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農戶開心果


確實是這樣的,小時候我媽說我兩姐弟都好帶,好帶,主要是講沒生病,其餘都是放養式,反正天天人都不在家,餓了要吃飯了才會回來,去山上摘野果,田地裡採這採那,春天就去摘竹筍啊,茶葉啊,茶耳啊,特別是茶花開的時候,好多的蜜蜂採蜜,茶花裡面每朵都有一大包的蜜汁,我們在路上摘一跟那個草,兩邊一拉,中間一跟芯就出來了,就變成一根天然的吸管了,然後用天然的吸管來吸蜜汁,真的是美滋滋的,要讓現在的人這樣,估計大家都接受不了了,這個髒啊,那個有蛇有毒的東西爬過啊,什麼一大堆的,估計嚇都嚇死了,還敢吃啊。到夏天了,就更好玩了,因為不冷啊,放暑假整個假期幾乎都是玩,7月正是雙搶的季節,正常情況下,早上六點左右起床,下地幹農活,或者在家給父母做飯,然後就是一整天的農活,晚上六七點才能收工,大概得做半個月才完成,過了雙搶,整個人就要變個樣,哈哈,曬得,就像非洲回來的一樣。說起童年,真的有聊不完的開心的事,慶幸自己的童年過得充實又有趣,其實現在的我一直想找回童年的樂趣,可惜,真的回不去了。


月芽兒71


作為一名80後的農村人,這點確實深有體會,小的時候雨後最願意玩泥巴,用泥巴摔響,弄得衣服上臉上都是泥土,還有玩彈珠,我家這邊叫“溜溜”,小時最願意彈溜溜,天不黑都不回家吃飯的,那時候農村養活孩子也沒有在意那些,而且也確實很少又生病的,偶爾頭疼腦熱的吃兩片藥發發汗過兩天就好了,真的不像現在很多家裡把孩子當成了掌中寶,又怕凍著又怕餓著,為啥農村孩子在地上土裡爬的很少有得病的,其實我認為原因很簡單:

孩子自身是有免疫力的,適當的惡劣環境更好的有助於免疫力的提高



這個道理就像我們種花一樣,在溫室裡的花和在野外的花,哪個更能經受風吹雨打呢,毫無疑問當然是室外的野花了,這個和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的道理,生活中太在意孩子的衛生情況,乾點啥都最乾淨的,那自身還要免疫力幹啥,也正是因為我們自身有免疫力這個無形的保護膜,才能抵禦很多細菌病毒入侵,而自身的免疫力提高最好的辦法就是適當的刺激。

就像我們小的時候都是接種過牛痘一樣,正是因為這種疫苗對於我們機體的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當有相關病毒入侵體內,抗體就可以第一時間將它們消滅,從而保護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還有一點就是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更多的是自由活動時間多,農村孩子雖然也有補課的,但基本只侷限於英語,而城市的就不一樣了,什麼美術、書法、音樂、演講等等一系列補課班哪裡留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缺乏鍛鍊也是很多孩子體質差願意生病的原因!

總之,雖然農村孩子的教育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自由時間多,在室外玩耍的時間要多,沒有那麼多的學習壓力,我想這也正是很多城裡孩子羨慕農村孩子的原因吧!

對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草根小閆


農村的小孩總是在地上滾土裡爬,卻很少見他們得病這是為什麼呢?本人80後,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此深有體會。


小時候,家裡孩子多,父母也比較忙,每天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外面玩。雖然那會兒玩具少,但是廣闊的農村大地到處都是我們的遊樂園。上能彈弓打鳥,樹上掏鳥蛋,捅馬蜂窩;下能河裡游泳玩水,抓魚抓蝦;地上能玩玻璃球,捉迷藏,老鷹抓小雞,跳繩等等。每天都能把衣服弄的髒兮兮的,回家總免不了媽媽一頓數落。

那時雖然經常是土眉土臉的,但是天天上蹦下跳,跑來跑去的,身體非常好,很少生病。而現在的孩子每天在家裡打遊戲,很少有戶外運動,所以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很容易生病。



我建議現在的家長儘量讓孩子少接觸手機,少玩遊戲,多帶孩子出來運動下,既能增強免疫力,又能強身健體。


核桃樹下話三農


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的確,以前的農村小孩子天天的在土裡摸爬滾打,在衛生條件較差的那個年代卻很少得病,而且得病了好的也很快,為什麼?

