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旅遊,不拍照,不發朋友圈,你還會去嗎?

知世相


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現在出去遊玩,我也很少發朋友圈。

一、感覺發朋友圈沒什麼意思。

我們發朋友圈的目的是什麼呢?

無外乎,記錄生活、分享快樂、引起別人關注,或是成為一種習慣⋯⋯大致上逃不開這幾種情況。

假如只是單純地記錄生活,我為什麼要發到朋友圈,供大家評頭論足呢?

我可以寫日記,可以把照片收藏在自己的手機相冊裡,即使發在微信裡,但設置成"僅自己可見"。

以上種種,都不違背記錄生活的初衷。

如果是為了分享快樂,或者是引起關注,我發現自己如今早已超越這個境界了。

自己的生活,自己品味,不足為外人道也。

因此,也就不太需要他人的關注與點贊,也就沒什麼興致把自己的旅遊經歷發到朋友圈裡。

二、對拍照無感。

出去旅遊,我很少拍照,即使拍了,也是風景照居多。


人物照少之又少,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沒自信,覺得自己不上照。

照片裡的人還沒本人好看,拍得再多,日後留著看,也是心塞。

三、旅遊的真正意義。

《讀書與旅行》一書的作者詹宏志說:旅行,是人對遠方和未來的疑問和探索,是人生的一種指引。

只有我們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經歷更多,體驗更多,才能獲取更加豐富的見聞。


而這些收穫,不是發個朋友圈就能替代的。

人生匆匆數十載。

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挖掘;有那麼多的曼妙風情,等待我們去用心品味。

如果我們只是借出遊的機會,走馬觀花,拍個照,發個圈,是否少了點什麼呢?


粉紅的青蛙


我想我還是會去的,我認為,旅行的真正意義不是為了拍照也不是為了發朋友圈,而在於找尋自我。

現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足不出戶便可知世界,昨天忽聞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燒碎了網民的心,這其中就有我,記得有人和我說過以後蜜月旅行就去法國,但還沒等到婚禮,卻先等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象徵意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巴黎聖母院就這樣毀於一旦。這讓我不禁想起當年四川九寨溝的地震,聽此消息時更多的是惋惜,多少次計劃要去看看大自然的神奇,看看五彩池,誰曾想大自然的殘酷震傷了這份美好。

如果可以,儘可能去旅行吧,尤其是女孩子,當你走出你生活的小,你會發現世界的大,在旅行中放下執念,放下過往,放下所有,不去刻意尋找拍照的美景,因為任何你走過的發現的美景留在心裡就好,不去執著發朋友圈,如果可以,向朋友訴說你遇到的美似乎更有感染力,而不是為了讓人點贊。

在旅行中去找尋真正的自我,真正去感受世界的大,世界的美。





鄉下佳佳


要麼看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旅行的意義在於體驗,體驗各種風土人情,感受各種不同的美。眼界開闊的同時靈魂也得到了昇華。旅行中的拍照是為了記錄,記錄下美景美食,記錄下每好的瞬間,記錄下自己當時的心情狀態。在我看來,發朋友圈是為了分享,把各種美好分享給圈友,同時更是一種記錄。對於60後的我而言,以前記錄生活用記筆記的形式,很多直觀的東西無法記錄,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遺憾。現在只是換了一種記錄形式,而且這種形式簡便宜行。因此,我發朋友圈,與其說是分享給圈友,不如說是留給自己看的。

所以,不拍照,不發朋友圈的旅行,並不妨礙旅行中的各種體驗,我依然會去。但不能隨時記錄下來,會覺得很遺憾。


用戶198071144228


旅遊是一項比較開心的活動,也是為了放飛心情和緩解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如果旅遊不拍照、不發朋友圈,估計是沒有誰會去的。旅遊是否發朋友圈暫且不說,先說一說旅遊拍照。

旅遊拍照是每個人此生之中所留下的美好記憶;旅遊拍照是記錄了一個旅遊景點的真實寫照;旅遊拍照也給一個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平臺,即旅了遊,欣賞到了大好河山的奇觀異景,也滿足了攝影拍照的這一愛好。

讓時間往後推移一步:就算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一部傻瓜照相機📷,而應有這部照相機的用途和目的,就是為了旅遊拍照;

讓時間再往後推移一步:在沒有傻瓜照相機的年代,偶爾誰去旅遊也要向親戚朋友借一部黑白照相機,或者讓旅遊景區專職照相的給照一張或幾張而留下一抹淡淡的記憶!

