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多少達到小康水平?

藝橋莊園


我覺得是否小康不能只看收入情況,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家庭規劃差別非常大。

以我的家庭目前的情況舉例。我是獨生子,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家裡總共四口人。我是一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年收入扣除五險一金稅後大約有40萬,老婆一年的收入8萬,母親一年的退休金和房租有5萬,合計年收入50萬以上。另外我們夫妻一年的公積金有8萬,家裡有兩套房一輛車,沒有房貸車貸。我家住在安徽的一個縣城,消費水平不高,目前的生活很寬裕,衣食住行的質量都還可以,我認為可以達到小康。

但是我有一個三年規劃,準備到合肥去定居,讓小孩能夠到合肥去上高質量的初中,以後能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也能眼界更開闊一些。小孩目前三年級,還有三年的時間。現在合肥好的學區房均價2萬元左右,因為還準備要二寶,所以房子不能太小,一套房子要將近300萬。這樣的話,生活和收入的壓力猛然加重。

如果安於現狀,我覺得生活很輕鬆。而有了更高的規劃以後,感受到的更多是生活的壓力,現在的收入還能不能讓我和家人持續小康,真的是一個問題,也許還要過幾年苦日子😂

但不管身在何處,規劃如何,努力奮鬥總是沒錯的。即使現在沒有達到小康,畢竟社會在進步,個人只有努力才能跟上社會的步伐,才能給家人不斷創造更好的生活。


活著841016


個人認為各地區收支比差異巨大,小康水平難以橫向比較。比如北上深的人均收入是四五線城市的三倍還多,但是房價高出8-10倍。所以單從大支出比例來說,五線城市比一線健康度還高,但事實上卻是四大一線城市佔據了小康水平排名的前列,而且小康城市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沿海地區。

現在很多關於小康的理解只關乎於收入,其實很多人收入真的不低,但卻不敢花、不能花,因為要攢錢。而也有些人收入真的不高,但是存款或不動產價值很高。所以單從收入來衡量小康與否似乎並不全面。比如大都市月入上萬的農民工也有不少,但是他們和月入五千的土著相比誰更小康?


城市發展報告


這是我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所謂小康家庭的標準。

我覺得太扯了!

60-80萬才是小康。

這是哪個制定的標準,太能裝逼了。

我覺得下面這個還是相對靠譜些:

年收入36-50萬家庭,算是小康家庭。

夫妻兩口36萬,也就是老婆15萬,老公20萬左右,我覺得這個還是相對靠譜。

網上還有一些更詳細的劃分:

  1. 富豪家庭:淨資產>1000萬,或者年收入超過500萬;

  2. 富裕家庭:500萬<淨資產<1000萬,或者200萬<年收入<500萬;

  3. 高收入家庭:300萬<淨資產<500萬,或者80萬<年收入<200萬;

  4. 中等收入家庭:200萬<淨資產<300萬,或者15萬<年收入<80萬;

  5. 低收入家庭:50萬<淨資產<80萬,或者8萬<年收入<15萬;

  6. 貧困家庭:20萬<淨資產<50萬,或者3萬<年收入<8萬;

  7. 貧窮家庭:淨資產<20萬,或者年收入<3萬

我覺得這個劃分還是靠譜。

而且,還給出了相應的人口比例:

富豪家庭:0.08%;富裕家庭:0.32%;高收入家庭:7.6%;中等收入家庭:21%;低收入家庭34%;貧困家庭:36.98%;貧窮家庭:0.02%。

但是這個比例我覺得有問題,貧窮家庭絕對不止0.02%,包括房產在內的很多家庭淨資產是在20萬以下的,且年收入小於3萬。


關於小康,這裡還是界定下:

小康,是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一種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達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人


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馮起升


首先批評最近流行的磚家報告:2018年小康標準是家庭年入60萬到80萬。這是什麼磚家?小康水平,就像幸福指數,一定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要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有十多億人沒臉活了?年入35萬到60萬都成了貧窮家庭,看這回答的人一半要上天台了吧?磚家可以睜眼說瞎話,咱們平頭百姓可要實事求是。

