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蘇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Rway


關於學習蘇繡的體驗,我覺得我蠻有發言權的,我從16年開始學習蘇繡至今有四個年頭了,剛開始學習繡花做的是比較簡單的作品,就圖一這種,當時也沒想太多,就是喜歡而已,每天就在繡繃前拿著自己喜歡的針線,雖然剛學的時候經常戳手指,劈線老是劈不開,針腳也不怎麼平整,但當我完成第一副作品的時候,心裡還是開心的。

慢慢的,到了第二年,開始對學繡花這件事產生了懷疑,就是不知道這條路走下去會如何,開始牴觸繡花,經常不去上課,所以第二年繡花的進度特別慢,所以圖二那幅作品做了快有一年(正常這副作品3-5個月就可以完成),特別是看到周邊的同學都變得越來越優秀了,而我卻還在原地踏步,就很心慌,覺得或許自己不是很適合走這條路。

幸好當時一個小姐姐開導了我,讓我不要想太多,先把眼前的事做好,所以在第三個年頭裡,進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不說,而且也堅定了想要將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念,在第三年裡,完成了圖三~圖六這幾幅作品。

目前依舊還在學習中,但心裡踏實了很多。

感覺就像是談戀愛,從一開始的熱戀,然後質疑,慢慢迴歸到平淡,現在對我來說,蘇繡就是生命裡的一部分。








紅茶與茉莉


組織蘇繡公益體驗學習活動,不經意間,已經走過了三年。這三年,經歷坎坷,遭受質疑,但更多的是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

每到假期,更為忙碌。很多家長和遊學團隊讓孩子參與了蘇繡體驗學習活動。顯然,孩子參與蘇繡體驗學習和成人參加體驗學習活動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家長還是帶隊老師在參與活動之前都有這樣一個擔憂,孩子會不會不夠專心?容易分心走神?情緒化?愛生氣?遇到困難會不會退縮?膽小?沒耐心?……

可以肯定的說,這些問題是在每一場活動中必然看到的。特別是體驗環節,無數次的穿針換線會讓很多孩子煩躁,如果父母在旁邊做更多要求,很多時候就會對父母發脾氣,依賴父母,缺乏堅持力。最近一場活動,我發現一位母親做的很好,由於孩子年齡在團隊中偏小,穿針過程中總穿不過去,很是折磨人,難免就要煩躁哭鼻子。但這位母親不做任何干涉,就讓孩子經歷這個過程,當孩子學會忍受了這一切,就開始能靜下心來刺繡。

一個孩子第一次參與蘇繡體驗到底能把刺繡繡的有多好,其實這個並不重要。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繡的多好,繡了多少,能在2-3個小時內,堅持做一件事情,沒有放棄,本應就要對孩子加以肯定和表揚。

講真,傳承保護非遺,就應該從孩子入手,讓現在的孩子儘可能多地瞭解傳統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他們才會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每個孩子都能充分釋放自己的天性,能把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相結合。通過觀察、欣賞、實踐操作,深入體會蘇繡體驗的樂趣,提高孩子的鑑賞、審美能力。蘇繡傳統文化體驗學習,最重要的,其實是孩子的體驗和感受,體驗到蘇繡傳統文化並不是離我們那麼遠,並且原來還可以這麼有趣。同時體驗的過程也讓孩子們領會到嚴謹、一絲不苟、耐心、專注、堅持的意義。

其實每一場活動,我經常被孩子們清亮的眼神所感動。孩子們專注的神情告訴我們,他們被吸引了,用心感受到了蘇繡傳統文化的魅力。我也經常被那些父母的無私付出和陪伴孩子所感動,能夠放下手機,有效陪伴,親子互動,其樂融融。

我經常會在活動中跟孩子們討論一些日常生活中與蘇繡相關的問題,聽聽他們的看法。很多人覺得幾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們什麼都懂,只不過他們需要一個傾聽者,來分享、交流、討論他們心中的一些想法。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擁有真、善、美純淨的心。呵護他們的天性,保護他們獨立的思想,是一個家長和老師應該重視的事。

