的做得很好,不僅逼真更有視覺衝擊力,帶來視覺的盛宴,讓視力得到享受、過癮。而國內大部分電影在特效上,就是常說的五毛錢特效,一個片子的資金大部分話花費在演員身上了,所以哪裡還有錢去做特效呢?與此同時,國內在特效技術這塊,雖然近幾年大有進步,但整體水平還不是很高,目前也不能與發展很多年的美國等國家相媲美。3.電影題材。國內電影的題材,一般會有很強的中國文化韻味,國外大部分人不懂這種文化的,因此題材不受外界歡迎。而國外的電影,大部分以科幻、災難片為主,表現的是對未來的展望,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4.部分國民群眾的崇洋媚外的“精神”。有些人認為,國產的東西就是不好,就覺得國外的好,甚至月亮都是外鄉的圓。這部分人就不細說了。
聽雨的小魚
看了這麼多回答,都沒答到點子上,盡扯到文化、質量、觀念上去了,這些都是客觀原因,只會影響排片率和票房,跟能不能大規模放映並沒有直接關係,直接原因還是美國的分級制和中國審核制度上。
中國對進口片的審核這裡就不廢口舌了,雖然嚴格但是卻很簡單,按規定辦事只要不存在違規剩下的就是領導簽字就行了,審核一過電影就能在全國放映,往後就是影院自行決定排片,所以進口片在中國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審核不通過連放映的機會都沒有,要麼通過審核全國都能放映。
而美國並沒有審核制度,原則上不論什麼形式只要影院敢放政府是不能拒絕的,非政府的分級制也是自願申請,不存在強制性,雖然看起來很隨意的樣子,但是如果不去申請不去分級,那麼制定這個分級的美國電影協會旗下的影院會拒絕放映,而這個協會控制著美國90%的影院,所以想要大規模放映只能自願申請分級。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的電影進入美國市場不需要審核不需要分級就能在華人控制的影院放映,想要進一步大規模放映只能乖乖申請分級,而出於市場考慮大部分中國電影只面向華人觀眾,不會選擇費時費力的申請分級。
換句話說,已經有一個賺錢的辦法了,為何還要選另外一個難啃又沒有別人專業的辦法呢?
賢1149
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中國觀眾對於國外片的接納度很高,不管是歐美還是其他國家。只要是好片,國內觀眾都能接受並喜歡。
第二,中國的法律法規和國外的差異,導致美國片或其他國家電影很容易流入國內市場。
第三,確實美國電影行業比國內發達,競爭也更為激烈,市場基本飽和,以咱們現在的技術和質量,確實沒有優勢。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包括文化等
九姨影視新說
文化交流的需求只是一小部分,主要還是市場需求,好萊塢有完整的市場營銷體系,有遍佈全球的銷售點位,這樣,他們就很方便發售自己的產品。而我們目前還沒有這樣的體系,生產廠家也沒有這樣的慾望。象戰狼2這樣的片子在中國就能炒到56億,已經賺翻幾十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投資方,製作方哪還有慾望去走國際市場,賺足國內的錢就可以了。電影就是做生意,製片人跟愛國,民族精神啥的沒有直接關係,都是衝著錢去的。宣傳方在說什麼,那麼就表示投資方的市場人群屬性。
江南七怪之一
韓國,印度,泰國周邊的國家拍的電影都比中國好,想輸出也要有人看!為什麼之前香港電影國外就有市場呢!小鮮肉,流量名星,愛國情懷,關鍵出了國門就沒人認的!和黑豹一樣,黑人愛看我們就不愛看!
帝國機械
我有一個簡單的觀點,僅供參考,那就是,美國電影進入世界其他國家的都有市場,而中國電影,特別是大陸片,口碑比較一般,影響力也不大,所以很難進入其他國家,想進去美國就更不必說了。國產電影和商品一樣,很容易被貼上爛片,山寨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