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被吃掉的鱗蝦達2億噸,為何它至今還沒滅絕呢?

feigary


首句給出答案:磷蝦每年被吃掉的數量巨大,但是它繁殖的數量更大。

藍鯨之所以能長那麼大,全靠吃不完的磷蝦供給。如果藍鯨遵守普通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的食物鏈順序的話,受食物數量的限制,就沒法長成世界上最大的巨獸了。

南極磷蝦的數量大約有5億噸,它們以浮游植物,也就是漂浮在海洋裡的藻類為生。鯨魚糞便給海水裡的浮游植物提供了大量的氮、鐵等營養元素,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這個生物鏈在寒冷的南極海洋裡很有成效。當藍鯨被大量捕殺後,南極磷蝦的數量也急劇下降。

南極磷蝦在1月到3月產卵,重點來了:每隻雌蝦每次能產6000到10000只卵。如果雌蝦產的卵都能成功受精,孵化成小蝦的話,那繁殖率超過了6000倍。只要海洋中浮游藻類數量足夠的話,磷蝦數量就能成千倍地增長。

南極磷蝦的壽命有6年,磷蝦卵產出後沉入海洋,邊沉邊孵化,5天后就能完成孵化。然後幼體開始慢慢上浮,1個月就長成了小幼蝦。

藍鯨吃不完磷蝦,其它以磷蝦為主要食物的海豹、海狗、魷魚、冰魚和企鵝全部加起來也吃不完它們。每年海洋生物和鳥類加起來要吃掉1.5億噸的磷蝦。

除了捕食磷蝦的海洋生物外,現在人類每年還會打撈5千萬噸的磷蝦,總共2億噸的消耗量,都不會把磷蝦吃完。

只要保持南極海洋生態鏈的正常循環,海洋會給我們提供無窮無盡的食物。

<strong>


法蘭西is培根


一切的一切,由自然造化,又靠自然長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