第一,小康水平應該用相對概念。

如果用絕對值,也應該用消費比例來衡量。比如,北京年入60萬,40萬都要還房貸,10萬要上民辦小學,只剩下10萬生活,這家的消費比只有20%。你說他家能小康嗎?一個北京土著,拆遷得來三套房,月薪只有5000元,他活得絕對比上一家滋潤。小康水平,一定要看地區看消費比例。在農村,年入10萬元,就是活得美美噠了,因為他的消費比可以達到80%,也就是說有80%的收入可以消費,旅遊看電影等等。如果年入10萬,一分錢不敢花,你說他小康,他自己都不信。

第二,小康感受,因人而異,因環境而變動。

我舉兩個例子吧:我原來在山東某市工作,月薪不到5000元,但有房有車,單位福利較好,剛性支出很好,幸福感比較強,白天上班,也輕鬆清閒,晚上朋友們吃吃喝喝,週末相約自駕遊。後來跳槽到了北京,工資翻了好幾番,但房貸三十年每月大幾千,生活成本抬高几倍。以前沒有壓力,現在壓力倍增,不進則退的危機很強烈,不進步就是倒退,因為想超越你淘汰你取代你的人烏央烏央的。收入高了,但是消費比變了。以前5000元都可以消費,沒有後顧之憂;現在即使5萬還是不敢消費,因為你要買房、你要投資教育,這些剛性支出都是鉅額的,所剩餘的文化旅遊等消費比反而不高。

第三,小康指標還要與幸福感掛鉤。

小康小康,生活康美,身心安康。我在北京觀察到,人們收入不低,但各個焦慮,心態不平和,生活不從容,人心浮躁,攀比心態嚴重。我的一個同事,兩口子收入很高,家庭年入200萬了,還在焦慮,天天抱怨,一點也不開心,從來沒有見過他請客。他不開心的源泉是與上流社會攀比,而不是不上不足比下有餘,只比高的不比低的,因為他們不屑與比他們差的比。他看見同學住別墅了,天天鬱悶,感嘆生活沒有滋味。小康水平,首先要體現到心態的富足感和滿足感上,其次要保持從容淡定的態度,再次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輕鬆心態,否則,心理永遠也小康不了。看看這些幸福感比較好的城市吧,有點錢,有點閒,才是小康狀態。


職場火鍋


小康水平是指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較好滿足的程度。其主要標誌是: 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在數量上已經得到滿足,生活比較舒適和安逸;消費結構有了顯著的改善,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在消費資料中佔有一定的比重;消費形式多樣,消費質量提高,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采,人的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看下黑體字的幾個標準,你要達到小康水平,1、生活很舒適了;2、可以隨便花錢了(消費多樣);3、可以隨便去旅遊了,吃喝玩樂了(物質文化生活多樣)。

想想,我們年收入要達到多少,才能擁有這樣的水平。我個人覺得,一個家庭,年收入至少要達到100萬+,才能滿足小康水平的定義,生活沒有任何壓力,想幹嘛幹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如此水準,你一年家庭收入幾十萬,還真不夠,真達不到小康水平。

而按照2016年中國小康家庭標準來看,家庭收入達到80萬到200萬的,屬於富裕家庭了,但實際上,這個收入,卻只是小康家庭標準而已。

在2016年小康家庭標準檔裡,年收入36年萬到50萬是小康家庭,在我看來,這個標準還真達不到。因為,如今的生活成本太高,如此家庭收入,真的不高,一套二線城市的房子,就是你達到36萬到50萬小康水平,也得十年才能買得起房子,如此,何談小康呢?

不過,你的收入如果真的達到了36萬+,擊敗了中國90%以上的家庭,你的收入,算是高收入群體了,日子比拿幾千塊死工資的家庭,舒服很多。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城市到大多數農村,生活水平都獲得了相當大的改變,從道路交通建設到大眾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以及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好多東西過去想都不敢想象,現在都變成了非常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在過去的艱苦生活年代,我們都是為了解決溫飽而去努力,由於過去的生產力水平沒有獲得完全開發,使得過去雖然土地多餘現在,但是在糧食產量上卻沒有多高,而也導致了大量的人口家庭得不到溫飽的解決,原因在於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達到讓大家生活改變的階段。


