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能在中國流傳開來,不外乎這三點。

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其後受中國古代經濟,政治和傳統文化的影響,逐漸走上了中國化的道路,隋唐之後,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融合,進一步演化為中國化佛教。其他宗教也曾經傳入中國,但都沒有興盛起來,主要不過這三點。

佛教能在中國流傳開來,不外乎這三點。

01 皇帝的重視

傳言,東漢明帝晚上做夢,夢見一金人,就問大臣這是什麼,大臣回答這是西方的神人,叫做佛,然後就派人去天竺去請了西方的佛教徒,從天竺白馬負經而歸,在洛陽就修建了白馬寺。天竺來人,朝廷尊之。

當時中國人是傳統的宗教觀念和神仙方術的思想去理解和接受佛教的,皇帝把佛教的佛和道家的老子相提並論,看做是一類神人,作為祭祀和崇拜的對象。佛教的什麼神通和妙語,變化和神仙術差不多。

佛教的教理又是教人向善,修行,對普通大眾沒有什麼煽動作用,對統治者也沒有威脅,所以並沒有受到朝廷的打擊。

佛教能在中國流傳開來,不外乎這三點。

02 佛學在思想上和當時的玄學很接近

佛教思想裡小乘的思想,偏向於個人修行,在中國基本和修仙理解在一起了。大乘佛法,重視智慧,重視思辯,其中的大乘般若學和玄學很接近。

魏晉時期,與漢代時學者多研究經學,重視研究經典不同,魏晉的政治條件下,學者多喜歡研究萬物本體之體會。當時的玄學家多以談有說無為興趣,以體道通玄為目的。佛教的涅槃,真如,空,和道家的有無,道,玄很接近,所以直接用佛解玄的人很多。

佛教能在中國流傳開來,不外乎這三點。

03 士大夫階層很喜歡

一個外來宗教,外來文化傳入他國,必然會按照當時的傳統思維去理解,漢代用神仙術去理解,魏晉就用當時的玄學去理解佛學。而佛學博大精深,相比於中國的學術體系更為完整,受到很多士大夫的追捧。

許多佛教名僧往往博覽群書,深明古代的典籍,《高僧傳》慧遠,少為儒生,博綜六經,尤善老莊,竺法護則博覽六經,涉獵萬家之言。當時的情況就是,佛門的學者,多為深明世典的人,士大夫中,有不少通曉釋教的人,所以高僧名流,通常玄佛互證。在思想上,佛學傳入就被打上了中國的特色。

一個學說,皇帝比較喜歡,士大夫比較重視,又和當時流行的思想很接近,所以,相比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佛教更容易被中國人接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