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加油建業


主要是為了社會整體穩定,只能犧牲農民利益。以農補工,是數十年來一貫的政策。以工補農,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比如取消農業稅。之所以取消農業稅,是因為工業稅收足夠用了,農業稅收不入法眼了。實際上,中國農民最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發展多種經營。種植,養殖,務工,這些都可以發家致富。春種秋收,飼養牛,羊等大牲畜,一個婦女夠用了。男子外出打工,年收入不菲。畢竟現在到處都是用工荒。最好學點技術,不要當普通力工。技術工日結工資200元以上,收入也很可觀。


新智語


我是農村的,從我記事的時候大概98年吧,小麥的價格4毛多一斤,到現在2019年小麥價格1.1元;玉米的價格98年也是4毛多,到現在2019年玉米價格7毛多。20多年過去了,小麥的價格從4毛漲到1塊出頭,翻了2兩倍;玉米從原來的的4毛漲到現在的7毛,翻了一倍多。但是,我們身邊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產品,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至少十倍還是有的。

農民天生就是靠種地為生,小麥、玉米等是主要的農作物,國家要是想提高農民的收入,為啥不提高糧食的價格年?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下我們的國情:我國有14億人口,是個人口大國,地少人多,可耕種的土地又是少之又少。面對這樣的國情,我們國家一直都是實行農村反哺城市的政策,壓低農產品的價格,提高工業產品的價格。糧食是國民發展的基礎,糧食的穩定關係著國計民生,糧食價格的穩定對我們社會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如果大幅度的提高糧食的價格,那麼糧食的價格就會不穩定。糧食是社會其他產品的基礎,糧食價格不穩定了,其他的社會產品價格也不穩定了,容易造成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那城市裡面的人可就遭殃了,引起社會動亂。

其實,國家這樣做是為了穩定大局,但是傷害到了農民的利益,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我認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這些都是綠色的產業,能夠為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螞蟻家園




西門觀點:誰說不能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隨便提,提高到現在的二十倍也沒人擋你,但是能賣出去嗎?

這個問題已經反覆回答好多次了。現在有很多朋友不明白國家為什麼寧願給種地農民補貼,也不提高糧價呢?

其實,國家不傻,要是能提高,早提高了。為什麼不能提高呢?道理很簡單,提高了沒人要。

現在是全球經濟,中國早在2004年就加入世貿組織,如今,按照協議,很多進口產品成為零關稅,國內產品沒有了國家保護價,與進口產品價格平起平坐,競爭力非常大,你不在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就會被淘汰出局。



糧食是特殊產品,關乎到國計民生,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所以國家在當時入世談判時就對國內糧食進行了保護,沒有一下子放開國際糧食進口。

但,由於我國地少人多,生產糧食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太高,價格比國際糧價高,沒有競爭力,所以,國內企業都想進口糧食。你想,連自己的企業都不想購買自己農民種的糧食,出口就不用說了。



有人說國家為什麼不提高糧價,讓農民收入提高?你想,國家有那麼傻嗎?如果提高糧價就能增加農民收入,為什麼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對種糧戶進行補貼呢?不是不想提高,而是市場價格,不能提高。

其實,國家並沒有控制糧價,你可以把你生產的糧食拿到市場上,不說提高多少倍,你糧食提高到2元一斤,麵粉提高到5元一斤試試,物價局絕對不管你,但有人買嗎?你買嗎?

再說,提高糧價會帶來連鎖反應,其它工業產品會大幅度漲價,尤其是生產資料價格,農民種地成本會更高,利潤會更低,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農民。

所以,增加農民收入,只有減少種地農民,集中連片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耕作,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利潤,增加農民收入。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益呢?

身為農民我對這樣的問題感到很氣憤!首先我對社會食品價格不能上漲是贊同的,但是這跟糧食價格根本就沒什麼關係,你吃一碗麵條10塊錢,這是市場決定的價格,是你的需求是10塊錢,如果麵粉便宜了利潤擴大了,那麼調料和口味檔次就會提高,增加服務比例,但是價格不會變,如果成本上升了,價格也不會變,因為市場價就是10塊錢貴了你不買,無非減少服務含量以平衡利益,因此不要指望農產品降價食品價格就低了,5年來糧食價格一年比一年降的利害可食品價格降了嗎?不但沒降反而漲了一節吧!