“非遺傳承是久久為功的事情,雖然孩子在蘇繡體驗學習活動中,還未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藝,但最起碼我們把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入了他們心底,讓他們知道蘇繡的歷史和文化。雖然相比這些蘇繡手工藝的繁複與經年積累的艱辛,只是管中窺豹,但卻像蒲公英的種子,可以灑向更廣闊的遠方。

當孩子們長大,這些種子就會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真正提升孩子的傳統文化綜合素養,我想這就是開展蘇繡傳統文化學習活動最大的意義。就讓我們用一種孩子喜歡且接受的方式,讓孩子生髮對民族文化的探究、熱愛之情吧。

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能與孩子相伴,讓孩子能夠在傳承中成長,在傳承中歡笑。

蘇繡公益體驗學習活動,這是一個完全靠個體力量推行的善事,非盈利運營。一做已是三年,能堅持多久我不能說,此時想到李宗盛在一個廣告中的一段話語,很是喜歡,分享給大家:

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沒有誰能做到極致,我們所能做的,無非是努力朝著那個方向,讓自己近一點,更近一點!


錢亞清蘇繡藝術


《蘇繡》為李明,沈建東所作書籍。共分為五章,由考察蘇繡藝術的演變到深入到美學領域的分析,以多元視角和多種方法考察了蘇繡這一藝術形式。 中文名 蘇繡 作 者 李明 沈建東 書籍信息 圖書名稱:蘇繡 作者:李明 沈建東 ISBN:978-7-5447-2653-5 上架時間: 2015-08-03 譯者: 定價: ¥98 開本:889毫米×1194毫米 1/16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多元視角和多種方法考察蘇繡,共分為五章。 首章縱向梳理 蘇繡的淵源流變,展示其在歷史長河中清晰的變遷軌跡;橫向記述蘇繡的空間流播,揭示其與各地刺繡文化的交流和影響,觀照她在當今的生存和發展。 第二章討論繡娘群體。透視她們生活中的喜悅與虔敬,以及對美麗和幸福的憧憬。不僅盛讚名重一時的奇才高手,更高度關注生活於市井和村野的草根大師,關照其在當今的生存和發展。她們彼此相生相發、並駕齊驅,共同為蘇繡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第三章通過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展現功能多樣、璀璨生色、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繽紛繡品,重拾過去,回味刺繡留給人類的無窮藝術魅力和雋永審美享受。 第四章在兼及傳統與當代的基礎上,詳述蘇繡精湛縝密、光順和諧、雅俗相宜、“有常”“無定”的技藝風格,整體揭示其自成一派的藝術秉賦。 最後一章將目光深入到美學領域。蘇繡是地域文化與江南人審美理念的結晶,飽含著人們的共同理想和願望,具有超越時空的審美價值。那些爭奇鬥妍的繡品,折射出不同時代社會文化的投影,賦予薄如蟬翼的繡件以厚重的文化內涵和無限雋美。 蘇繡的傳承是蘇繡得以延續的重要手段。該章內容及有關對新生代繡娘群體考察的文字已經抽出,今後將單獨作論文發表。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蘇繡源流 第一節  濫觴 第二節 生態 第三節 流變 第四節 傳播 第二章 繡工群體 第一節 繡娘身影 第二節 閨閣英 第三節 草根大師 第四節 後起之秀 第三章 品類繽紛伴生活 第一節 璀璨繡品彙節俗 第二節 人生禮儀用繡多 第三節 祈福求佑宗教繡 第四節 融入戲曲兩相彰 第四章 技藝風格 第一節 精湛縝密 第二節 光順和諧 第三節 雅俗相宜 第四節 “有常”“無定” 第五章 美哉蘇繡 第一節 豐腴之地產美材 第二節 拈針引線顯智巧 第三節 清雅靈秀吳趣生 第四節 絲情畫境富美韻 第五節 圖式無聲訴心靈 第六節 融入當代繹華章 後記 寫評論 熱門評論 對詞條的感想、疑問或建議


肖德球


學習蘇繡首先是熱愛著我們中國傳統的手工藝這個前提,當著手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靜心和虛心,沒有時間的積累,沒有手腦並用的思考,是沒辦法穿針引線去繡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信心,因為過程看作品大小,有些作品耗時相當長,我們要堅持去完成它,做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是欣慰的,滿足的,僅僅代表自己的體驗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