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幫你寫論文,但我知道如何寫好論文

點擊藍字,關注“海派高知創業服務中心”

在翟天臨“不知知網”所引發的“涉嫌學術不端”事件以及背後牽連出北京電影學院的一連串爭論之後,《看理想》的梁文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演員真的有必要去讀博嗎?表演系是否有設立碩士、博士的必要?

我不能幫你寫論文,但我知道如何寫好論文

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思考,首先表演是一門專業,經過專業訓練的演員與沒有經過訓練的素人演員在很多方面都會表現出相當大的差異,這是我們大家都清楚的。只不過問題在於,這樣的專業訓練應該到什麼地步為止?

表演專業做為實踐性的專業,本不應該把重心放在論文在核心期刊的發表上。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寫學術論文的要求和對一個藝術表演者在藝術造詣上更上一層樓的要求,其實是兩條不同的路線。前者是一種學術上的追求,後者是一種藝術上的追求,而對於藝術的追求,又該如何通過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呢?

美國開設表演藝術以及戲劇專業的著名院校裡,有一所非常知名的學校,那就是耶魯大學。研究一下耶魯大學的戲劇學院,首先現任院長詹姆斯·邦迪本人便沒有博士學位,但他在戲劇領域裡的經歷,足以讓人信服。

我不能幫你寫論文,但我知道如何寫好論文

牛津大學的戲劇學院通常頒授的是兩類課程,一種是三年制課程,另一種是一年制課程。無論是三年課程還是一年課程,最終授予的僅是一個本科學歷,沒有碩士學位更沒有博士學位。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院長史蒂夫·科爾,身為一所院系的負責人,史蒂夫·科爾其實也只獲得過一個本科學位,但是,史蒂夫·科爾曾是兩任普利策獎獲得者,還獲得過兩次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獎,所以他在新聞裡的江湖威望和地位,讓他能在新聞學院裡教書。而他教的是什麼?就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有素質的記者,而不是指導你寫論文。

我不能幫你寫論文,但我知道如何寫好論文

但以上所說的地區都是在國外,在我國你要是想獲得碩士學位亦或是博士學位,必須得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無論你是否是表演專業的都需要遵守這個規定。

所以,我們特意採訪了一位學術期刊的編輯,來讓他對我們談談編輯視角中的論文寫作。

從學術期刊編輯的視角看,論文的寫作應在選題、作者簡介、摘要、參考文獻和語言等方面狠下功夫。作者對要投稿的學術期刊有一定了解。選題要有創新,既不湊熱鬧,不要刻意尋冷門,更不要功利性太強。參考文獻應規範、真實、準確,既體現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也要體現作者治學態度的誠實、嚴謹。既要註明出處,又不能變相抄襲、剽竊。

論文寫作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生動、簡潔,不能把簡單的事情說複雜,把誰都明白的道理弄得不明白。

對於作者來稿,現在很多的學術期刊編輯部都有這樣一條免責申明或者說“霸王條款”:來稿三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也不奉告評審意見,敬請海涵這樣的申明。

在編輯審稿的時候,很少有編輯會對一篇文章從頭看到尾的。編輯看文章的順序大致是:題目,作者,摘要,開頭和結尾,參考文獻。

編輯如果覺得哪篇文章有價值,才會認真地從頭到尾看一遍。

關於題目

按照《爾雅釋言》的解釋,“題”就是“額”,“目”就是眼睛。標題之於一篇論文,就像額頭、眼睛之於人,能起到畫龍點睛、先聲奪人的作用。

1. 標題一定要生動、新穎、簡潔

2. 文章選題一定要與所投刊物的辦刊宗旨、定位、風格一致

3. 選題大小要適中,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選一個大題目,只可能是大題小做或大題大做

4. 選題不要湊熱鬧,也不要報冷門

5. 選題不要功利性太強

6. 選題要有新意

關於作者

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時當然看作者,包括作者的學歷、學術背景、研究專長等。

作者在投稿時應當提供的信息一般包括: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以省略),工作單位,職稱,研究專長。

稿件上應該註明詳細的聯繫方式,包括: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最好留上手機),電子郵箱等。

看作者並不是說講資歷。作者背景毫無疑問可以在編輯審稿時,幫助編輯判定論文水平的高低。給學報投稿的有大學教師、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有中學教師,有大學本科生、研究生,有政府部門幹部或離退休幹部,還有工人、農民。

這並不是說誰就不能寫學術論文。但是,應當承認,一般情況下,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寫出來的東西難免就有時會出現偏頗。

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擔的科研基金項目,請註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關於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說可以根據一張名片判定一個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那麼,在一篇學術論文中,可以根據300-500字的摘要判定一篇論文的創新性和學術影響。

對於讀者來說,在無須參閱原文的前提下,通過摘要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快速獲得原文基本信息,並決定是否有必要花上較長時間來閱讀原文。

在審稿中,評審人往往是根據摘要來決定一篇文章能否錄用,因為摘要反映了論文的質量和作者的學術功底。

摘要應當著重反映研究中的創新內容和作者的獨到觀點,不要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不要羅列文章論點,不要介紹背景或已知的常識。研究性論文的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發現和主要結論。綜述類文章摘要的內容則主要包括綜述的主要目的、資料來源、綜述時所選擇的研究數目及這些研究是如何選擇的、提煉數據的規則及這些規則是如何應用的、數據綜合的最重要的結果和結論。

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稱,不用第一人稱。一般不出現“本文”、“作者”等字眼。

關於參考文獻

學術研究往往是以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因此,引用別人的思想觀點或論據是極為尋常的事情,但是,論文一定要註明引文的出處。一方面,這體現了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體現了自己治學態度的誠實、嚴謹和規範,另一方面,也便於論文評審人和讀者瞭解相關材料的來源,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參考。可以說,參考文獻在學術研究中是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對於學術期刊編輯來說,可以通過文中或文末的參考文獻,瞭解作者的學術視野,瞭解作者參看了哪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通過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瞭解作者對新的材料熟悉的情況。負責任的編輯甚至會查看相關的參考文獻。

嚴格地說,沒有任何參考文獻的論文不能算一篇規範的學術論文,一篇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能少於4個。

參考文獻要真實,不要胡亂寫上幾個敷衍了事。

參考文獻可採用兩種方式:順序編碼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不管按哪一種方式,著錄項要齊全。

關於語言

論文寫作,語言很重要。要生動、簡練、鮮明、準確,要字斟句酌。

當然,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不能強求一律,但是,一定要符合中文寫作習慣,不能半文言半白話,不能半中文半洋文,晦澀難懂,不堪卒讀。

寫文章一定要深入淺出。有些知名學者,寫文章、寫書,都和講課一樣,能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即使是非專業的讀者,也完全能看懂,很有吸引力和可讀性。有人把學問分為四個層次:深入淺出好學問,深入深出深學問,淺入淺出沒學問,淺人深出假學問。

寫文章要儘量減少錯別字。消滅錯別字是不切實際的,誰也不敢說他的文章中沒有錯別字。特別是現在用電腦寫文章,有的人用的拼音輸入法,產生錯別的幾率就更高了。但文章寫完之後,應該認真校對兩遍再投稿。錯別字太多,難免會讓評閱人反感。

學術論文寫作,實質上是一種艱苦的理論知識創造過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裡,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必須多讀書,多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為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而有術研究所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