農民在中國社會中地位是最慘的了,在整個食品產業鏈條上處於最卑微的地位。我們還是以一碗麵條為例來說,一碗麵條10塊錢,這其中除了店面費,人工費,老闆利潤,剩下的麵粉的比例就很少了,而且這裡面還要除掉麵粉加工廠和物流費用,經銷商的利潤,就是原糧價裡面還包括農資成本和農機成本,如果是承包地的話還有價格不菲的租地費用,你說農民的人工費還有空間嗎?可就這樣農民的勞動佔了糧食生產總工序的80%以上,承擔著所有的風險,其它行業把農民的利潤擠沒了,就算糧食漲價農民的收入也不會漲!

要想農民增收還得靠改變農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來解決,無非是規模化經營,增加附加值和獨立開闢市場,比如有機農業,現在70塊錢一公斤的有機大米不是依然賣的很火嗎?同樣的土地種一般的大米和有機大米有多大不一樣?就是產量稍差一點,可利潤天壤之別,如果所有的水田都種了有機大米,價格肯定是要回落很多的,但總體農業的產值就要反好多倍了,但其它行業就慘了,我終於明白了初中歷史課本上說的歐洲大農場主們將糧食直接當肥料翻耕在地裡,將牛奶倒掉也不肯低價賣給窮人,是所謂的生產相對過剩還是絕對過剩,這是市場逼迫所導致的。

其實中國食品產業鏈中缺乏競爭力,效率低下的行業並不是只有農業,而是所有的行業都效率低下,都缺乏競爭力,而農業是最軟弱最容易欺負的行業,但上天是絕對公平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好事不一定好,壞事也不一定壞,經歷了劫難的農業自我調整之後總會漸漸的恢復過來的,必竟民以食為天嘛!到時那些靠榨取農民血汗為生的其它行業就要血債血嚐了!


三農666


在當前農資成本不變前提條件下,普通大米10元一斤最合理,稻穀曬乾5塊錢以上一斤農民才能增收。

如果糧食能適度提高到此價格,對購買糧食的非農人員來說影響並不大。由於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物產豐足,糧食大米消費下降,人均攝入口糧遠比以前少。城市一家五口為例,一天口糧不過三斤左右,糧食消費不過三十元。但其它消費品支出遠比糧食消費多,比如旅遊健身休閒娛樂等非必要支出。所以適當提高糧食價格絕不是影響生活的主要原因和市場通脹的源頭。

單幹個體要想在種植業增收,保障農業保護農民積極性,必須的從價格機制入手解決農民增收。


粵西陳哥


長久以來,我們就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以糧為綱的理念,說明糧食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這一理念下,造成我們糧食調控方面一個慣性思維:糧食必須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消費需求,讓絕大多數人能買的起糧食,進而發展成“糧食價格必須穩定”。

因此,這些年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商品價格都在快速上漲,唯有糧食價格是在政策調控下穩步上漲——因此,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講,很難接受。

除了理念問題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目前房價在居民的支出中佔據絕對重要的地位——我們一直強調安居樂業,加上醫療、教育,因此,糧價問題就再次被壓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發達國家食品價格並不低,但我們卻不敢這樣做,否則城鎮居民又會面臨一座新的大山。

當然,這並不是糧價不能上漲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還在於小農經濟下,靠種地致富是一種奢望。

我們假設國內農戶一年想依靠種地收入5萬塊錢,可耕地有限,家裡最多也就6畝地,平均每畝地淨收益需要達到8000元才行——這一斤糧地頭銷售價格就至少要賣到8塊錢才能實現,但顯然,這樣的糧價別說我國,換任何一個國家恐怕都難以實現。

這是我們的農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

所以,糧價不是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現在農民苦,主要還是農民的收入來源太過單薄、不穩定,每年都要自己出去打工,沒有任何社會保障,這才是農民活的累的根本原因。

如果農民也能像城鎮職工那樣,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健全的醫療保障,種地就真的成為一種副業了。