我是80年代生人,我記著我那時候在農村就是天天和別的孩子天天的跑跳,一天天髒兮兮的吃飯也不洗手,磕了碰了受傷了也是自己弄點止疼片什麼的碾碎了做外敷藥。但是聽奇怪的是天天的磕碰也沒出現什麼感染什麼的,也沒說是因為衛生條件差總生病。記著那時候小孩子最常見的病就是感冒和痢疾了。感冒是因為天天的跑跳出汗總傷風,痢疾則是那時候的衛生條件確實有限。只不過病來的快、去的也快。除非那個孩子倒黴得了肺病什麼的這類慢性病,那就沒轍了。

1、身體素質好。雖然說那時候零食少,肉蛋奶吃的也少,大部分都是以青菜、玉米碴子和鹹菜果腹,看起來營養缺乏。但是那時候的孩子的運動量大啊,不誇張的說,那時候的孩子跑個3000米都不是什麼大事。身體素質好了,抵抗力自然也就強了。我記著我這種較為單薄的大夏天的繞著400米的操場跑個5-6圈都不當事。

2、抗生素接觸的少。那時候也沒什麼抗生素啊,青黴素就算是抗生素了。那時候除非感冒發燒了有點挺不住了或者鬧痢疾挺不住了,家長才會領著去醫院掛個青黴素或者打屁股針,要麼就死抓副中藥喝了。哪像現在的醫院,大病小病都是先鋒、頭孢這類廣譜抗生素伺候。雖然說抗生素治療效果好,但是對孩子的免疫力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生病了天天打針都不好的原因。抗生素太坑人。

3、不乾不淨、不會得病。那時候的孩子也沒接受這麼全面的衛生教育啊,哪有飯前洗手的習慣啊。經常是小泥巴手抓個饅頭就啃,菜園子裡的黃瓜、柿子什麼的摘了就吃也不洗啊。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病菌的原因。病菌可能會對身體有害,但是適當的接觸病菌會激發身體的防禦能力的,減少生病的幾率。過度乾淨的環境反而會降低身體的免疫機能。

4、飲食。那時候的孩子沒零食,白菜心、園子裡的西紅柿和黃瓜就是零食了,吃個炒雞蛋都算改善生活。雖然說條件艱苦,但是吃的都是純天然的食材啊,沒有化肥、農藥、激素的干預,這樣的飲食才會最健康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我們村裡有一個村民,人家從小到大隻去過兩次醫院,第一次是不小心撞破了腦袋,到村裡小藥鋪包紮,第二次是被村裡一個小夥子騎摩托車撞斷了腿,然後到縣城醫院治療。




這人是我們村裡的傻子,他從小到大都是土裡爬土裡滾,每天髒的不像樣子,甚至有時候還撿垃圾箱裡的東西吃,如今六十多歲了,除了瘦小,就連感冒都不會。

現在哪還有農村看孩子,讓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的啊,我們村裡大多數年輕人在城市買了樓房,城市上班,所以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奶奶需要到城市給他們看孩子。

不過要是論起來,當年那些土裡爬地上滾的孩子,和如今不讓沾地皮的孩子,這會兒的孩子體質真是太弱了,很多農村孩子過年回老家,一不小心就能得瑟感冒了,嬌貴的很,真是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二十年前悠然看孩子,總是捨不得讓孩子下地玩,不準玩泥巴,不準抓沙子和石頭,各種保護,結果還不是三天兩頭跑衛生所打針啊,別人感冒,他就跟著感冒,別人不感冒,他也感冒,總之體質很是讓悠然上火。

