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中國古代是一個男權社會,可依然誕生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們秉絕世才華,在男子的世界裡譜出絕唱,她們將才情融入詩詞,流芳千古,令人敬佩。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清代畫家李堅繪《文姬思漢圖》

蔡文姬

《悲憤詩·其一》(節選)【漢】蔡文姬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

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機微間,輒言斃降虜。

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復惜性命,不堪其詈罵。

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蹟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悲憤詩》(其一)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全詩一百零八句,計五百四十字,它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中的悲慘遭遇,也寫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淚,是漢末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具有史詩的規模和悲劇的色彩。詩人的悲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它是受難者對悲劇製造者的血淚控訴。字字是血,句句是淚。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魚玄機

《贈鄰女》【唐】魚玄機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魚玄機,晚唐詩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

魚玄機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蹟見《唐才子傳》等書。

此詩以無價寶比有情郎,闡述了女子對愛情的重視和追求;以易求反襯難得,訴說了愛情追求的艱難與痛苦。詩人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經驗得出痛苦的結論,喊出被侮辱被損害婦女的苦悶心聲,這是對封建社會中婦女普遍遭受婚姻不幸的高度概括。全詩格調哀婉,含蘊深刻。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薛濤

《春望詞》【唐】薛濤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薛濤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

薛濤與劉採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這首《春望詞》是她的傳世名作,是一首五言古體詩,以四首聯章形式,抒寫眺望春景,卻心生複雜愁情,詩句融情於景,開頭四句描繪花開花落之景,抒發相思之情。春光易逝,知己難求,歲月不斷流逝讓薛濤十分傷懷,“結同心”的夢破滅了,知己難求,佳期渺渺,何其痛苦,表達了詩人傷春之感相思之情。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劉採春

《囉嗊曲六首》【唐】劉採春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其二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恐太陽偏。

其三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其四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其五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

其六

昨日北風寒,牽船浦裡安。潮來打纜斷,搖櫓始知難。

劉採春被譽為“古代的鄧麗君”,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她的《曲》有一百二十首,足見她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

《囉嗊曲六首》是一組唐詩,載於《全唐詩》,以劉採春為作者。這六首詩以商人婦為抒情主人公,描寫了妻子因丈夫外出久而不歸而在家中天天思念的情形。這類詩是當時民間流行的小唱,有濃厚的民間氣息。在寫法上,這組詩直敘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語言通俗,不事雕琢,純用白描,而刻畫人物形象極為傳神。潘德輿在《養一齋詩話》中稱之為"天下之奇作"。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李冶

《八至》【唐】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李冶在唐代是享有盛譽的女詩人,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後為女道士,劉長卿稱她為“女中詩豪”。李冶生性浪漫,善彈琴,工格律,與陸羽和僧皎然都交好。

李冶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唐詩紀事》卷七八有云:"劉長卿謂季蘭為女中詩豪。"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李冶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此詩首字"至"字在詩中反覆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從內容上說,全詩四句,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哲理意味。從結構上說,作者設置了層雲疊嶂,前三句只是個過場,主要是為了引出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李清照

《醉花陰》【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醉花陰》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尤其是結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朱淑真

《謁金門·春半》【宋】朱淑真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

十二闌干閒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朱淑真是和李清照齊名的宋代才女,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的詞作情致纏綿、文詞清婉,由於生活的不如意,後期的她多有愁悶之詞。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餘篇。

《謁金門·春半》是一首寫閨中春愁的小詞,上片寫仲春時節,眼前景色,觸目生愁。雖“十二欄干倚遍”,也無法排遣春愁。下片寫閨中人在這風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懷念的人,不禁愁緒萬端,感到還不如成雙成對的鳥兒,因此不願再看見滿院落花和斷腸芳草。通篇哀婉細膩,愁思無限。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嚴蕊

《卜算子》【宋】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蕊是南宋中期的女詩人,原姓周,字幼芳,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後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她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

這首《卜算子》頗有來歷。南宋淳熙九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臺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臺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汙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後朱熹改官,嶽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這首《卜算子》由此而來。

自己淪落風塵非自己所願,都是命運使然。各人有各人的命運,都無法自我掌握。該走的還是要走,如果將來山花插滿頭,不要問我去向哪裡?通過描寫在長官面前陳述衷曲的詞,表達了不卑不亢、婉轉明確的意願。這抒發了自己的無奈之情。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樂婉

《卜算子·答施》【宋】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了拼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樂婉是宋代人,是杭州妓,施酒監十分喜歡她。施酒監曾經贈給她一首詞,樂婉便回了他這首《卜算子·答施》。收錄於《花草粹編》卷二自《古今詞話》。如今,我們對樂婉這位女子知之甚少,可通過這首詩依然可以看出這是一位聰慧靈巧的女子,對於感情她十分痴情。

樂婉與施酒監兩情相悅卻不能廝守在一起,臨別之際寫詞相贈。

從詞中所流露的感情來看,此一別不僅是遠別,而且可能是訣別,因此不同於尋常別離之作。樂婉此詞直抒胸臆,明白如話,正是以"我手寫我心",甚至有可能乾脆就是直接唱出口的。詞中表達了她與戀人分別的痛苦和內心真摯深切的感情。

古代十位鮮有人知的才女,十首詩詞,首首都是經典

賀雙卿

《望江南》【清】賀雙卿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

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

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賀雙卿,清代女詞人,初名卿卿,一名莊青,字秋碧,為家中第二個女兒,故名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清代李清照”。

賀雙卿自幼天資聰穎,靈慧超人,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十餘歲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紅。長到二八歲時,容貌秀美絕倫,令人"驚為神女"。只可惜“紅顏薄命”,她所嫁非人,每天要承擔沉重的家務和農活,還要受到婆婆和丈夫的叱責,人生十分悲苦。

《望江南》是女詞人傷春懷舊之作。全詞籠罩在淒冷欲絕的感情基調中,透露出滿腔的幽恨,全詞表情細膩婉轉,悽惻動人,不雕飾,憑自己感受,似從心底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