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華山有兩宗,佛教也分空有二宗。

佛教在發展歷史上,小乘大乘之分,從小乘發展到大乘,標誌著佛教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大乘佛教階段,有分為兩個宗派,即有宗和空宗。

不止華山有兩宗,佛教也分空有二宗。

空宗

按時間順序先出現的是空宗,空宗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是龍樹和提婆,其代表性經典是《大般若經》和《大智度論》《金剛經》《心經》,其學派稱為中觀學派。

空宗的思想,若一言以蔽之,就是空。這個空不是一無所有的空,而是無自性的空。宇宙萬法,包括人生,都是因緣而生,在生前與滅後這段時間,只是暫時性的存在。本無自性可言。

不止華山有兩宗,佛教也分空有二宗。

但是,總談空常常被認為是一切皆空,空無所有,這個給佛教造成了威脅,以為一切都是空的。連佛,佛法都是空的,學佛也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後來又有了有宗。

有宗

大乘有宗著重分析了諸法的性相,針對小乘佛教,承認心外有境,大乘有宗立唯識義。因此,也被稱為法相唯識學。代表人物是無著,世親,代表作品是《瑜伽師地論》和《解深密經》。

不止華山有兩宗,佛教也分空有二宗。

有宗認為,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識的變現,識主要有八識,通過八識認知世界。前六識立足於人身觀察世界,第七識是認識世界,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一切諸法本源藏有世間萬法。

大乘空有二宗,或注重空洞義理的說教,或強調繁瑣的名相分析。自七世紀後,在印度就衰落了,等到傳入中國,才有了更大的發展,在小乘分為俱舍成實,在大乘為法相宗與三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