和兒子同歲的小夥伴,鄰居有個叫冬的孩子,冬的爺爺奶奶種果園,父母上班,冬打小就在果園裡挖土,整天跟個知了猴似的髒兮兮,天熱時光脊樑,天冷時也不會穿很多衣服,真是舍著舍著就長大了,關鍵是人家孩子不生病啊,越是沒人管,越是土裡爬的孩子越是健康。

現在看孩子,即使農村有幾個小孩摘了奶以後被奶奶帶回老家,孩子每天上街也是在他們的小車裡推著走,幾乎是不下地玩的,想玩泥巴,村裡到處都是水泥地,也沒泥巴可玩啊,有些奶奶給孫子孫女準備些沙粒和石頭,都是提前用水洗過,然後放在乾淨的盆裡,孩子只能接觸到這樣的沙子。

其實就是土裡爬的孩子天天在室外玩耍,他們不喜歡待在家裡,室外空氣清新,玩耍時還能適應室外忽冷忽熱的溫度,無形中增強的抵抗能力,並不是因為不講衛生才不生病的。

建議看孩子的家長們,還是把孩子放到大自然中,讓孩子們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別再養在家裡,溫室裡的花朵太嬌弱了。


悠然見東山


國家沒實行計劃生肓前,家家孩子多,女人懷孕其間照常幹農活,家裡照常洗衣做飯,晚上在油燈下給孩子拉鞋底做鞋子,用針縫衣服,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孩子都是放養。孩子上學從不接送,吃飯後孩子自己結伴上學走幾里路上學,女人懷孕其間從不到醫院做孕撿,大多女人生孩子在家裡生,找赤腳醫生和接生婆等待自然生,主要是家貧窮,貧窮時父母苦小孩不講就,大人經常講不乾不淨吃了不害病,說也奇怪小孩吃東西從不洗手,小手在地上玩石子,坐地下,是的很少生病,我就是偶爾的感冒發燒,我媽就給我擠擠肩膀尖用縫衣針扎扎,擠出黑色血,到25歲沒打過吊針。過去的孩子好養,懂感恩,現在孩子是富養,難養,奇養,養出溫室的花朵,不堅強,不獨立,依賴強。


手機用戶53319065792


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對於這個問題,想從正反兩個角度回答。

一是,過去小孩子從小不離泥土,不講衛生,並不是不得病,只是一般的小病小災不被重視,抗抗也就過去了。

在過去的農村,衛生醫療條件較差,人們普遍不太注意飲食衛生,還找了個藉口,說“不乾不淨,吃了不招病”。其實病從口入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不講究飲食衛生,人的身體難免遭受一些病菌的侵蝕,得病是正常的。過去農村傳染病流行,60歲以上的人應該都還記得,而這些傳染病,多和流行性疾病有關。在過去農村,小孩子抵抗力小的時候,有多少小孩子染病而死?哪個村沒有扔死孩子的亂葬崗?就說過去小孩子肚子裡的寄生蟲,40歲以上的人,哪個沒有印象?這能說是不招病?

在過去農村醫療條件較差,一般的小病小災,很少有去醫院的,有的抗一抗過去了,有的用土單驗方治好了,很少有去醫院的,難道不住院就是不招病?比方說我們經常吃壞肚子,拉得重了,大人會給我們擀一碗熱麵條,加上掂細了的大蒜沫一拌,趁熱吃下去,拉肚子也就治好了。所以,過去農村孩子不是不得病,而是條件所限,人們普遍的潑皮,一般的頭疼感冒的不去醫院罷了。

還有,由於不講衛生造成的身體的感染,有時候是慢性的,並不是當時能看出來的。過去一些慢性病,都有可能和從小的生活習慣及生活條件有關,只是小時候沒有暴露出來,歲數大了慢慢顯露,所以看起來小孩子得病住院的少,但人的壽命普遍較短,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二是,人的抵抗力也是需要鍛鍊的,土裡來土裡去的農家孩子,有時候抵抗力會比嬌生慣養的孩子強。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用農藥藥蟲子,開始的時候一藥就死,但時間長了,這蟲子就有了耐藥性。記得當初用六六六藥松毛蟲,那真是一用就見效果。後來,把松毛蟲丟在六六六粉裡打個滾,照樣不死!其實,所謂耐藥性,就是說蟲子對這種藥逐步適應,有了抵抗力。而人的抵抗力也是這樣,對於某上結不乾淨的東西,經常接觸,也便習慣了適應了,抵抗力增加了。我就是我們經常看到撿破爛的人隨意翻撿垃圾箱的食物吃而不得病的原因。小孩子從小在土裡滾爬,對於那樣的環境已經適應了,所以一般的細菌對小孩子已經奈何不了了。