現在隨著通信設備的迅猛發展,每人手裡幾乎都有一部智能手機,而每部智能手機都有拍照功能,無論去任何景點旅遊,拍照都是非常方便的、也是必須的。所以說,旅遊不拍照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人會去的。

至於旅遊不發朋友圈,筆者認為還是勉強可以的(只是個人看法),因為發朋友圈是隨著個人的喜好而為之的,對於有的人來說,就很喜歡發朋友圈而且還要曬一曬,不讓這些人發朋友圈可能是不行的;而對於不喜歡發朋友圈甚至根本就不發朋友圈的人,那就無關緊要了。


用戶891449724641


旅遊是為了放鬆自己的心情,給自己放個假,發朋友圈只是想要分享記錄一下自己的心情,只要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發不發朋友圈又有什麼關係,那些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點咔咔拍照,回來一問,不知道的旅遊,那是沒有靈魂的,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情況,走哪拍哪,然後發個朋友圈,微博,快手,抖音,只要想起來的,都要發一遍,求點贊求關注,去哪隻為拍那個照片,根本就忘了出來旅遊的初衷。

理想中的旅遊是跟愛人或三倆好友邊走邊玩,用心感受一路風土人情,享受這寧靜的生活,往後聊起來,滿滿的樂趣,這才是旅遊的意義。


……



如果旅遊不拍照不發朋友圈,當然去囉,旅遊是自己的旅遊,是自我滿足,自我感悟,自我改變的心路里程。孤獨和寂寞是不一樣的,孤獨的人內心豐富,有一套自組織系統,喜歡獨處,喜歡清靜,外界的繁華;鬧騰、浮躁只是過往雲煙。



而寂寞是閒不著,心不靜,如果不幹些什麼就心裡慌,沒有存在惑,沒有意義感,沒有價值感,所以向外求,看熱鬧,到處拍,到處顯。一個孤獨的人可以:“猝然臨之而不怒,無故加之而不驚”。
而寂寞的人受外界五色、五音、五味所牽引,整天嘮嘮叨叨,斤斤計較,慌慌張張,浮裡浮躁,疲於奔命。沒有手機也可以想念,沒有拍照己映在腦,甚至不到外面旅遊,他可以夢遊,神遊,意遊,心遊,靈遊。


空谷幽蘭666666666


旅行、拍照、發朋友圈這三者是個什麼關係呢?先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角度,還會去嗎?或許潛在的含義就是旅行就是為了發朋友圈,再直白一點就是炫耀和裝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思維,不妄加評判!

但是對於我個人,前幾年的旅行各種拍照,激動,特別開心,也會發朋友圈,記錄一天的心情。近幾年拍照少了,覺得震撼的能讓我情緒有變化的也會拍下來,也依然會發朋友圈,拍照發朋友圈是一個生活常態,和旅行沒有必然的聯繫,或者他們三者並不是充分必要的關係。人光靠記憶總會忘掉一些東西,忘掉一些感受,照片也好,朋友圈微博日記也罷,只是記錄的一種形式,有一天回看的時候,看到那張照片,那段文字,會回想當天的情景,是一種別樣的感覺。萬一哪一天老年痴呆了,哈哈,那真的就什麼都沒有留下,連記憶都沒有,多麼遺憾!


訴傾重生


我會去,哪怕沒有手機可用。

但是,沒有去。為什麼呢?

哎,說沒錢沒時間的都是低級藉口。實際上是沒有那個決心和魄力。

捨不得家,捨不得家人,捨不得分離;

害怕離開,害怕改變,害怕孤單。

80後每個人深處的小夢想,就是去環遊旅行。結果呢?身上的負擔好重,走不動了已經。


len大哥大


放下手機,暫時遠離原本枯燥的圈子,在旅行的路上,你會遇到很多驚喜和感動,活潑愛笑的年輕人,深居山林的老夫妻,獨釣江頭的孤獨者,在旅途中呈現的都是最真實 最放鬆的自己 不需要有精緻的妝容 不需要刻意偽裝自己 只需要欣賞美景 敞開肚皮 享受美食和美景 就像是換一個靈魂 換一種人生 活出另一個自己


兮往來兮


會去,而且還真發生過。

我和老婆一起外出旅遊,當時感受到的就是當下陪著彼此在身邊享受那種美好,看到身邊路人到處拍來拍去,我倆只是笑笑而過。

記錄下美好,不如內心一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