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後突然變得喜歡獨處了,這是什麼心理?

說兩句兒


實話實說,我剛邁入四十大關,真的開始做減法了。以前不相信職場中年人的那些老話,什麼四十不惑,什麼看開看淡,自己過了四十,不用學習也不用領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不知不覺踐行了。人到中年,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喜歡獨處、不喜歡熱鬧了。

以前在酒場上令狐沖,現在是捂著杯子直襬手。以前是下班呼朋引伴去擼串扎啤,現在是換上老布鞋步行回家,每天走一萬步。以前是開著辦公室門,現在喜歡關上門了,人世間那些喧囂那些繁華,不再向往,不再參與,自己內心明白,那些都是身外之物,自己健康、家庭安康,比啥都強,那些人和事真的是浮雲了。

不要分析四十歲以後的心理,就算有什麼心理,他們自己也明白,除了極少數人因為心思太重,而得抑鬱症,大多數中年人都能想明白的。總體來說,有四種心理:

第一種,看透看淡的心理。四十不惑。人過四十以後,經歷風雨,什麼都看淡了,什麼都看開了,還有,感覺很累了。在社交上,喜歡做減法了,那些熱熱鬧鬧的場合,不願意去了;那些吃吃喝喝的朋友,也不感興趣了;心裡不容易再裝下別人了,也裝不下七七八八了,有時候真的就想靜靜地自己待著,不是逃避,也不是內向,就是想舒舒服服地獨處一會兒。其實,也是想明白了,再多的人脈,關鍵時候都是扯淡,只有那幾個真心朋友互相幫助,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第二種,減負減重的心理。人到四十,最累的二十到四十那段時期剛剛過去,工作定位、娶妻生子、買房買車、養育孩子、照顧老人。到了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雖然不如以前累,但是明白了,老人在,家就在,現在不盡孝就來不及了。明白了,孩子雖然大了,但也是人生選擇的關鍵時期。責任更重了,壓力更大了,與其熱熱鬧鬧的社交(再說,再熱鬧的社交,也沒人為你出錢出力、分擔憂愁啊),不如安安靜靜地待一會兒,放空自己,休息一下。

有一句話說的真好:四十之後,開車回家,到了樓下,習慣在車裡抽根菸,這個時候,我才是我自己。剛剛離開切割了公司裡的人和事,一會兒進家門,又是爸爸,又是兒子,又是丈夫。在車裡獨處幾分鐘,真是舒服啊。

第三種,受傷自愈的心理。四十之前,都是奮鬥,跌跌撞撞,以為是自己腿腳不結實,四十之後才明白,許多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小人所害。那麼多的同事,其實也是競爭關係。那麼多的上司,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你就是職場上一個棋子,你忙忙碌碌,還是那個草根,無法實現質的飛躍。這一些都是命運的安排,以前受傷了不在乎,自己還年輕,還可以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和機會了。何必再去受傷,何必再給別人當槍,不再看別人臉色,不再顧及別人看法,也不想聽別人議論,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關上門,靜靜地閉目養神。

第四種,愧疚補償的心理。四十之前,打打殺殺,只為求得一個功名利祿。老婆可以冷落,要給出差讓路;孩子可以不管,要給加班讓路;老人可以不照顧,要給提職加薪讓路;家裡著火可以不管,要給上司私事讓路。一晃四十多了,男孩成半大小子,女孩成大姑娘了,對你一點也不親,你開始後悔沒有陪伴他們童年。父母都是七八十歲了,你許諾他們的出國遊,他們已經走不動了。公司裡單位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人,你可能混個一官半職,也可能奮鬥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由於年齡關係,職場已經封閉了你提升之路。然而,對家裡的虧欠卻與日俱增。突然明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喜歡早早回家了,哪怕自己在書房裡獨處,聽見客廳裡親人走動,也是幸福的。


職場火鍋


四十歲以後突然喜歡獨處了,可能有以下幾種心理

1.工作壓力大:

因為工作壓力大,造成身心疲憊,這種時候就喜歡獨處,讓身心放鬆,緩解壓力;

2.心裡有煩心事:

生活中某件事情引起的,讓你很不開心,不能釋懷的,這種情況下也會喜歡獨處,來緩解心中的煩惱,調節自己的情緒;

3.成熟的表現:

人過四十,無論是見過的人還是經歷過的事,都太多太多,見慣了社會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也會喜歡獨處,享受一下平靜的生活;

4.人的性格習慣

有的人天生就喜歡獨處,和自身的性格有關係;


星宇無辰


四十歲變的喜歡獨處有幾方面原因1生活的壓力需要有時間來考慮怎樣去賺錢,2工作的壓力身體狀況已不如過去需要考慮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3周圍環境壓力自己身旁有些人愛對人評頭論足混的不如意會被這些人說三道四徒增煩惱不如獨處,4身體原因身體沒有以前有旺盛的精力需要多加休息,5在生活中經歷了很多不想在人多可減少糾紛,6有了自己固定的圈子又人在中年大家都很忙,去隨便與人相聚有話不投機的感覺不如獨處。



