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如今金士傑的名字,翻開這幾十年的檔案,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你會發現他都沒有缺席,貫穿始終。今年60歲的金士傑,是臺灣現代劇團的創辦人,是編劇,是導演,亦是演員。

不是所有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金士傑1951年出生在屏東,27歲隻身來到臺北,創建了蘭陵劇團。從此,他開始了與這門“驕傲的藝術”共生共長。

儘管在大陸的不少觀眾眼中,金士傑只是話劇《暗戀桃花源》裡的江濱柳,或是《徵婚啟事》、《古惑仔》等電影裡客串的老戲骨,但在臺灣現代劇場中,他才是真正的大佬。臺灣知名話劇導演賴聲川尊他為“臺灣現代劇場的開拓者及代表人物”。1980年,蘭陵劇團的開團作品《荷珠新配》引發轟動,成功地把觀眾們拉回劇場,場場爆滿,開啟了現代劇場的序幕。隨後,他創作,也在其他人的創作中貢獻自己的演技。如今他領軍的蘭陵劇團雖打烊多年,但裡面走出來的人已是各大活躍劇團的創辦者或中堅力量。

不是所有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12月2-3日,金士傑與果陀劇團合作的《最後12堂星期二的課》將在人民大舞臺上演,這是一部改編自暢銷書《相約星期二》的作品,“漸凍人”教授莫利與他的學生米奇多年後重逢,用餘生的14個星期二的時間,把生命經驗與學生分享。

不是所有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在金士傑眼裡,這是一個“如何說再見”的故事,他說:“說再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人太小,再見太大。有時候你走了很多年,我還停留在那個時刻。”他承認自己在現實中也不是一個擅長說再見的人,但在另外一方面,他的再見卻未免有點斬釘截鐵,比如讓蘭陵劇團打烊,比如毅然停止創作轉為表演,比如每一個形式受到歡呼,他就毅然改弦易轍,這一切都讓他在主流世界裡無法保持一個高漲的知名度。

“對於江湖上沒有人知道我這件事,我完全沒有感覺,這並不會讓我多一塊肉也不少一塊肉,”他說,“如果你愛詩,詩是你的生命,你可能會寫散文賺錢,會寫小說賺錢,唯獨不想用詩來賺錢。”所以他愛戲劇,卻用電視、電影來“討生活”,希望在戲劇上保持他所有的矜持和驕傲。

不是所有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他家裡的牆上一直掛滿各種面具,他喜歡這種抽離感,隱藏在面具後對體制的反抗。這麼多年來,他的個性一直有點拗,即便現在也沒洗乾淨調整過來。有時候站到臺上接受觀眾鮮花,或者有人過來恭賀,他硬是沒辦法歡笑,下意識擺出一副古板的樣貌,給對方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內心的單純,這些多年,金士傑的長相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是瘦瘦高高,狹長的臉。他說話很慢,每說一會兒,便要停頓上十秒,導致最開始你不熟悉他的風格時,以為他說完了,把話頭搶過來。但其實等上幾秒,他又能緩緩地繼續往下說。原來那些停頓,不過是他回憶和思考的時間,他需要為一些“果”找回原本的“因”,也需要把自己抽離出來,假扮旁人的眼光去思考評述這一切。

採訪結束時,金士傑主動向記者提及自己剛出生的雙胞胎,臉部線條一下子柔和起來,洋溢著初為人父的驕傲。每一個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不是所有大佬都有他柔情萬分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