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发生在保定的故事,你还有印象吗?

那些发生在保定的故事,你还有印象吗?

那些发生在保定的故事,你还有印象吗?

保定位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是华北抗日主战场里的主战场。保定抗战辉煌而伟大,保定人民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生在清苑 《地道战》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发生在市区

《敌后武工队》是2009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冯志。故事主要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战斗经历,描写的冀中抗日斗争的故事,是一部红色经典之作。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

冯志,原名冯禄祥,1923年7月生于河北静海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冀中九分区政治部警卫员、班长、排长、剧社社员、文工队长,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模范党员、模范青年等光荣称号。1958年11月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曾被译成英、俄、日等多国文字出版。另著有中篇小说《山桃》、《忆往昔笑谈纸老虎》、《保定外围神八路》等。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描写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43年冬天,地点是敌伪占领下的省城(即河北保定市)。由作家李英儒于1958年出版该作品。

李英儒,作家、书法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1913年11月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1936年投身革命,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记者、编辑、八路军某部团长,并长期从事地下斗争。战争年代曾创作出许多短篇小说。

★发生在涞源

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狠狠的摔在了石头上,用刺刀刺死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发生在易县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逝世在唐县黄石口村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39年10月下旬,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发生在安新

《小兵张嘎》是一部儿童电视剧。它充满那个烽火年代少年儿童应有的特质———如鲜活顽强的生命力、质朴得近乎执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和勇敢、面对艰险时的镇定和从容,当然也少不了他们所特有的智慧与幽默;同时它也是一部严肃的抗战史诗,它场面并不宏大、哲理也不那么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几个少年儿童艰难的成长史,并用它独有的笔墨准确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梁和各色人等在特定历史境遇中的心路历程。

徐光耀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共党员、作家。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又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20师特务营战士,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除奸科干事、技术书记,解放军第20兵团野战新华分社记者,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研究生,华北军区文化部文艺科、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保定市文联编辑,河北省文联、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全国文联第五届委员,河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省作协第三届名誉主席。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新儿女英雄传》是由史东山、吕班执导,郭允泰等人主演的一部中国电影。影片根据袁静、孔厥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冀中白洋淀地区,老百姓们在共产党员黑老蔡的号召下组织起了抗日自卫队雁翎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

★出自市区红二师学潮,涉及高阳和蠡县。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作者梁斌同志1930年时考入河北省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参加过当时驱逐反动校长的护校斗争,1932年河北省发生了有名的“高蠡暴动”,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解放以后,1953年他开始写小说《红旗谱》,当年的“保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都成了作者的题材。

★发生在定县(今定州市)

《平原游击队》是由苏里、武兆堤执导,郭振清、方化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讲述了在1943年秋,游击队长李向阳(郭振清)接到牵制日军驻守某县城的松井部队的任务,与敌人机智、巧妙的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

甄凤山,李向阳原型人物之一。,外号“大老甄”,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朱谷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定州组织起第一抗日游击队,在晋察冀第三军分区任游击大队长、支队长、三团副团长。曾获晋察冀抗日英雄称号。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清风店战役,曾任定县城防司令。

★发生在保定周边

《烈火金刚》(本名应为《烈火金钢》)是1958年作家刘流所著的一部抗战题材小说。故事讲述了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扫荡”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后方集中兵力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这期间主人公肖飞、史更新、丁尚武等人发生的英雄故事,后来又多次被搬上银幕翻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作品。

刘流(1914—1977),原名刘其庚,河北省河间县人。全国解放后,他到保定工作,先后担任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的秘书和创作部长、保定市文化馆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等职。曾任《戏剧战线》编辑部主任,从事文艺创作工作,写过叙事诗、短篇小说、鼓词和独幕话剧。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烈火金钢》,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