清新慢生活


四十歲後慢慢變得喜歡獨處了,(不是突然),這種現像在許多人身上會發生,受教育階段,吃老、用老.啃老,和一幫同學結觸.玩耍.學習、包括戀愛。無憂無慮,思想單純。步入社會後,參加工作,戀愛結婚.生子,新奇的環境,好奇的心態,充足的精力,使得許多人廣交朋友,同學、同事.狐朋狗友,酒友茶友嫖娼友,這個時間哪裡熱鬧.刺激往哪裡鑽。隨著時光的流失,有了事業和家庭,壓力逐漸增大,事業一心往上爬,妻兒老小需要照顧,許多自認為不可交往的朋友逐漸遠離,不必要的社交活動也無心參加了,慢慢地變得喜歡獨處了,這是一個自然規律。除非你從事的行業不得不廣交朋友,出入社交聚會。這部分人也想享受獨處,但條件限制了你的自由。一個人的年齡,心態,思維的轉變,l使得許多人喜歡獨處,,享受獨處,如果沒有眾受條件的限制,許受人都想遠離城市的喧囂,到深山中獨處,融入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一壺濁酒喜相逢


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心態是完全不同的,年輕的時候我們喜歡聚會,喜歡交友,喜歡和不同的人展現自我,以為這樣做,就能夠得到別人的贊同和歡迎,以為這樣做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可是年老之後,看問題會越來越清晰,對待事情的看法,也會比以前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認識。

好多人會發現一個人年齡越大,他說的話越來越少了,更加的習慣獨處了,而不是在熱鬧的地方,這個和工作時間長了性格會發生變化是很相似的。

記得之前有一個同事,剛開始上班的時候,特別的熱情和誰都見面說話,可是工作時間長了之後慢慢的就變得少言寡語了。

問他為什麼會變成前後如此大的反差呢?他說之前剛來的時候,以為這樣做能夠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可是時間長了之後會發現,真正能夠和你聊得來的人並不是那麼多。並且你的熱情在那些不歡迎你的人那裡簡直就像是小丑一樣。

喜歡你的人,你說多少他都把你放在心裡,不喜歡你的人就算你推心置腹,他也把你當做成空氣。

因此工作時間長的人,把工作看的已經更加的透徹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因為看的明白,所以心態也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人老了也是如此啊,歲數越來越大之後發現生活是需要做減法的,減去不必要的社交,減去不必要的應酬,留下給自己獨處的時間是為了更好的和自己對話,滿足自己的需求,讓自己達到一個平穩的狀態。


夜泊痕


人到四十,從心理到生理才算真正成熟。道理很簡單,懂得務實思考人生了。喜歡獨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首先,懂得了珍惜時間。眾所周知,人到中年,除了自己要工作外,上有老下有小的,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少的可憐。如有可能,讓自己獨自安靜呆一會兒,那是求之不得的事。

其次,玩兒心小了。愛玩兒是人的天性,年輕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家庭、工作亂事纏身,不可能再和年輕時那樣,和朋友們無憂無慮玩耍了。因為,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所以,減少同事、朋友之間的往來,也就在所難免,好給自己更多的留點空間。

最後,人到四十歲以後,心理、生理、性格都有所改變,這是任誰也擋不住的。不管在外面如何的灑脫,回到家後,精神的孤獨寂寞感常會襲擾於心,又不能隨便說與人聽,所以,安靜獨處的修補一下躁動的內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皛舒


有些事已看淡,有些人已看透


漫漫修心之旅


一個人的改變是和所處的環境有關的,所謂的“突然”也許已經有了很久的鋪墊。

喜歡獨處,你可以自己想想這個獨處給你帶來的是什麼感覺,如果是好的,可能是更多的希望讀懂自己了,如果這個獨處給你帶來了困擾,也可以想想,是什麼事情促使你這麼做了,是壓力?拒絕?還是人際關係……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徵,好的一點是你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二兩心理學


既然註定你我緣,就讓我一人在這荒涼的草原上靜靜的死去,讓兇殘的禿鷲啄去我凝淚的雙眼,讓惡狼吞噬我的肉體,最後讓我的靈魂告別軀殼,伴你一生,我無怨無悔。


於大夫中醫養生


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是在40歲這一年遇見了自己,感悟到40不惑是有道理的,40歲這一年,與自己達成了和解,內心安靜平和,焦躁逐漸褪去,可以靜觀生活,多了一份了旁觀者的冷靜。

40歲,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安放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樸素,從人生的競技場上退下來,做一個樸素的享受者和旁觀者。靜聽內心的聲音,安靜祥和,生命不慌張,如是,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