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作者簡介:吳萬哲,陝西寶雞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級政工師、三級編劇職稱。中華作家協會、中國影視文學協會、中國編劇協會、陝西戲劇家協會、編劇協會、文化創意協會會員,寶雞作協、戲協、職協、炎帝周秦文化學會會員,傳統文化事理,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雜文散文家協會主席。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作者(右)和陳曉東(左)

綠葉,一片米粒般大小的綠葉,卻成就了一個巨大的綠色產業,說來你一定不會相信吧?可這卻是事實。

他就是扶風青年陳小東,一個初中也沒有讀完的農村小夥子,憑藉對“一片綠葉”的摯愛,十數年如一日,在花卉栽培行業辛苦耕耘,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豐碩成果。在他的“多肉花園”種植基地,每年自繁自育1800多個品種、三四十萬盆各俱特色的盆栽“多肉”,裝點著寶雞市的露天花園、機關單位的辦公室、市民陽臺、學生課桌和文化人的電腦桌,將一抹綠色,一縷春光,帶進千家萬戶……

這是個多雨的夏季。雨天我大多愛蝸居在家,泡一杯茶,捧一本書,歪躺床頭,在文字的風景裡遊走。朋友突然打來電話:“你不是尋訪西府奇人嗎?我給你推薦一個,養多肉的,你現在就去。”我一愣,問多肉是啥,他笑說,你去就知道了,說著還給我發來了他的名片,並說了乘車路線。

對新鮮的人和事,我總喜歡探究,於是我“現在就去”了。

如朋友所說,“代家灣小區北”公交站下車,向倒走200多米,路邊果有一“多肉花園”的標誌牌。望著這個新嶄的牌子,我遐思:這兒是個“居民小區”,還是“什麼肉食加工”點?心懷狐疑,鑽過鐵路地洞,遠遠看到幾座白色塑料大棚,裡面全是顏色各異的植物。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哈,原來這兒既非“居民小區”,也不是什麼“賣肉”的,而是一家真正的“花卉種植園”,一家栽培特殊綠色植物“多肉”、批零兼營的“花場”。

“花卉”為啥叫“多肉”呢?我正疑慮,老遠感應電子門鈴叫了,說“有客人到了”。這時,一個30出頭的年輕小夥笑笑的迎上來,與我握手,問好。他帶我參觀,侃侃而談介紹。我不由問:你明明種的花,可為啥叫“多肉”?我還以為是“賣肉”的……

他呵呵一笑說:多肉是個花卉、園藝概念,最早是一個外國植物學家提出來的,本來翻譯叫“多漿”,因為肉乎乎的,傳來傳去就叫多肉了。我說,這些花有的我也養過,可從還沒聽說過這麼個叫法。他說,多肉是花卉的一類,大範圍種養才是近年的事。

到了這裡,我眼睛不夠用了,白亮亮的兩座寬敞的塑料大棚,一為生產車間,一為展銷門店,裡面栽種、養植大小不一、形狀不同、造型各異的10萬多盆綠植,個個胖乎乎、肉嘟都、呆萌萌,珍珠瑪瑙、翡翠琉璃、晶瑩剔透,浮光耀銀。一片片,一排排、一盆盆,有的綠得生翠,有的綠得清新,有的綠得明快,有的綠得透亮,還有五顏六色的,那造型美觀、燒製考究的景德鎮花盆,大者米許,小者不及桃核,他叫“拇指盆”,色彩潮萌,與綠植相配,珠聯璧合。還有各種各樣的花卉造型,一隻小小花盆,同時栽種多樣不同品種,有卡通人物,有小橋流水,有歐美風情,有荒漠麗人,顏色各異,高低錯落,朦朧型,明快型,慓悍型,一個個神秘的微觀小世界,小巧玲瓏,情態盎然。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多肉”,全稱“多肉植物”,別稱“肉肉”、“肉質植物”、“多漿植物”,其根、莖、葉至少有一種是肥厚多汁,能儲藏大量水分,在土壤含水狀況惡化、根系不能吸收水分時,獨立生存。最大特點是,“莖不肉質化”,或莖極短小,很多都是沒有莖,葉子貼近地面生長,而且是無性繁殖,摘一片葉子就能生長。

多肉植物全世界都有生長,在龐大的花卉王國,原本是個不起眼的“小弟弟”,可本世紀初突然“熱炒”起來,最貴的一盆要十幾萬,幾千幾百也是地攤貨,但不幾年歸於沉寂。這幾年忽然又空前繁榮,“熱浪”不但席捲京、津、滬及珠江三角洲,還由於網購,正以潮水洶湧之勢,迅速風靡全國。

但與眾不同的是,以前以價格不菲、“新奇特”的小眾品種著稱,這次卻由以往不被看好的雙子葉、多年生肉質草本“地攤貨”唱了主角,原來一株二三元的東西,一夜之間暴漲到20多元,但卻貨源枯竭。據說“炒風”起於韓國,把單株植物匠心組合,做成美麗盆藝,價格倍增。

