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吃虧,吃虧需要講究什麼技巧,裡面有門道的

佔便宜是吃虧,吃虧能夠佔便宜,吃虧的目的是佔便宜。既然吃虧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吃虧。吃虧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吃虧和佔便宜本質上還是舍和得。吃虧是捨棄,佔便宜是得到。除了在小處吃虧,在短期吃虧外,吃虧還是有點技巧的。

教你如何吃虧,吃虧需要講究什麼技巧,裡面有門道的

古時候有一家米店的老闆年齡已經很大了,但自己唯一的兒子看起來卻是傻乎乎的,對人太好,幾次把米送給一些窮人,一旦他接班,這米店的生意還能做不。想到自己一生的心血,若交到兒子手裡可能就會付諸東流。他日思夜想,希望能夠找個好辦法,就算自己兒子心好,施捨給一些窮人,自己的店也不會倒。終於被他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在秤上作手腳。我們現在有個成語叫做半斤八兩,半斤在當時就是八兩。他帶著他兒子到制秤的店裡,希望制秤的人把秤製成一斤十五點半兩,為此還賄賂了制秤的人。這個米店老闆沒想到的是,他兒子偷聽了這一切。但轉念一想,父親也是為自己未來著想,現在不同意他這種想法。他也不會改變主意,以前沒少跟父親為生意上的事爭吵過。因此,他叫父親先回去,等制秤的人做完秤後,自己把秤帶回家。米店老闆想下也是,這秤就是你以後賺錢的寶貝,理應由你自己來拿,就同意了他兒子。

他兒子待他父親走遠後,就對制秤的人講:“我爹是叫你多半兩,把秤製成十六點半兩一斤。”

制秤的人有點驚訝:“怎麼可能,明明是要我製成十五點半兩一斤,否則你爹也不會多給些錢給我呀。”

他接著說道:“我爹走後,又改變了主意,叫你改成十六點半兩一斤。”

制秤的人就照他所做的去做了。

教你如何吃虧,吃虧需要講究什麼技巧,裡面有門道的

從此以後,米店老闆他兒子著手接下米店的生意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家店的生意越來越興旺,自己對面米店的老顧客也常來光顧這家米店。

再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捨近求遠都來到這家店買米,米店生意越來越好,對面米店的生意都冷冷清清,最後都倒閉了。

轉眼間,到了大年三十。老闆很是高興,認為自己就算離開人世了,兒子也能把米店的生意做下去。但自己心裡多多少少還是覺得這樣違背自己多年經商的理念,又看到兒子接手米店後並非他外表那樣傻乎乎的。於是決定把真相告訴他兒子。問道:“兒子,你說為什麼你能夠賺到這麼多錢?”

兒子心裡也想把真相告訴父親,但又覺得說出來有些不妥,所以只是搖頭。

米店老闆說:“除了你自己的努力外,這一切秘密在秤上,當初看到你傻乎乎的,覺得我死去後,米店交到你手裡,你很可能把米店搞得倒閉,我這一生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所以我把一斤做成十五點半兩,這樣你就能夠佔到便宜。一次兩次不覺得,日積月累,就能省下個米山,不賺錢才怪。但現在看你也只是外表看起來傻乎乎的,做事又幹練。過完年後,把秤改過來。”

兒子聽完父親的話後說道:“父親,兒子有一事相瞞,你從那個制秤的店走後,我叫制秤的人把秤做成十六點半兩一斤了,這可能是米店興旺的原因。”

米店老闆聽完後會心的一笑,認為自己的兒子接班米店的生意完全可以,還可以發揚光大。後來,米店的生意果然越做遠大。

其實米店之所以能夠把生意越做越大,就是讓自己吃下虧,而且還是讓自己吃虧吃在明處,別人得利也在明處。給別人的好處要讓別人感受得到,但又不能常常掛在嘴上,而是心知肚明卻不言說的那種。吃虧要讓別人你是有意吃虧,並非不是沒有能力佔到對方的便宜,這樣對方才能感到你的真誠。若你是因為能力不如人,被別人佔到便宜,別人得到便宜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使自己努力爭取過來的。

在做生意上是如此,在其他方面又何嘗不是呢。

若談起朋友之間的友誼,這世界上有三種讓人嚮往的友誼。高山流水,管鮑之誼,馬克思和恩格斯同志間的友誼。其中管鮑之誼更是傳頌千古,讓後人心嚮往之。

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裡年老的母親。

教你如何吃虧,吃虧需要講究什麼技巧,裡面有門道的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公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不久,齊國發生暴亂,國君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公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君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君,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後來,小白當上了齊侯,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君,就讓魯國把公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上卿,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上卿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範的國家制度,還善於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上卿。”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麼還能讓他當上卿?”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公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上卿,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但兩人之間的友誼又何嘗不是鮑叔牙的吃虧成全的。而且這個虧不僅吃得大,而且還是在明處吃虧。兩人做生意,生意好兩個人一起分紅,生意不好,鮑叔牙一人承擔損失。朋友人生不如意,自己勸朋友看得開些,朋友遭受別人白眼時,鮑叔牙還是對管仲非常自信。鮑叔牙本來可以作國相的,但還是讓給了管仲。管仲和鮑叔牙在一起,鮑叔牙為了成全管仲,寧願自己吃虧。鮑叔牙使得管仲從階下囚變成國相,而在管仲推薦的國相候選人當中,卻沒有鮑叔牙,鮑叔牙還是依然理解。鮑叔牙一直吃虧,成全了齊國的霸業,成全了兩人的理想,更成全了舉世無雙的友誼。漢光武帝說:“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曹操說:“生子當生孫仲謀。”我想說:“交友當交鮑叔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