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京津雄,南有滬寧杭,山東的機會在哪裡?

王政


雄安新區主要功能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時要壓縮北京周邊工業集中佈置缺陷。

  • 近年華北地區霧霾嚴重,已經嚴重製約了城市發展,疏解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周邊城鎮協調發展成為主要模式。

  • 周邊環境無法承擔人口和工業高度集中發展模式,天津、唐山、保定等壓縮工業成為必然。

  • 中心城市輻射半徑非常小,京津冀城市群尚處於都市圈發展期,石家莊、太原作為獨立都市群發展。

  • 山東半島與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都很遠,濟南、青島同樣處於單核都市圈發展階段。

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還存在很大差距。

  • 首先,核心城市競爭力不強,青島、濟南吸引高科技人才能力不強;


  • <strong>山東半島國有企業較多,私有企業發展不充分,吸收就業人員較少;

  • 周邊城市發展均衡,但相互協調能力差,城鎮連綿體沒有形成,各自為政。

<strong>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與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黃河中游城市群在同一檔次。

  • 長江上游成渝城市群,重慶、成都雙核心突出,周邊城鎮化較弱。川渝人口達1.12億,經濟總量4.7萬億。

  • 長江中游城市同樣處於多核心都市圈發展階段,武漢都市群、長株潭都市群發展突出,周邊城鎮化同樣較弱。地區人口1.75億,經濟總量9.1萬億。

  • 黃河中游城市群,主要是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都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都市圈,周邊城鎮化較弱,地區人口1.34億,經濟總量6.7萬億。

  • 山東半島城市群,主要以濟南都市群圈,青島都市圈為核心,周邊城鎮化較高,地區人口1億,經濟總量7.2萬億。

  • 城市群

  • 黃河中游城市群及長江中游城市群聯繫不緊密,各自為中心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成一體發展。

  • 都市圈

  • 濟南、青島、鄭州、西安、武漢、長沙、成都都市圈處發展階段,重慶、南昌尚處於培育階段。

  • 周邊城鎮城區人口情況

  • 重慶城區人口超千萬,成都超800萬,武漢超800萬,鄭州、長沙、西安超500萬,濟南、青島超300萬,南昌接近300萬。

  • 山東半島城區人口.3個超200萬,3個超100萬;鄭州2個超200萬,2個超100萬;成渝周邊只有4個超100萬。

  • 成渝,武漢表現為核心城市強,周邊弱,山東半島則表現為核心城市弱,周邊較強。

  • 城市潛力,山東前百強強於成渝。

通過上面數據看,山東需要加快濟南、青島中心城市發展。

  • <strong>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取得巨大進展,山東將成為中日韓自貿區重點地區,應該利用好這個優勢。


  • 在改革開發初期,優先發展沿海地區進程中,山東、江蘇的平衡發展模式落後廣東重點發展模式,應該吸取經驗。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山東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北有京津冀政治經濟中心,南有滬浙蘇經濟發達中心,以及膠東半島的隔海日韓經濟體,山東具有獨特的經濟發展優勢!

今年山東啟動的濟南發展為首都國企大本營的戰略,就是瞄準了濟南地處京滬高速交通要道南北相通的地理優勢提出的極具戰略眼光的發展思路;

今年小清河的清理復航戰略,不但能解決與東三省經濟連為一體的障礙,而且極大的方便了進出口日韓貨物的運輸。

加之濟青高速的改擴和城際經濟圈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山東的經濟騰飛指日可待!


風揚論股


京津雄也好,寧滬杭也罷,這兩個城市群就目前來說,除了深穗港之外沒有其他城市群可以與其相提並論。這些城市群有下幾個共同特點:一是經濟總量大;二是人口密度大;三是經濟科技發達;四是文化教育先進。當然還有其他資源優勢不再一一枚舉,敬請各位朋友補充。而放眼山東省,目前經濟總量最大的市是青島市,然後有濟南市、煙臺市、濰坊市等,經濟能力較強的還有淄博市、威海市、東營市等。以上幾個城市是目前山東發展較好甚至可以說最好的地區,基本上都集中在膠東半島及膠濟鐵路沿線。但是總得來講除去青島和濟南綜合實力較強之外,其他城市或多或少還是欠缺一些,綜合實力有待加強!即使是青島市與濟南市,目前也無法同以上兩個城市群中的任何一個主要城市抗衡!當然,一切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山東的發展也不例外。如果將來可能的話,也只能在以上經濟、科技等較為發達的地區之間形成,尤其是濟青一線。本文純屬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那啥那誰6253372735


天津河北省,遼寧山東應該時整體,建立環渤海經濟區


安靜的璽公子


山東的機會“在山東”


葉綠速


不是京濟雄大三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