再是,當時的孩子潑皮,成天在外面瘋鬧,實際上也是一種鍛鍊,生命在於運動,那時候的小孩子成天在室外瘋鬧,創造了多彩的遊戲,再加上陽光浴對人身體是非常有益的,所以身體比較健壯一般不得病,這也是正常的。

總之,人的抵抗力需要鍛鍊,孩子不能嬌生慣養,應該多接觸大自然,但是,基本的飲食衛生還是要講究的,畢竟“病從口入”不是糊弄人的。


齊東晏子


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看到這個題就想起小時候,那時候的我們真的就是這樣長大的,爸媽整天田裡地裡忙不清,都不會有時間管我們。我和小夥伴們就是到處去玩,都不會顧及乾不乾淨,也沒見生病什麼的。但到了今天,作為三個孩子的80後母親,小唐我深感農村的孩子也變得嬌貴了,看不出哪裡皮實,下面是我的一些觀點:


氣候的原因

現在的小孩不像以前,讓他吃飽穿暖,扔在那不管都能健康成長,現在的天氣讓人琢磨不透,打去年年底開始,下雨到現在,都沒怎麼見過太陽,溼氣太重,小唐兩歲多的兒子身體一向挺好的,就因為天氣不好,孩子感冒發燒都沒怎麼斷過,今年年三十那天,孩子燒到差不多四十度,過年都是在醫院,所以說,這些年變化無常的天氣,讓農村孩子也不皮實了。

挑食

每天給孩子們做什麼吃的是我最頭疼的事,煮這樣不吃,那樣不吃。輕淡的說沒味道,辣的又嫌辣,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碗一放下就叫餓,整天吃零食。說起吃零食,還要頭大,以前小時候的零食都是應季的水果什麼的,都是沒有殺蟲直接往樹上摘就好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裡的零食就沒有斷過,只要孩子願意吃,孩子奶奶就什麼都買。像我家孩子特別愛吃那種辣條,吃多了就容易扁桃體發炎引起發燒,在家我明令禁止不準在買回來給她們吃,但孩子們上學的時候又在學校買,到處有賣,本來給她吃早餐的錢,全用來買那些垃圾食品吃,吃多了怎麼不生病。農村這些垃圾食品還多是三無產品,作為媽媽,有時真希望這些學校周邊小賣部倒閉。


環境不好

以前的農村都是山清水秀的,到哪都覺得很舒服,現如今,村裡辦起來的紅磚廠雖然解決了村民的就業,但對環境卻是有了一定的影響,附近的茶樹被煙燻了以後只開花不結果,稻田也是收成減伴。

小唐家門口就是大馬路,每天來來往往的車輛很多,灰塵特別大。 還有村頭的養豬場,就不知道當初村民怎麼想的,給建在了村頭,現在好了,一吹風就一股臭味,這種環境,能不生病嗎?


所以,小唐覺得現在的農村不比以前的農村了,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的多,但環境卻是差太多。所以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還不容易生病


小唐話三農


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農村老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人之所以有各種各樣的疾病,我認為有一大半都是吃出來的。老話又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雖然有些想當然的意思,但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農村小孩子比較“皮實”,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較強。


但說農村小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很少得病這一說法,我是不贊成的。而且兩者也沒有必然的內外聯繫,從“地上滾土裡爬”是推不出來和“很少得病”的。如果是一個很髒的環境,別說在地上滾土裡爬了,從那裡走就有可能染病。比如農村小孩子吃了含有病菌的泥土,或者從菜園子裡吃了剛潑過糞便的蔬菜,極有可能會感染疾病。

