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負盛名的兩代潮劇“五朵金花”

歷史悠久的潮劇藝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出現過兩個輝煌的“黃金十年”,第一個“十年”是從1956年成立廣東省潮劇團起至1966年;第二個“十年”是潮劇院恢復建制之後從1979至1989年。這兩個“十年”間,潮劇藝術百花齊放,良才輩出,不但各劇團重新發掘、恢復、創作出一批叫座又叫好的經典劇目,而且相繼湧現出以兩代“五朵金花”為代表的一批藝術精湛、久負盛名的潮劇藝人。

久負盛名的兩代潮劇“五朵金花”

第一代“五朵金花”,左起:吳麗君、肖南英、姚璇秋、範澤華、陳麗華

第一代潮劇“五朵金花”的徽號肇始於1960年,由當時的香港媒體率先叫響。其時,成立僅4年的廣東省潮劇團(院),在政府和文化部門的重視下,切實落實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繁榮文學藝術方針,狠抓藝術與人才培育,打造出被譽為“三塊寶石”的《辯本》《掃窗會》《鬧釵》以及《陳三五娘》《蘇六娘》《辭郎洲》《蘆林會》《刺梁驥》《鬧開封》《擋馬》《鐵弓緣》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潮劇劇目,兩度晉京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並在廣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南昌等地公演,好評如潮,湧現出姚璇秋、範澤華、肖南英、吳麗君、陳麗華等一批優秀演員。

這新晉的五位新秀皆生於上世紀30年代中後期,年齡相仿,受教於潮劇頂級名師,功底紮實,技藝高超,行當涵蓋了青衣、閨門旦、花旦、女小生,其中姚璇秋與吳麗君工閨門旦,範澤華主攻青衣,肖南英花旦應工,陳麗華則主演女小生。風華正茂的她們先後在《陳三五娘》《蘇六娘》《蘆林會》《鬧釵》等多部大戲中擔綱主演,名動京華、蜚譽南北。1960年5月她們隨廣東潮劇團首次赴港演出,憑藉《荔鏡記》的黃五娘、益春,《續荔鏡記》的黃五娘,《蘇六娘》的蘇六娘,《蘆林會》的龐三娘,《鬧釵》的小英,《刺梁驥》的鄔飛霞等角色,征服了香江觀眾,風靡一時。1960年5月27日,香港《新晚報》刊登評論文章,將姚璇秋、範澤華、肖南英、吳麗君、陳麗華譽為潮劇“五朵金花”。這五人聲藝俱佳,“膺選”屬實至名歸,且各有看家絕藝:姚璇秋人物塑造功力獨到,幾乎演誰像誰;範澤華唱功了得,“活五”曲韻味濃郁;吳麗君以金聲玉振、颱風穩重見稱,與姚璇秋好比是“姚黃魏紫”;肖南英美麗清純,才藝軼群;陳麗華憑出眾的戲胚和瀟灑的表演出線。

第一代“金花”以夢為馬,不斷探索,盛譽之下不忘初心,勇攀藝術高峰,成為潮劇首個黃金十年時期的劇團臺柱,爾後幾十年間為柬埔寨、泰國、新加坡等國內外觀眾獻藝,並積極培養接班人,向青年演員傳承《荔鏡記》《掃窗會》《蘆林會》《槐蔭別》等劇目,為潮劇的薪火相傳發揮光和熱……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二代“五朵金花”得名於1982年。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經過各級政府和文化工作者的勠力同心,潮劇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各地劇團人才輩出,以吳玲兒、鄭小霞、孫小華、蔡明暉、吳楚珊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演員在劇團的培養下迅速嶄露頭角,分別在《荔鏡記》《三篙恨》《柴房會》《鬧釵》等劇目中挑梁主演,讓人們欣喜地看到沉寂多年的潮劇後繼有人。彼時吳玲兒還被潮劇大家姚璇秋收為入室弟子,鄭小霞由著名作曲家馬飛親自調教,深得真傳……她們在潮劇的埒材角妙中脫穎而出,其中吳玲兒以《王熙鳳》中的尤二姐,鄭小霞以《六月雪》的竇娥,在1981年廣東潮劇院舉辦的青年演員會演中獲表演一等獎;孫小華以《思凡》中的色空,蔡明暉以《搜樓》中的彩雲,還有吳楚珊,均獲得二等獎,成為炙手可熱的潮劇明星。

從1979年底至1982年初兩年時間內,廣東潮劇團先後兩度赴香港、泰國和新加坡演出,受到高規格禮遇。在1982年1月13日至2月13日劇團赴新加坡國家劇場演出的一個月中,這五位二十出頭的演員,分別演出了《金花女》《春草闖堂》《趙氏孤兒》《柴房會》等戲,以甜潤的唱腔,亮麗的扮相,清純的表演,贏得了獅城觀眾的一致讚譽,名噪一時。新加坡《南洋商報》於1982年1月27日刊登了題為《廣東潮劇團的五朵金花》的評論文章,肯定了鄭小霞、吳玲兒、孫小華、蔡明暉、吳楚珊的表演藝術,並將她們並稱為“五朵金花”,這是繼姚璇秋等人後,潮劇演員被海外媒體再度命名為“五朵金花”。

久負盛名的兩代潮劇“五朵金花”

第二代“五朵金花”,前排左起:孫小華、吳玲兒、鄭小霞;後排左起:蔡明暉、吳楚珊

1983年青年節,第二代“五朵金花”在福建漳州合照留影,這一幀照片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被掛在汕頭外馬路青春攝影店的臨街櫥窗內,吸引了過路的人們駐足流連。“五朵金花”秀麗的面容、青春妙曼的倩影,給人們留下美好印象。

如果第一代“五朵金花”是潮劇繼往開來的一代,那麼第二代“五朵金花”則是承上啟下的一代。她們在劇團前輩的扶掖下奮力拼搏、勇挑重任,在潮劇青黃不接時期接力續唱,主演了《張春郎削髮》《飛龍女》《古琴案》《漢文皇后》《皇帝與村姑》《謝瑤環》《無意神醫》等戲,讓古老的潮劇煥發青春和活力,此後多次隨團在國內和香港、澳門等地獻藝,名振東南亞,流傳至今,影響甚廣,各階層的觀眾群體迄今仍對她們的藝術念念不忘,津津樂道。

兩代“金花”與她們的師長、同仁共同締造了潮劇兩個“黃金十年”。在這兩個鼎盛的十年中,古老的潮劇不但走出潮汕,走向全國,而且跨出國門,走向海外,迅速打響知名度,讓海內外觀眾領略到“南國奇葩”的藝術魅力。

兩代“五朵金花”在潮劇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厚的一筆,為潮劇增添了諸多熠熠生輝的舞臺人物形象,為劇種的繁榮發展和潮劇藝術在海內外的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數十年來,她們的藝術形象,留在潮劇的長廊裡,留在觀眾的記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