當然,就現階段來講,這些年我們也在慢慢改變,從合作醫療到農村養老,相信國家財政的陽光會普照進農民這個群體。


每日糧油


糧食作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基本生活物資,現在的價格好一點三四元1斤,差一點的最低的價格也都二元多1斤,已經很高了,再大幅度往上漲就會影人們的曰常生活了。現在的問題不是糧食的漲價,而是其他物資的價格虛高,人為地製造了賤農賤糧的社會極大不公平。例如房子價格,古人云:“日圖三餐,夜圖一宿”,夜宿時原本有個丈寬窩棚三尺小床就己足也,可有些人偏不這樣,非要弄個高樓大廈,百丈別墅,夜宿以後讓95%以上房子閒空於床第之外。而房子的價格呢,上市交易的價格己是成本的幾倍幾十倍,有的地方几百倍上千倍,成了最暴利的人們一輩子也消費不起的生活物資。房地產價格的狂魔式虛高,造成了其他所有物資價格的虛高暴漲。所以,要想提高糧食的價值(注:決不是價格),必須嚴勵打擊房地產開發商的暴利行為,讓房子價格迴歸到與糧食性價比等同的價位上來。


雲淡風清283163271


先開句玩笑:既然吃麵都嫌貴,怎麼能隨便的提高糧食價格呢!假如大幅度的提高了糧食價格,現在的20元一碗的麵條可能要漲到40元一碗啦,不是更貴、更心痛嗎 ! :(

一、糧食價格不能隨便的提高。糧食價格的形成,更多的是市場因素形成。現在國外市場糧食價格普遍比國內價格低,在大幅度提高國內的糧食價格後,用糧企業會以進口來採購糧食而棄用國產糧食,農民所產糧食有價無市不僅無法增收反而導致更多損失。如果採取禁止進口的措施同樣不可行,糧食價格的增長,勢必會產生連鎖反應,其他行業成本的增加勢必導致價格的提高,最終導致國內大幅度的通貨膨脹,甚至產生經濟倒退。

二、應該加大糧食補貼來提高農民收入。既然糧食價格不能簡單提高,那麼怎麼提高農民收入呢?需要國家進一步加大糧食種植戶的財政補貼力度,通過提高財政補貼來提高農民收入。通過財政補貼來維持國內糧食的戰略安全,也通過不同的補貼標準來壓縮糧食當中的一般品質糧食產量、提高優質糧食產量。

三、我國糧食生產的問題是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通過機械化應用水平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通過生產技術的提高來降低化肥農藥的施用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


悟方高


隨便提高糧價顯然是不可取的,特別是在加入世貿以後更是行不通的。糧食也是商品也的尊循市場規律。如果把糧食價格人為上漲,那其它農副產品及工業產品都會上漲,而且漲幅一定會超過糧食的幾倍甚至更多,介時造成的消極作用不知道要比糧價提高帶來的那點兒好處的多少倍!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農民收入還得從加大補貼力度和加快農村二三產業的扶持兩方面入手,這樣做即能解決因當前糧價低糜農民對種地失去信心、生活陷入窘境的燃眉之急,又能為農民致富帶來新動力、新血液和新的長久發展的希望。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力補貼是為農村長久發展大轉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必竟農民也不能永遠靠補貼過日子,只有國家帶領農民把農村的發展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多為農民提供造血功能,只有這樣農村才能走上一條優質可持續健康的發展之路。



我是來自黑土地


不能僅靠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來增加農民的收入,說的不無道理。這是因為:

糧食漲價,只是增加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農村人口多,土地資源有限,農民分到的土地每人也就兩三畝,甚至更少。就是糧食豐收,糧價大漲,也賺不了多少錢,只是一些種糧大戶或涉入企業會富裕。對於普通農民來說,最多也就是種糧積極性高漲,家庭收入不會很多。



糧價上漲,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為糧食的漲價,各類食品企業加工的食品也得漲價,人工費也得漲;機耕機播費也要漲,更重要的是農資也漲了,種地的成本更高了。到頭來農民也增收不了多少。


糧食價格上漲,會是城市人生活開支增大,直接影響城鎮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國家會宏觀調控糧食價格,不會讓糧價大幅度上漲過高過快。因此農民靠提高糧價增加收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