只能對比說,農村小孩子得病的幾率要低於城裡小孩子罷了。我看過一個說辭,農村小孩子的家長,很少有“給孩子消毒”的概念,但也會在小孩子瘋玩以後,給孩子洗臉洗手的,可是城裡的家長不一樣,當小孩子在外面瘋玩以後,回來是要“消毒”的。當然是很有積極意義的,但消毒也有一個弊端,殺死了病菌,同時也把有益菌給殺死了。

我倒是認為,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的加強,靠自身的適應和抵禦,遠遠比外界因素介入要好的多。“人自己適應環境,才能更頑強”。野外的的花草遠比溫室裡的花草活的更久,開的花也更鮮豔。同樣道理,人也是一樣的。農村老俗話說“浩然正氣”,經常在外面地上滾土裡爬的農村小孩子,必然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中醫很講究這個正氣邪氣之說的。

但千萬不要認為講衛生不好。只有講究衛生,人才能少生病,健康的活著。農村小孩子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強是不假,但病死率,致殘率也不少,是不能忽視的事實。有些時候,農村人也不過是“小病拖,大病扛,抗不過去見閻王”罷了。我有一個親戚,有個女兒,小時候也是很可愛的,後來發燒,被當做一般的毛病大人沒有過多在意,後來成為小兒麻痺症,落下了病根,現在連走路和說話都不利索,看著心疼人。

因此,農村家長,一定要消除小孩子皮實不得病的錯誤觀念。人吃五穀雜糧,怎麼不會生病。只不過“散養”的農村小孩子,很多小的疾病,被大人忽視了。


農村老俗話


農村孩子在地上滾土裡爬,為什麼很少得病呢?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們幾個小夥伴經常在地上摸爬滾打,早上換的衣服還沒有到中午就髒兮兮的,吃東西也經常不洗手,拿了就往嘴裡塞,然而大家確實很少生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一、農村小孩子活動量大,身體相對結實。

農村孩子活動空間大,不像現在城裡孩子基本上就是在家裡活動,最多帶去小區裡面玩一玩,空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人因為保護孩子安全不讓玩這不讓玩那的。農村孩子玩的地方就太多了,房前屋後,樹上水裡,田間地頭,整個村的地盤都是他的,而且大人也不會跟著,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小孩子一個個曬得黑不溜秋,做什麼基本上不會受到限制,所以農村孩子每天不折騰的精疲力盡是不會罷休的,運動量大,身體肯定結實,吹個風淋個雨啥的都能扛過去。



二、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所謂“病從口入”,就是說大多數病都是因為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或者帶有病菌都的食物導致的,其實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是農村還有一句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是說吃東西沒有那麼多究竟,不乾淨的東西吃了反而能增加抵抗力。這兩句話不是自相矛盾嗎?究竟哪一句話正確呢?



我是這麼理解的,每個人都有免疫系統,吃了含有大量病菌病毒的食物肯定是容易生病的,但是如果病菌病毒數量不多,免疫系統能力又比較強,就不會致病,反而使免疫系統得到了鍛鍊,就跟我們打疫苗一樣的道理,利用微量的病毒刺激免疫系統工作,產生免疫蛋白,以後再遇到同樣的病毒就能立即消滅,不會得病。“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就是這個意思吧!

三、農村小孩不挑食,營養全面,食品比較安全。

農村小孩零食吃的少,肚子一般處於飢餓狀態,大人給啥吃啥,喂啥吃啥,基本上不會挑食,吃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家地裡種的,以糧食蔬菜為主,黃瓜、紅薯、西紅柿、花生等等,沒有各種激素、添加劑、防腐劑等等。因為不挑食,所以營養比較全面,不像城裡孩子零食吃的多,到了正餐就吃不下了,經常幾個大人追著餵飯,零食主要是甜食、膨化食品、飲料等等,這些都是再加工食品,各種防腐劑添加劑非常多,孩子從小就吃這些東西,對身體素質能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