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氣質——抓一把空氣能聞出文化的味!

周口氣質——抓一把空氣能聞出文化的味!



穎之語

前不久與一位從外地來周口工作的朋友閒聊。他說周口這個地方抓一把空氣能聞出文化的味道,掬一捧泥土能擠出文明的汁液,有一種不同於他鄉的“精氣神”,這就是“周口氣質”。他曾輾轉各地工作、生活過幾十年,對周口能有如此好的印象,讓我頗感自豪。周口是什麼地方?羲皇故都、老子故里,三川交匯、人傑地靈,周口人嘴一張就能說出一串令人心馳神往的故事。這種想法使我產生了說說“周口氣質”的衝動。

6500多年的燦爛文明史,作為土生土長的周口人,說她“出身名門、身世顯赫”一點兒不為過。歲月更迭,雖然告別了“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的昔日繁華,但是龍都代有才人出,千年古蹟今猶在。太昊陵神聖莊嚴,老君臺古柏添幽,大程書院墨香依然,姓氏文化節、老子廟會、關帝廟會……依舊承載著她的內涵和風韻。底蘊豐厚的文化傳承,滋養了周口人的慧根,在這方熱土長大的兒女,哪個看起來不是靈性張揚?時至今日,周口的天空仍然散發著陣陣墨香,展現著周口人的聰敏與靈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片文化積澱深厚的沃土培養了一代代名家大儒、文人秀士。遠有《詩經·陳風》,後有《千宇文》的作者周興嗣,太康的謝氏家族,東漢末年的謀士郭嘉,明朝良相李夢陽……人才之興,必由教化;教化之明,端賴師儒。扶溝的大程書院,是北宋理學家程顥任知縣時興建的。他尚寬厚、重教化,倡導“鄉必有校”,厚植了崇智尚儒、尊師重教、重視人才的根脈。淮陽的絃歌臺,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陳蔡絕糧仍絃歌不絕的地方。尊師重教的好傳統,使周口的文氣不斷聚合,也培育了一代代的周口文人。2015年,中國科學院增選70名院士,僅周口就佔2名。2016年摘得本省文科桂冠的周口學子那句“每天喚醒我的不是鈴聲而是夢想”也讓我記憶猶新。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不是正需要這樣有夢想的年青一代去砥礪奮進嗎?

翻閱一遍周口名人史,熱血兒女數不勝數。他們或滿腔赤誠為眾請願,或國難當頭挺身而出。陳勝、吳廣帶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沖天豪氣,在大澤鄉高舉“伐無道、誅暴秦”的起義大旗,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革 命風暴。抗日名將吉鴻昌,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組織抗日同盟軍英勇抗日。刑場上他留下“恨不當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豪邁詩篇,彰顯了周口人的血性。淮海戰役中周口人民踴躍支前,上萬民眾冒著槍林彈雨推著獨輪車、抬著擔架,為陳、粟大軍運送給養、轉移傷員。和平年代的周口人民,踏著先人英勇的足跡,繼續拼搏獻身。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養孤育孤的王寬,2018年在京環保志願者服務隊發起人、“中國好人”李高峰,用他們的默默奉獻、無私大愛,感動了中國……

相由心生,氣質是情感的外在體現。周口是龍文化、祖根文化、道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我的老師滿腹經綸,我的至親言傳身教。我是聽著“受魚致祭”“包拯放糧”等故事長大的,稍一懂事能把“乾、坤、巽、震、坎、高、艮、兌”等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更把疾惡如仇、公平公正等道德義理牢記心頭。後因工作使然,我走進老子故里——鹿邑,這裡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蹣跚學步的孩童,幾乎都能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等古語掛在嘴邊。我在這裡經歷病痛卻逢凶化吉,讓我更加淡定、堅毅地面對各種困難,正是受了周口文化和家風家教的薰陶。周口人的情懷,就是在這樣特有的文化環境中造就的,他們既有大愛也有小情,既關心天下也重視家庭,“奉親以孝、從事以忠、交友以誠、與人為善”。老人病床前,有兒女悉心照料;客人到來時,主人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鄰里鄉親有了困難,大家慷慨解囊相助。愛國、仁孝、重義、顧家的情感風尚,長期吸引他鄉的遊子熱愛和建設自己的故鄉。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座城市如同一個人。如今的周口,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她的內在精神和外在氣質正在隨著新時代發生變化。如今的周口,更像大家閨秀,是秀外慧中的氣質流露,不是濃妝豔抹的刻意裝扮;像一泓清水,有著“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定力,遵循規律、專注發展,言善信,政善治;像一團晨霧,有著包容厚重的朦朧之美,又不失“青煙翠霧罩輕盈”的生機和靈動;像夢中情人,有“一枝紅豔露凝香”的清新,讓懂她的人總是“相看兩不厭”。七年前我的即興之作《水調歌頭·魅力周口行》隨之浮現眼前:“勝日遊何處,周口有奇觀。羲皇建業福地,薪火六千年。品悟先天八卦,體驗農耕漁獵,萬姓同根源。碧水千頃浪,暑日可採蓮。尋祖根,訪大道,探真源。祥雲紫氣,青牛乘霧出函關。道理天人玄妙,德貫古今經卷,廖廖五千言。遠客且留步,陳釀正開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