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和大家继续分享傅佩荣老师的:《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前面我们分享了这本书《大学》的前两章内容。其中主要阐述了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分别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

第三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前面我们讲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在这里,孔子从格物开始,最后经过一系列的“修身”最终达到了“治国平天下”境界。具体的步骤是:明白了我和外界的关系之后,就获得了“善”的知识;知道善之后,你的意念就真诚了;意念真诚了,心思就端正了;心思端正了,言行就有修养了;言行有修养了,家庭就可以规范了;家庭治理好了,国家就可以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天下就可以太平了。从天子到百姓,都是以修养言行作为自己人生的根本。

这里,孔子的《大学》所教导的对象不仅仅是王公贵族了,而是推己及人,到了普天下所有的百姓。如果说王公贵族的弟子的最高目标是“平天下”。那么,普通老百姓的目标就是,人人都能从善出发,并做到修养言行,那么天下就长治久安了。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第四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前面三章,我们讲的“八条目”我们用八个字可以概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从第四章开始,孔子开始具体解读这8个字,第四章就是一个字:诚。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孔子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所谓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就像讨厌难闻的味道、喜欢美丽的颜色一样,哪怕是一个人在的时候,君子要保持修养,所谓“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其实就是讲,真诚就是面对内心真实的自己,顺从自身的本能,不做任何掩饰和伪装。

一个人内心的感受会显示在外在的言行举止上,如果没有真正的诚,就不会真的表现出诚。就像曾子说的:随时有十只眼在看着,十只手在指着一样,严于律己。

这一章中,最重要的三个字可能就是“慎其独”了,一个人的言行修养,如果在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很好的保持,那说明是真的“诚”。真正的君子必须在独处的时候,随时都要谨慎考察自己的意念。顺便说一下,在儒家思想中,君子是一种高尚的品格的人,是儒者所追求的。但是小人也并不是骂人的,是指那些普通人而已。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在这一章中,孔子还通过古人的故事来继续阐述了“诚”的价值和意义。这里孔子列举了《诗经》中卫武公的例子。卫国为周初康叔的后裔,武公勤政爱民,辅佐周平王击退犬戎,受封为公。还列举了《尚书》中商汤的例子,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商汤王如此严于律己,是古代圣君的典范。

第五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在解释了“诚”的价值和意义之后,孔子在这里继续解读了“正”的意义和价值。怎么样才算做到了“正心”?孔子说,当我们陷入愤怒,就无法端正;陷入恐惧,就无法端正;陷入喜爱,就无法端正;陷入忧患,就无法端正。孔子说“愤怒、恐惧、好乐、忧患”都会由心影响到身,再表现于外的。如果我们不能身处当下去感受,我们就没有办法端正自己的心思。所以,我们要正心,首先要感受到不同处境,而且对这些处境有正确的认识。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孟子》说“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意思是说,人的心一旦出去了,就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了,没有人知道它的走向。在《论语》中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还描述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由此可见,儒家并不认为“心”是静态或者本善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第六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要齐家,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讲完了“正”字,孔子开始讲“修”的意义和价值。孔子说,所谓规范自己的家庭,就是要修养自己的言行。人们对于自己亲近的人、不喜欢的人、尊敬的人、同情的人等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偏颇。但这是不对的,我们喜好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都要知道他的优点和缺点,但能做到这样的人是很少的。谚语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子女的缺点,也不知道自己庄家的丰硕”。所以,言行没有修养好,就没办法治理自己的家庭。

从修身到齐家,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意思是说:自己不实践正道,妻儿也不会实践正道;不依正道去使唤他人,就连自己的妻儿也使唤不动。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齐家,就要先修身;要育人,先育己。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的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