其實“多肉”的故鄉是中國。農村老房子上常見的“瓦松”,就是最早的多肉,據說是韓國人把它弄出去,經過改良形成新的品種,又銷往中國。最貴時,在韓國一盆500元,運到中國就能賣10多萬,去年抑制韓貨,國產貨才開始發力。

參觀完花場,我對他進了採訪。

一個朝陽行業的興起,總有一個偉大的靈魂;一個新型產生的誕生,同樣有無數血與淚的堅韌。陳小東,就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敗、折騰與搏擊奮進……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他,1985年生人,家住扶風農村,初中沒畢業就隨父母到寶雞打工。那時他僅十四五歲,重活幹不了,就到酒店當服務生、汽修廠打下手,建築工地搬磚。一次,他去一個朋友家玩,朋友在陽臺養了不少花。農村孩子第一次看到那些肉嘟嘟的綠植,非常稀罕。朋友侍弄,不小心弄掉一片葉子,他當下珍愛地撿起來,帶回家把玩,好幾天捨不得扔。

忽然,他心血來潮,找了只礦泉水瓶子,剪成半截作為花盆,將這枚豆瓣大小的綠葉插進去養起來。

這本是一次無意的“玩耍”,可沒想它卻奇蹟般地成活了,生長了,且慢慢長成一盆綠生生的小花。

他欣喜若狂,將這一喜訊告訴朋友。朋友看他如此愛花,索性送他兩盆。可他卻沒有“養”,而是把它們的葉片全摘下來,一瓣瓣插栽到礦泉水瓶中,設想繁殖更多的幼芽。

當時,他還不知道這種植物叫“多肉”,後來聽朋友說多了,到網上一查,才發現這是一種名貴花卉。從此,他更上心,每天打工一回家,飯也顧不得吃,第一件事總要侍弄他的寶貝。

寶貝也真爭氣,竟然全部成活,他一下就有了幾十盆。就這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百千。幾年下來,他家的小陽臺、窗臺、地上到處擺滿了花,竟然多達1000多盆。場地明顯不夠用了,為了務弄好這些寶貝,每月才1000多元工資他,說動父母,另租了一戶農民的獨家小院,專門養植。不幾年又繁殖到10000多盆,2013年,他毅然租賃了代家灣6組1、5畝老莊基地,貸款50萬元,建起大棚,做起了多肉養植專業戶。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他自稱自己沒文化,但說起多肉產業,聊起繁殖、養植話題,卻如數家珍,專業名詞亂翻。他說,現在空氣汙染嚴重,電子產品、化學建築、裝飾材料普及,輻射大,多肉養植只所以火熱,就是因為它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防輻射。北上廣一些大城市實現了多肉“進家庭、進社區、進綠化帶”,北方經濟不發達,公共場所養植還沒大面積推廣,怕被不道德之人“順手牽羊”拔走。相信隨著經濟發展,要不了幾年,這些也會實現。

他告訴我,“多肉進家庭”已成共識,許多單位辦公室都養了,市民家庭也養了,特別成了一些老年人、有文化的人、老師和學生的最愛。現在他的花場每年能繁殖40多萬盆,最多一天能銷售五六百盆,年銷售30多萬盆,當然,主要靠批發。

我笑說:你產業做得這麼大,一定掙了不少錢吧?他笑說:是掙錢了,但卻全投到花園裡去了,至今還揹著銀行不少貸款。

他告訴我,養植多肉能掙錢,但風險也特別大。主要是價格,像深圳的股票,有時一天一個價,踏不好步子就栽了。前幾年,他做得有些起色了,一次從外地進了幾十萬元的貨,突然價格狂跌,一夜間賠了許多錢。後來,又經幾年打拼,剛緩過氣來,國家給過熱的市場降溫,價格又狂跌,一盆原來能買50元的花,一下跌到5元也賣不出,當時他手中有50多萬元的存貨,一下變成了5萬元。當時,寶雞四五家搞多肉的大多倒閉,他也險些折了攤子,但他咬咬牙,硬是堅持下來……

說到這兒,他有些傷感,但他馬上說,這其實也是好事,價格雖然下來了,但養植的人卻在增多,市場擴大了,效益也就上去了。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他是農民的兒子,骨子裡流淌著農民的血脈,做事以堅韌、頑強著稱。他最初沒有技術,多次去西安、咸陽、寶雞、彬縣等地,提著禮當,無償幹活,拜師學藝。別人早晨七八點去,他6點就去,幹活賣力,一干就是幾個月,師傅非常喜愛,傳授他許多真經。

我們正聊著,雨下大了,他讓媳婦把棚拉一下,媳婦應一聲,很快就弄好了。我讓他去幫忙,他說不用,這是自動的,不費事。我問這技術是哪學的?他說,是自己相端弄的。他的大棚設計專業、科學,三層保溫,全是自動控制,像人一樣,根據不同季節,穿戴不同衣服,冬天再冷,也不影響多肉生長。

我驚訝他的創造能力。他說,啥事只要鑽,就沒有弄不會的。我愈加佩服這個80後小青年了。

我也養過多肉,似乎是有顏色的,可他的花卻咋都沒色,還蔫蔫的,不大精神?他說,多肉在夏天是休眠期,最不好看的時間,等到秋天了,大棚一揭,秋陽一照,幾天就變色,好看得很。說著打開手機,讓我看過去的照片。那裡的園子,果然奼紫嫣紅,掛珠鑲玉,絢麗至極。

他說目前世界上的多肉有2萬多個品種,他這兒就有1800多個,每個都有一個漂亮的名字。他說這叫“虹之玉”、“姬朧月”,那叫“寶石花”、“碰碰香”、“星美人”、“雅樂之舞”……隨手指著一種花,就能叫出它的名字,說出它的生長習性。我說,這麼多、這麼文藝的名字你咋記得下?他說,每種花從種植到管護、出手,至少要經過10多遍手,就像撫育自己的孩子,天天侍弄,怎麼會記不下?

