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氣!吉安一養豬大戶成功轉業,找到致富新道路

為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泰和縣開展了養殖汙染整治活動。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下,許多養豬戶關停退養後,有的就近打工,有的還辦起了工廠。


泰和縣橋頭鎮小山村

養豬大戶張元伯在鎮村的幫助下

成功轉產轉業

人工飼養娃娃魚

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今年38歲的張元伯是土生土長的橋頭人,清澈的六七河、活潑的魚兒、鳥語花香,童話般美好。

後來,村裡很多人家開始養豬,屋前屋後都有豬棚,走到哪裡都有豬糞味兒。張元伯家的生豬存欄數也達到了2000多頭,養豬帶來可觀收入的同時,也造成了村裡的水環境、空氣環境急劇惡化。

有志氣!吉安一養豬大戶成功轉業,找到致富新道路

繁殖魚苗

痛定思痛,綜合整治水環境刻不容緩。不養豬了,3000多平方米的豬棚空下來了。畢竟養豬是家庭這麼多年來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對飽嘗因養豬造成家鄉環境惡化的張元伯來說,拆豬棚意味著新的開始,也代表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2017年,他從網上看到娃娃魚人工飼養成功的信息,決心自己養殖無汙染、經濟效益、發展前景看好的娃娃魚。

他拜師學藝,把豬場改造成為娃娃魚飼養基地,從安福武功山引進了1000條娃娃魚苗,開始了新的創業。

有志氣!吉安一養豬大戶成功轉業,找到致富新道路

打掃

娃娃魚是大鯢的俗稱,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十年來,國內在成體養殖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經驗和技術,其養殖池四周要求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清新,以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茂盛、人煙稀少、環境相對獨立為好。張元伯家空置的豬欄正好符合改建要求。

說幹就幹,豬欄舍改成了70多個小水池,模仿自然環境,窒內幽暗如夜,水聲嘩嘩、水流潺潺。剛引進的魚苗比元珠筆還小,養了一年,也就從幾克養成了三十克、四十克。

娃娃魚喜歡夜間活動,每天早晨4點,張元伯起床打理,小鯽魚、小蝦米、泥鰍是娃娃魚的食物。它們的口味很刁鑽,死的不吃,要在活動中,追逐中把鮮活的小魚小蝦抓住,才大塊朵頤。

五年時間,小娃娃魚才能長成商品魚,可以製成娃娃魚湯罐頭,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有志氣!吉安一養豬大戶成功轉業,找到致富新道路

餵食

創業之路才邁了一步。張元伯已經新訂購了3000條幼苗。他要在基地裡開河引水,模仿自然生態,自繁自育自養。

橋頭鎮小山村黨支部書記溫青山說:“鄉村振興就需要張元伯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敢想敢幹,有理想有抱負有辦法。我們村民要向張元伯學習,多種多養,山上山下都搞活,把我們鄉村建設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