在那個時候追求的是解決溫飽問題,能解決溫飽就是一件大事,因為那個時候溫飽是擺在社會面前最明顯的問題,而在進入新世紀以後生產力得到發展,全國範圍內絕大多數的人溫飽基本上已經得到了解決,接下來的就是提高大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方向了,這也是我們口中的小康生活。

其實溫飽問題有標準就是不愁吃穿,有飯吃有衣穿有棲身之所,其實這些已經基本解決,大街上沒有大量的難民流浪者,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這基本上就是溫飽的標準,而對於小康生活這個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其實這個並不能用金錢收入來衡量自己是否達到小康生活。



畢竟社會是多元化的,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不一樣,在生活消費和收入水平上面也存在著差別,一線城市經濟發達,收入高的前提下消費水平也高,而用一線的收入去三線城市生活那基本上都算是非常不錯的標準了,但是在一線有可能只能算低收入,在三線城市屬於生活質量非常好的在一線估計最多隻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這怎麼去劃分是否達到小康生活。


網上流傳出來一些所謂的權威調查報告的各種標準其實都是一種吸引目光的做法,跟實際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畢竟一些農村的高收入標準去到大城市基本上算是困難戶,而一些城市的困難戶到一些條件一般的農村就算非常不錯了,在這裡面就沒有一個標準值,而在我們看來真正的小康生活並不是你收入多少的問題。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真正的小康生活是大家不為小孩上學的事情煩惱,大家不為養老的事情頭疼,大家不為醫療治病的事情痛苦,大家不為住房的問題而煩心,這些才是真正小康生活的基本條件要求,在收入高低上面並不能判斷小康生活的界限,最多能判斷富裕生活和高收入的標準而已,小康生活就是大眾安居樂業不為那些基礎的事情煩心煩惱。


以目前來說我們距離小康生活還差得很遠,甚至還有許多偏遠農村存在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群體,而在社會里面雖然大家消費水平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家庭生活的壓力卻越來越大,收入跟支出不成正比,大家還在為基本生活問題煩惱奔波,這根本不是小康生活的景象,所以說小康生活只是一種現象並不是以收入來衡量的。


無法超越的足跡


收入多少達到小康水平?這個恐怕誰也說不準!只有走到現實生活中,真正體驗一下現實生活,才能瞭解情況得到答案的!如果天天坐在屋裡寫寫畫畫,比比劃劃看數據表,永遠不能有正確答案的!

只有底層普通勞動者人家,能真正做到買得起房,看得起病,收入與開銷成正比,養老有保障沒有後顧之憂了,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水平線!

先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再談理想生活中的收入水平,這才是硬道理!

現如今貧富差距極大,收入差距極大,福利待遇差距極大,物價高,開銷大,消費高。再加上一個缺德鬼的高房價,生活中更是如此艱難了!

就拿現在一個打工者來說,辛辛苦苦,披星戴月,風雨無阻的幹一年活,攢一年錢都買不了樓房的幾平米,如果是這樣收入的話,這又是什麼水平呢?

還有些人賺上億元錢,住別墅開豪車,還有公司,工廠,生活糜爛不堪,奢侈浪費,互相炫富攀比。如果這樣的人,這又是什麼水平呢?

所以說,收入水平不能代表生活水平,現實生活中的開銷與收入成正比,才是真正的生活水平線!實踐相結合才是硬道理,紙上談兵不實際!


春天來了7270


現在來說人均一年8萬算是小康水平。

我們所說的小康生活是指應該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意思是說:人民勞苦夠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這裡的小康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有餘”的生活狀況。


河北人在江蘇


工薪階層員工年收入10萬元是一大關,還得說工作上非常優秀的才能達到這個水平,一般的年收入也就是4-7萬元之間。本人所在的企業是2018年中國500強的民營製造企業,有員工3300多人,其中一線工人及一般管理人員的收入水平就是上面所說的那樣。按工薪階層的雙職工家庭計,家庭年收入很難能達到15萬元,一般家庭年收入在8-12萬元。這就是在江蘇的一個發達的地區,一箇中國製造業500強的企業統計的結果。當然了我們企業也有月收入高達一百多萬的,但這只是個別的。按照樓上提供的表格看,我們企業90%的員工都處在困難水平線上。


用戶36553871989


如果這是標準,我連困難家庭的線都過不了!!!我給國家拖後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