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發生在保定的故事,你還有印象嗎?

那些發生在保定的故事,你還有印象嗎?

那些發生在保定的故事,你還有印象嗎?

保定位於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地帶,是華北抗日主戰場裡的主戰場。保定抗戰輝煌而偉大,保定人民組織抗日武裝,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發生在清苑 《地道戰》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

★發生在市區

《敵後武工隊》是2009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是馮志。故事主要根據抗日戰爭時期武工隊戰鬥經歷,描寫的冀中抗日鬥爭的故事,是一部紅色經典之作。先後三次被改編拍攝成電視劇和電影。

馮志,原名馮祿祥,1923年7月生於河北靜海縣,1937年七七事變後參加八路軍,先後擔任冀中九分區政治部警衛員、班長、排長、劇社社員、文工隊長,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榮獲模範黨員、模範青年等光榮稱號。1958年11月出版代表作長篇小說《敵後武工隊》,曾被譯成英、俄、日等多國文字出版。另著有中篇小說《山桃》、《憶往昔笑談紙老虎》、《保定外圍神八路》等。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描寫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鬥爭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故事發生在1943年冬天,地點是敵偽佔領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由作家李英儒於1958年出版該作品。

李英儒,作家、書法家、原八一電影製片廠顧問。1913年11月生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1936年投身革命,1937年參加八路軍,曾任記者、編輯、八路軍某部團長,並長期從事地下鬥爭。戰爭年代曾創作出許多短篇小說。

★發生在淶源

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生於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狠狠的摔在了石頭上,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發生在易縣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逝世在唐縣黃石口村

白求恩,全名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裡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939年10月下旬,在河北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感染。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術中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發生在安新

《小兵張嘎》是一部兒童電視劇。它充滿那個烽火年代少年兒童應有的特質———如鮮活頑強的生命力、質樸得近乎執拗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面對苦難時的樂觀和勇敢、面對艱險時的鎮定和從容,當然也少不了他們所特有的智慧與幽默;同時它也是一部嚴肅的抗戰史詩,它場面並不宏大、哲理也不那麼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獨有的方式刻畫了中國抗日戰爭大背景下幾個少年兒童艱難的成長史,並用它獨有的筆墨準確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樑和各色人等在特定歷史境遇中的心路歷程。

徐光耀筆名越風,河北雄縣人,中共黨員、作家。1947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1953年又畢業於中央文學講習所。1938年參加八路軍,歷任120師特務營戰士,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部除奸科幹事、技術書記,解放軍第20兵團野戰新華分社記者,中央文學研究所第一期研究生,華北軍區文化部文藝科、總政文化部創作室專業作家,保定市文聯編輯,河北省文聯、作協副主席,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名譽委員,全國文聯第五屆委員,河北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省作協第三屆名譽主席。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中篇小說《少小災星》、《四百生靈》,電影文學劇本《望日蓮》、《鄉親們吶……》《小兵張嘎》,短篇小說集《望日蓮》、《徐光耀小說選》,散文集《昨夜西風凋碧樹》、《忘不死的河》等。

《新兒女英雄傳》是由史東山、呂班執導,郭允泰等人主演的一部中國電影。影片根據袁靜、孔厥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冀中白洋淀地區,老百姓們在共產黨員黑老蔡的號召下組織起了抗日自衛隊雁翎隊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在澱泊相連、葦壕縱橫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的隊伍。他們時而化裝成漁民,巧端敵人崗樓;時而出沒在敵人運送物資的航線上,截獲敵人的軍火物資;時而深入敵人的心臟,為民除掉通敵的漢奸;時而頭頂荷葉,嘴銜葦管,隱蔽在蘆葦叢中,伏擊敵人包運船。這支令敵人聞風喪膽,令百姓歡欣鼓舞的隊伍,就是活躍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裝——人稱“水上飛將軍”的雁翎隊。

★出自市區紅二師學潮,涉及高陽和蠡縣。

《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作者梁斌同志1930年時考入河北省保定第二師範學校,參加過當時驅逐反動校長的護校鬥爭,1932年河北省發生了有名的“高蠡暴動”,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解放以後,1953年他開始寫小說《紅旗譜》,當年的“保二師學潮”和“高蠡暴動”都成了作者的題材。

★發生在定縣(今定州市)

《平原游擊隊》是由蘇里、武兆堤執導,郭振清、方化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郭振清)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

甄鳳山,李向陽原型人物之一。,外號“大老甄”,河北定縣(今定州市)朱谷村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定州組織起第一抗日遊擊隊,在晉察冀第三軍分區任遊擊大隊長、支隊長、三團副團長。曾獲晉察冀抗日英雄稱號。解放戰爭時期參加清風店戰役,曾任定縣城防司令。

★發生在保定周邊

《烈火金剛》(本名應為《烈火金鋼》)是1958年作家劉流所著的一部抗戰題材小說。故事講述了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掃蕩”戰爭爆發時,日本侵略者向國民黨蔣介石加緊了政治誘降,回師後方集中兵力向冀中軍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掃蕩。在這期間主人公肖飛、史更新、丁尚武等人發生的英雄故事,後來又多次被搬上銀幕翻拍成電視劇及電影作品。

劉流(1914—1977),原名劉其庚,河北省河間縣人。全國解放後,他到保定工作,先後擔任市文學藝術聯合會的秘書和創作部長、保定市文化館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幹事等職。曾任《戲劇戰線》編輯部主任,從事文藝創作工作,寫過敘事詩、短篇小說、鼓詞和獨幕話劇。1958年出版長篇小說《烈火金鋼》,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