他告訴我,自己還吃過一次大虧。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那年,他初次成功,也想跟潮流,發一筆大財,從外地進購了十幾萬元的貨,沒想外地貨水土、氣溫不服,生長緩慢,有的很快死去,使他大受挫折。自那以後,他全部自己繁殖。他完全掌握了多肉的繁育技術,一片葉子就能繁殖一盆花,說著他給我做起示範,土、沙、石、藥、肥等配製的營養土裝進簡易花盆,摘一片綠葉插進去,裝進露水塑料盤子,放到溫室大棚,精心管理,一年後即可起苗上瓷盆,再經3個多月適應,就能出售。

養花如養孩。辛苦至極。如今他們一家人成了真正的花卉養植專業戶,他、媳婦,父母也從農村進城給他幫忙。每天早晨一家人6點起床,開始擺貨、發貨,8點後開始種花,有顧客招呼顧客,沒顧客就雙手不停勞作,一直忙到晚上12點,有時飯也吃不上。種花,活不重,可全是手工,全天不閒。一個春天要出10萬多盆,至少要倒上百萬次手。

我說我也養花,可卻老愛死。他說,花都是澆死的。多肉是“懶人植物”,網上說10多天澆一次水,那是指的沿海地區,在寶雞,他的經驗夏天一月澆一次,其他季節半月澆一次就行。種花是“三分種,七分養。”澆水要“不幹不澆,乾透澆透。”“澆透”是指澆到盆底出水為止。也可根據需要澆水,澆水後要多通風,多曬太陽。

他遺憾現在地方太小,他要在蟠龍塬上租十幾畝地,辦真正的“寶雞多肉花園”,種花外,還建魚塘,開茶社,種些野菜,放些音樂,提供一個休養娛樂地方,禮拜天、節假日,人們來賞賞花,釣釣魚,聽聽音樂,累了,喝喝茶,走時,採摘一些山野菜,帶盆花。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陳小東還告訴我,中國花卉產業發展慢,主要是管護不到位,有的單位花幾萬、幾十萬建設花園,卻不捨得請專業人員維護,結果年年種,年年死,有的勉強活著,也雜草叢生。許多家庭將花養死了,主要是不懂技術,管護不到位。他設想實行“會員制”,交納一定會費,定期上門管護,解決後顧之憂。維護跟上了,就能有效打造“空中”、“陽臺”、“馬路”多肉花園,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能對身體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

他說他沒文化,沒念下書,我感覺他眼光遠大,比一些文化人還文化。

我遺憾他這麼大規模,卻“養在深閨識未識”。他說,自己一直沒宣傳過,前幾天才印了些名片,在路邊做了個牌牌。我給出一些“召開‘肉友’大會”、“舉行花卉養護講座”的金點子,他聽後非常感興趣。

他說,這些年一些老幹部、老革命成了他的“肉友”,經常到他園子觀光,鼓勵他不要胡日鬼,把花種好,做大做強。特別是附近學校的老師、學生,太喜愛這個東西了,一有時間就跑到大棚觀賞、購買。每到春秋,他的花園附近停滿了車,到處是賞花人,也是一道風景。

80後農村青年“多肉哥”陳小東和他的“肉肉花園”

我摳頭摸耳朵,正寫這篇文章,累了,去經二路閒逛放鬆。哈,一抬眼,街道邊放著一奔奔萌頭萌腦的“肉肉”,我一下欣喜地上前觀賞。突然發現主人酷似陳小東,便大膽問:小東是你啥?中年人笑答:是我兒!

寶雞太大,也太小,兒子有技術,在家生產,老子騎了奔奔,在外出售。這分工倒也合理。

狗年夏天,乾旱的北方卻多雨,有人戲言,許多城市出現“看海”風景,多雨也令城市的綠植勃發無盡的生命,肆無忌憚,瘋狂生長,吞吸罪惡的霧霾和人為的汙濁汙染,奉獻渴望著的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水的美麗。

願陳小東的肉肉,也如這夏天瘋狂的綠雲,更加茁壯,更加奼紫嫣紅;願這些肉肉開遍寶雞市的大街小巷、空中花園、居家陽臺、學生桌、電腦邊,美化環境,淨化空氣,防止輻射,促進生命健康……

臨走,我也不由買了幾盆。我們相約,秋天要張羅個“肉友”大會,攜帶更多朋友,一起去看那晶瑩透亮、珍珠瑪瑙般的“肉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